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一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成为题中之义,智库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际化成为智库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高校智库逐渐开启了国际化进程,但总体上国际化仍是弱项。本文借助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概括提炼智库国际化的表现及特征,参照国内外一流高校智库国际化经验,探求我国高校智库国际化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流智库往往以国际化为发展导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发展特点,其主要内涵与特征体现如下。
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关怀是智库国际化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1]。观察国际一流智库的发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全球化视野和关怀特点:发展理念全球化,通过全球决策研究,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协调国家发展与全球发展,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研究内容前瞻性和研究视野国际化,以未来发展为关怀,以全球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或对重大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人才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智库往往具有人才蓄水池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引育与流通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它们的人员构成大多具有政府或国际组织等显赫官方背景,其研究能力和国际声望保证了研究成果的高质量、权威性和持续性。
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建立国际交流网络;丰富合作形式,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等深化国际合作,提高政策影响力及智库知名度;设立国际分支机构,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建有清华中心和多哈中心,兰德公司建有3 个国际办事处、17 个分部和研究中心,均实现了海外分支实体运作。
在全球层面开启战略对话,在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等重要国际舞台发出声音、形成气场:设置国际议题影响国际决策,议题设置是智库争取国际话语权,收获国际影响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2],布鲁金斯学会是马歇尔计划的关键策划者、联合国成立的重要推动者;引导国际舆论,制造诸如历史终结、金砖国家、巧实力、财政悬崖、笨猪五国等新名词,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智库对中国的批判评述常被国内网络舆论转述甚至伪造,均体现了国际化智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通过高端成果品牌影响世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凭借其对全球安全问题的独立评估享誉世界,其成果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权威资料来源,使其在军控领域研究的影响力遍布全球。
笔者从国内外高校智库中分别选取了一家代表性智库,考察其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是美国高校智库和国际智库界翘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被评为全球唯一一家卓越大学智库,在全球智库总排名中也位居前列。中心主要关注和研究国际安全问题,研究视野高度全球化和前瞻性,在研究队伍、项目运作等方面也充分体现了高水平国际化和全球政策影响力。
具体情况如下:①汇集多领域、国际化研究专家,包括以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闻名的约瑟夫·奈,以及各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全球性、普遍性政策议题跨领域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撑。高级顾问和研究人员多数具有国际化背景,并在历届美国总统任职期间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国际委员会董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Robert D.Blackwill,是乔治·布什总统助手和国家安全政策计划的提出者[3]。②举办高层次会议,提升政策影响力,邀请各国政要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高层到中心发表演讲,连续举办核安全峰会,达成了核安全协议,也因而成为美国政府关于全球核武器问题的智囊团。③打造国际安全、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与公共政策等王牌项目,下设子项目和行动计划。例如,中东民主计划是与阿联酋政府的双向合作,交流极大提升了中心在中东安全与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4]。④注重锤炼品牌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舆论。例如,发表即时性的政策备忘录和政策简报影响政府决策,出版《贝尔弗国际事务研究》丛书,创办全球国际关系类期刊前5 位的《国际安全》季刊。加强媒体合作和网站建设,邀请主流媒体随时参与中心活动,利用世界各地主要报刊扩大影响力,利用新媒体传播效应层层递进扩大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3 年,在《全球智库报告2020》全球高校智库排名中列第9 位,在全球智库总排名第81 位,在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2018 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对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排名中位列全国智库第九、高校智库第一,旨在促进国际政治、国家战略等领域研究,为中国国际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引导公众认识相关问题。其国际化经验在于有效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扩大国际影响。
具体做法如下:①建设一流国际化研究队伍,国内聘请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担任名誉院长,理事会成员包括中央外办原副主任陈小工、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乐玉成等政要,同时邀请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Robert Blackwill 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外交政策专家Ashley Tellis 等国际知名智库专家担任访问学者。②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与阿斯彭研究所、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等知名智库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联合主办国际合作项目,各类活动的座上客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Paul Haenle、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戴博等知名人士,交流出访足迹遍布欧美亚非各国,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国防部、副总统办公室等部门。③重视打造高端国际论坛品牌,锤炼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国外交、大国战略、地区安全、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举办“北阁对话”国际研讨会、“北阁论衡”系列讲座,座上宾均为国内外前政要及资深学者;发布《国际战略研究简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创办中英文期刊《中国国际战略评论》(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邀请国内外专家任编委)等高质量成果产品。④通过网站随时更新学术观点、时事评论,重要成果均可在官网上下载阅读,每月一期《海外智库观点要览》《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搜集分享海外智库动态和前沿观点,研判国际形势,并与读者在线互动交流,形成有效的国际传播。
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智库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化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国际化理念和前瞻意识不足,研究议题地域化特征明显,缺乏长期战略研究;国际化背景人才储备不足,国际合作质量层次不高;国际传播意识不强、舆论引导不足,有全球战略对话能力的智库专家较缺乏;国际话语权偏弱,影响力局限于国内或地区层面。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一步推动智库国际化进程,有效提升高校智库国际化水平和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仅仅专注于国内问题的研究恐怕无助于产出符合全球化时代需求的政策知识产品[5]。智库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球发展问题为宗旨,加强选题凝练与策划,为研究人员提供有效指引,加强国际和全球问题研究布局,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和国际决策咨询,争取国际认同和话语权。同时,综合性大学的智库可考虑打造前沿科技战略高端智库,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调动理工农医领域力量参与智库研究和国际标准制定,为破解全球性重大科技和治理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在探索符合国际化智库人才特点的人才引进评价标准和机制上发力,打造多元化、高质量的国际化研究梯队,实现海内外优秀人才联动互通。积极引进国际化智库人才,设立智库客座研究员岗位,聘请一批有国际智库和组织工作经历的高级专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智库人才,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去参与重大国际论坛和学术组织,赴国际智库访学进修,到国际组织任职;发挥“旋转门”制度实效,广泛延揽高端资深人士,拓展政府和社会人脉及“旋转门”国界范围,适时引进国际“旋转门”专家;打造国际化运营管理团队,选聘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人员,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以卓越的管理提升智库运行效率和水平。
①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网络,主动访问国际知名智库,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实质性、长期稳定的重点合作。②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开展多边对话,邀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及各界显要人物参会交流,汇聚国际智库精英。③开展跨国联合研究,与国际知名智库特别是研究对象相关国的智库深度合作,产出接地气、有分量的智库研究成果,影响国际决策。④可根据实际条件拓展智库工作组织体系,设立驻外办事处和国际分支机构,在所在国所在地收集一手资料,专攻当地政策问题,在当地决策中形成并扩大影响。⑤牵头发展智库国际联盟,发挥智库“领头羊”作用,发起构建具有实质性合作的国际智库联盟,提升智库在国际舞台中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高质量智库产品是智库生命力所在,也是提升影响力的根本,因此高校智库要着重打造一批在国家乃至世界层面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加强智库产品设计,打造可持续、有竞争力的自主智库品牌。有意识地培育品牌研究成果,围绕优势领域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发布系列皮书丛书和研究指数模型,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品牌;办好品牌论坛、系列讲座,打造国际知名论坛品牌;培育高水平国际化期刊,体现高校智库水准、反映高校智库前沿研究,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投稿,提升期刊国际声誉;加强国际化一流权威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技术在智库研究中的作用。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6]。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国际场合形成组合拳,积极对外发声、回应国际关切,提升国际话语权:①加强媒体合作,与国家级媒体建立战略合作,邀请国际知名媒体参与智库活动,增加国内国际曝光度,鼓励智库专家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积极发声,提升知名度;②丰富宣传载体和平台,根据不同受众特点设计多样化宣传载体,发行代表性出版物,加强中英文网站建设,发布成果和活动讯息、新闻报道,推介智库人物及观点,实现研究成果在线共享;③开展优秀研究成果的多语种翻译,扩大影响范围;④主动服务外交活动,围绕重大主场外交、国际会议等积极组织配套智库活动,引导国际舆论;⑤设立国际分支的智库应发挥海外传播功能,在了解熟悉当地社会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基础上,传播思想、引导舆论、提升形象,用国际视角下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智库国际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智库建设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党中央对智库国际化的重视和要求。高校智库作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承担使命,努力提升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在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