王立君,刘乐然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获得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以及其他七项提名,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与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是分不开的。影片将好莱坞的经典叙事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融合在一起,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升华,使影片的叙事结构更加丰富,同时具有浓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影片采用了传统单一的线性叙事模式,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安迪被捕入狱后,在监狱长达十九年的监狱生活,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展示了主人公离奇荒谬而又感人励志的人生经历。单一的线性叙事模式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更快地融入故事发展中。影片虽然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叙事模式,却由一明一暗的两条叙事线构成。明线讲述的是安迪在狱中的生活以及如何越狱,暗线则讲述的是安迪如何实现对自我和他人的救赎,两条线相互交错,共同促进剧情的发展。
除了单一的线性叙事模式以外,影片还采用了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模式,这也是好莱坞电影中经典的叙事模式之一,影片中安迪的命运一波三折,观众可以在一种张弛有度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到影片主人公安迪的奇特人生,并从中反思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以监狱长诺顿为首的是恶势力的一方,象征着权力、暴力和险恶,而安迪则是善的代表,象征着坚韧、自由和希望。善与恶在这个封闭的监狱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角逐和较量,影片的开头就将肖申克监狱的各种罪行与丑态展现给观众,正是在这样混乱、压抑和暴力的环境中,身陷囹圄的安迪不断实现自我的救赎。安迪从被三姐妹花欺辱到修屋顶时为监狱好友申请到了喝啤酒的机会,再到建设新的图书馆帮助狱友学习,最后在汤米死亡的打击下逃离监狱,命运起起伏伏,无时无刻不给观众以情感上的冲击。
总体来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以时间顺序来讲述安迪入狱——计划越狱——越狱的整个故事,遵循了好莱坞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因果叙事模式,使整部影片在情节上环环相扣。
电影叙事学所讲到的叙事语态,涉及叙事人称,也就是叙事角度。同一件事情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述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电影通过不同视角的叙事,会对观众的审美体验和理解产生不同的影响。《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想揭示美国监狱生活的腐败与黑暗,更重要的是展示在黑暗中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希望的坚持。这部影片以第二主人公瑞德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这是一个有别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也有别于纯客观的讲述视角,而是以一种第三者的主观视角去讲述整个故事。
例如影片开头瑞德的旁白:“我承认我初次见到安迪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这是瑞德第一次见到安迪,瑞德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对于安迪这个人并不了解,但是随着与安迪的相处,瑞德以他的经历和回忆向我们讲述他眼中的安迪,这样的叙述视角虽然加上了瑞德主观感受,但正是这样的主观色彩,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影片之中。这样的叙述方式没有给影片设定任何的障碍,将叙述视角交给第二主人公瑞德,瑞德的所思所想在整部影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便是导演独具匠心之处。
但是由于瑞德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有限,所以影片还有相应的情节元素对其进行补充,给观众提供一些以瑞德视角看不到的其他信息。例如安迪在进肖申克监狱以前的经历和安迪是如何设计越狱的,这些都是瑞德所不了解的,影片运用了闪回的手法,快速重现了十九年间安迪的越狱计划。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个以旁观者身份出现的叙事者——老布,他以书信的方式来讲述瑞德叙事视角以外的故事。老布和瑞德——已经被体制化和即将被体制化的两个人,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老布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安迪的召唤却救赎了瑞德。
观众通过瑞德的视角来了解安迪在狱中长达十九年的监狱生活,包括安迪的所思所想也都是通过瑞德之口讲述的,可以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这使得影片叙事更加灵活,同时更加具有真实感。瑞德作为监狱的观察者,同时作为安迪监狱生活的叙述者,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瑞德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救赎者”,瑞德一开始就在连续失败的几次假释中渐渐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正是安迪的出现,使得瑞德逐渐走出得过且过的状态,最终走向自由。
一部影片镜头的运用有助于影片的叙事,能够极大丰富电影的叙事技巧。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通过对于镜头的运用,展现出了救赎人性的人文主义魅力,同时表达出了对于希望和自由的坚守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影片以“布鲁斯之死”为例,在所选段落中,每一个场景都截取了布鲁斯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在狱中图书馆,用刀抵住海伍德的脖子,凸显获得假释后的惶恐与紧张;马路上,车来车往,面对周围世界的不安与无措;杂货店内,顾客的投诉与店主的指责,感觉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公园里,喂养的鸽子没有再回来,感觉被大家遗忘与抛弃;“中途宿舍”里,从噩梦中醒来,又是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假释后的种种不适促使他萌发了重回监狱的想法,但是不愿意再去伤害他人。最终,在镜子前与自己告别,留下了“老布来此一游”,便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围绕布鲁斯被体制化而难以适应狱外生活这一主题,影片选取了五个重要的场景并组成有意义的段落,讲述了其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长时间的监狱生活,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自由的意识逐渐熄灭,这些造成了布鲁斯的人生悲剧。作为主要人物另一种选择的“假如”人生,其戏剧任务是给安迪、瑞德等人带来内心的触动,并以此引发对自由的讨论与探求。为了避免“布鲁斯式”的人生悲剧,安迪以“就像布鲁斯”来警醒大家,播放巴扎特的音乐,激发大家对自由的渴望;向好友瑞德赠送口琴,让音乐与希望永驻心头;用鹤嘴锄挖出一条生命的通道,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由。
如此看来,《肖申克的救赎》运用的是蒙太奇式的拆解式叙事,将叙事对象在时间和地点上剪裁成具有一定意蕴的片段或者场面;对于观影者来说,是完形式解读,根据组合在一起的片段或者场面,能够自行地建构事物的整体面貌。显然,蒙太奇既是一种叙事方式,将不同地点甚至不同历史时期中具有主题共性的对象置于统一叙事之中,完成对时空的重新组接和自由化展现;这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主观视野中构成整个事件的内心化组织方法。
在灯光和色调的运用上,导演同样独具匠心。安迪入狱时,天空非常阴沉,场景也大多都是冷色调的,与安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汤米入狱,他在车里打着光,配着音乐入场。无论是在餐厅里的轮廓光还是图书馆里他头顶的高光,几乎每个镜头都是处在阳光下面的,仿佛一下子给这个沉闷的监狱带来了活力。他简直就是照进监狱生活的一束光,更是一道可以洗清安迪冤屈的自由之光。导演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后面让典狱长毫不留情地掐灭希望时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安迪的自由之光终究是被黑暗吞没,从满满的希望到最终深深的绝望,充满了戏剧张力。
导演运用不同的光线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例如餐厅吃饭的场景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在第一场餐厅戏中,安迪和瑞德他们不熟,自己坐在角落里,导演不止用位置,还用光线将他们区别开来。瑞德的小团伙脸上是有高光的,像是在阳光照到的地方;而安迪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脸上的光柔且暗。灰灰的色调加上他们脸上的光,大光比且都是侧光和侧逆光,显得人物十分不友好,表明安迪身处一种陌生环境之中。后面几场餐厅戏无论是在位置还是光线上,都与第一场餐厅戏形成了鲜明对比,所有人脸上的光线都更加柔和了,安迪也与他们坐在同一位置,显然安迪已经融入进来。
电影中修屋顶的片段是故事的转折点,也是安迪命运的转折点,导演在用光上别具一格。通过沥青的特写摇镜头,将视线转移到狱警和囚犯身上,引出这一场戏的主人公。安迪在与警长对峙后,导演运用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舒缓流畅,与前面一段和警长的对峙镜头瞬间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一整段的长镜头也更符合当时人物的心境——自由。在这一整个长镜头中,导演都是用的暖色调的光,广角的构图使平时备受欺凌的囚犯显得高大起来。运用饱和度较高的暖光,像给人物嵌上了一层金边,给人以温暖舒服的感觉,也正是从这场戏开始,影片中的灰色调逐渐减少,青蓝色的冷色调逐渐变成了暖色调。影片通过对镜头元素的运用和巧妙组合,展现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节奏,同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救赎和友情是影片的重要叙事主题,其中的救赎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的救赎,另一方面是精神的救赎,影片中的所有叙事特点和技巧都是为影片的主题服务的。
当安迪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含冤入狱,又不能为自己洗刷冤屈,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银行家一生尽毁,只能求死,或者同肖申克监狱的其他人一样,逐渐被体制化,成为监狱的牺牲品。相反,看似柔弱的安迪在黑暗的监狱中顽强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他用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挖通了通往自由的地道,顺利逃了出去,我们无法想象安迪是如何在无数个黑夜用那个六寸的小石锤一点点在黑暗中前行的。面对监狱生活的黑暗与残忍,安迪没有选择同其他人一样堕落和自我放弃,他曾经说过:“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这表明了安迪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对于希望的坚守,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
安迪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救赎,同时还有精神上的救赎。他一次次向议会写信,希望可以得到资助重建一所图书馆,从最初的一周一封,到后来的一周两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在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理想的图书馆。他教会狱友读书写字,以自己的方式救赎内心的同时也在救赎他人。安迪给肖申克监狱的人带来了知识和音乐,唤醒了他们的心灵,使得肖申克监狱的人们有了对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安迪的行为,除了对于自己的救赎,还救赎了身边的人,他是肖申克监狱不会泯灭的希望,是希望本身。
与安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鲁克斯和瑞德,他们两个最后都得到了假释,然而他们已经适应了“体制”化的生活,让他们重新获得自由并接触“体制”外的生活时,反而会不适应,这就是影片中说的:“但我得告诉你,这些围墙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会发现你离不开它,那就是被体制化了。”老布虽然被赋予了身体上的自由,但是因为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选择了死亡,而瑞德本应和老布的结局一样,但是因为凭借着对安迪的承诺,最后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换言之,是安迪救赎了他的朋友瑞德。
影片中,导演还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来更好地凸显出叙事主题。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一词曾经被翻译成鲨堡,而鲨鱼是一种阴险且可怕的动物,这就暗示了该监狱的环境是令人窒息的。但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下,在所有人都放弃希望的时候,安迪仍不向现实低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坚持自我,对美好的事物仍然抱有希望,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奔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有着其独特的叙事特点,即好莱坞式的叙事模式和现实主义风格相融合,独特的旁观者叙事视角以及丰富的叙事技巧。在一幕幕暴力与温馨的画面中,影片揭示了美国腐败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在冰冷无情的牢狱中对于希望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导演在影片中对人性进行了独特阐释,将人性中的善与恶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影片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