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神信念教育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思政探索
——以风景园林建筑工程教学为例

2023-04-15 05:35陈烨
高教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思政专业

陈烨

(东南大学,南京 210096)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1]。加强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2]”

作为国家一流学科的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正面临着生态文明、城市双修和健康中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的人才将是在祖国大地上践行知识与技术及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力的建设者;是在景观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在社会实践与经济利益中,能够找到自身的定位,对国家、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建设者。因此,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紧扣学科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3]”,不断挖掘并基于学科特色构建一流课程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最优路径,以实践为阵地,科学建构基于国土环境、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与价值观念”耦合的教学新范式,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融合建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的思政水平。

一 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类课程思政定位与特色

全方面构建教学内容中的思政体系,是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思路。教学中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整体改革的教学思路,融创专业思政特色,从而培养思想政治可靠、人文素养丰富、专业技术过硬和职业道德良好的综合性人才。

从社会实践层面看,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类课程具有直接对接当代社会需求的特点。教学内容常常紧密结合人居环境建设的国家战略方向,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引领相结合,将工程项目置入社会大课堂之中,通过真实的建设场地促进课堂内外的互动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界限;通过社会调研破开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以社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搭建了学生了解公众需求的桥梁,以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

从工程技术层面看,实践性教学内容涉及风景环境中的建设评估、选址及技术与大尺度景观规划、中尺度景观设计和小尺度工程技术等。其中,由于建筑规模、体量和形式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大,因而在生态敏感性和建设适宜性方面需要价值判断和批判性考量。其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背景的技术思考,有利于形成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从价值观念层面看,风景园林工程实践与国家建设息息相关,风景园林工程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教学中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需要学生从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答案背后的价值观念,在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其对于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作用。这也正回应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这样的培养方式全方面贯彻在工程实践类课程体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成为了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从人文价值层面看,我国具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类型一直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精粹。不过,当代风景园林建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定位,大体量、新类型建筑的出现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不断上升的经济需求也给风景环境品质带来了冲击,这就需要把握当代专业培养体系的思政定位,改变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文化的现状,在传承中探索发展的科学途径,不断完善专业核心教育的思政框架。

二 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的体系化建设

在立德树人的目标统摄下,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科属性、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课程中聚焦鲜活的风景园林工程实践中的价值观、认识论、历史观和发展观,建立基于不同占位的“国家本位”“文化本位”“专业本位”三大思政元素体系,将思政“种子”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之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建设成效。

(一)国家本位

习近平在2020 年9 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技术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4]”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四个面向”的基础上,通过“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激发为国创新、爱国奉献精神的主体反思。与此相应,风景园林学科紧扣国家战略和社会现实需求,将专业教育定位于个人发展与国家大势和时代责任相统一,以培养面向国家发展方向的前瞻性专业能力,以及面向人民需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在思政体系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符合学科内生规律、紧扣人居环境建设战略和结合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思路。思政建设立足专业核心,将课程的知识体系解析为实践性知识与观念性知识,培养学生珍惜青山绿水、乡土风貌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积极思考并融入国家建设、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二)文化本位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和基于科学精神的文化思辨就是相对于知识传授之外的隐性功能,是融通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关键。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中国园林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特色,但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着认知偏差、价值取向模糊等现实困境。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同时,教学中强调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典例、以环境文脉探索历史关联、以时代价值评估历史传承及以科学求是精神凝练专业文化。如课程讲授了冯纪忠先生所建何陋轩中显现的艰苦创新精神、齐康院士的烈士陵园记念馆表达出的红色文化及奉献精神和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在威尼斯展上建造的瓦园向国外学者展现的民族精神等,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脉搏、精准认知时代发展定位,凝练当代专业核心文化,进而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强化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三)专业本位

教育部强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8]”。当代大学教育聚焦科技前沿,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专业诉求。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专业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这是由专业走向职业、知识实现价值的重要关键。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当代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对环境保护的生态技术及强调节能低碳的绿色技术,培养建立在思想性、价值导向性和方向性之上的专业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以以创新为导向的职业观念为党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是知识传授中的一体两面。教学中详述了习习山庄的建设过程,该建筑是20 世纪80 年代建成的。设计师依山就势、灵动布局,创造了用低成本的建筑材料完成了“灵栖砌法”,体现了老一辈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以及优秀的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探索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公布之后,国家教材委员会于2021 年7 月又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指南特别指出了信念的重要性:“阐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作为思政建设的改革创新方法论和根本遵循,课程教学建立了基于信念与精神培养的思政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磁场效应。

具体到课程教学思路及方法的探索中,不断地将思政目标、任务、内涵、路径、方法和专业思政元素等全面融合,开放专业思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从实践过程看,启发性引导价值观思辨过程是培养爱国精神的重要环节,优秀实践及事迹则是启迪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保障,工程伦理提升国际视野下的文化定位及专业格局,以凝练当代敬业精神和使命担当、专业特征与观念特征并重的红色景观是培养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观念认知引领爱国精神

教育部指出人才培养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9]”观念引领下的品格与素质培养,就是要将工程实践技术的运用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问题,在实践中探究知识生产创新的规律性体系,在价值判断中运用知识,在学习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

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的动力之源是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同时将价值观塑造融于专业评价体系之中,让学生在工程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展开辩证思考。在未来职业道路上,学生必然会面对类似“建什么,怎么建,为谁建”这样的灵魂拷问,问题的答案也映射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的根本问题及其思维模式。以2002 年南京紫金山最高峰头陀岭上建造了一座“符合程序”的观景台[10]为例,建成后该观景台因严重破坏山体风貌,在诸多专家学者、市民的强烈反对下被爆破拆除,造成了千万级建设资金的损失。课程中引鉴了对该事件的反思,激发学生面向现实困惑思考,其内涵正对应于基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塑造,推动学业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从环境保护理念上升到热爱青山绿水、热爱国家的精神信念。

(二)优秀实践启迪创新精神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创新,形成了面貌一新的教学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9 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针对教学中在课堂内面临的“真实性”建设研究,教学组织中基于知识体系设置了实物模型及数字化三维模型“虚拟建造”的研讨环节。一方面,通过对前辈们的优秀作品的“复建”学习其中的技术创新,如葛如亮教授的“灵栖砌法”、冯纪忠先生的竹构技巧和彭一刚院士的地域风格的传承创新等,不仅从中能够学到专业的技术细节,还能从不同时代的角度理解并学习前辈们的思想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与数字化模型模拟真实而复杂的建造过程,从生态途径、结构基础、材料选择、构造细节和建筑尺度等全方位思考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性研讨拓展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构建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平台,提升自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探索求真的科学素质。工程实践类教学就是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工程项目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能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实践研学和思辨促学等多环节的思政统一。

(三)工程伦理助力求实精神

工程师在实践时,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去考虑,还需要综合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环境伦理原则,着眼长效机制,去平衡人、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联。东西方有着不同的传统伦理观。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朴素的环境伦理观,主张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西方国家是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后,面对技术所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需要尊重自然、人性化看待自然,并采用符合持续发展目标的科学技术。

东西方的伦理思想各有所长,教学中不断通过启发性的比较辨析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综合的东西方伦理观培养大国工匠的求实精神。在工程实践中强调本土景观传承中国文化、当代景观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在比较辨析中追求真理、在多元启发中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为了让学生厘清专业素养和工程伦理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伦理思辨去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伦理、绿色设计及人本需求等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及认知思辨的持续“迭代进阶”。

(四)红色景观培养奉献精神

红色景观是学习历史、理论与方法的理想载体。教研组提出了基于红色景观的教学思路,将红色景观所具有的专业特征与观念特征并重、人文底蕴与技术创新共存的特征凸显出来,打造以专业形态引领观念形态的教学模式,认真做好时代新人的培养者和同路人,培养他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淡泊名利和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教学中以嘉兴南湖湖心岛及烟雨楼建筑群的历史演变为例,聚焦由清淤而成的南湖湖心岛生成历史、服务对象从权贵到文人和平民的发展演变、岛上不同建筑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背景、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馆的建立过程等。历史叙事兼顾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烟雨楼建筑群的历史变迁中去审视名利下的人性与人生,在历史故事中体会革命道路的艰难,从而激发其情感共鸣和自身时代定位,提升潜心研究的动力及面向未来的全面思考。红色景观赋有的精神元素激励着学生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响应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动自身的健康成长,把科技自立自强信念自觉融入人生追求之中。

四 结束语

工程教育是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以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的自主研学、自我培育和自律升华,以提升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立场、观念和态度。在教学中摸索出思政融合的专业研讨方向:在面向传统和现代的问题解析中,培养学生在技术方法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当代定位和社会需求;在面向地域与国际背景的设计思路时,通过激发爱国情怀,唤起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在面向工程技术规范、讨论严谨设计和科学施工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法治意识。通过对“建什么,怎么建,为谁建”的专业问题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价值观、优秀实践、工程伦理和红色景观都是在观念引领下的多元化教学的思政导向,对应着精神信念的不断追求和升华,弘扬了工科应有的科学家精神,印证了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普及,而是将对知识组织的结构化思考演化为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文化性和精神性的全方位引导,让知识达成价值、学生成为人才,专业课程也就实现了专业属性之上的价值提升。通过研学思辨和精神信念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