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道子墨宝》元帅神图像初步研究

2023-04-14 07:07刘科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墨宝元帅图像

刘科 |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道子墨宝》是一套关于道教神系的纸本白描作品,共50 页。该套画作于20 世纪30 年代流出中国,为德国博物馆收藏,曾现身于2000 年美国佳士得拍卖图录,后几经辗转2004 年由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收藏,藏品编号2004.1.1-2004.1.50。每幅尺寸约为纵34.2 厘米,横38.4 厘米不等。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将其定为南宋作品。特殊的形制加上白描的技法,一般认为这是一套绘画小样。《宋画全集》第六册收录了这套作品,并根据白描技法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简化这一观点,结合《道子墨宝》细节部位仍然使用淡墨的特点推定其年代为南宋[1]。

《道子墨宝》册页中第12、13、14、15、19 页为同一题材,共描绘元帅、天君、太保,共36 位,云气环衬,是迄今所见描绘道教元帅神最多的一套作品,既可就每一位元帅神单独进行讨论,也可从组合的意义来看元帅神的发展。

新兴的元帅神在道教神系中位阶不高,与之有关的道教文献主要集中在《道法会元》各类元帅神法术文本中。日本学者二阶堂善弘所著《元帅神研究》一书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与《道法会元》《封神演义》《四游记》等资料相比较,从文献角度探讨元帅神的演变过程[2]。谢世雄关注到宋元道教法术文本中发展出了元帅官将的新法术文本,从宗教市场的视角出发观察这些文本出现的原因,并以殷元帅的法术文本为案例,探讨了殷元帅与密教大威德明王的关系及战争意象的表现[3]。康豹讨论了温元帅在道教、搜神类书、民间传说和小说等不同形象特质,用回想(reverberation)概念来形容神明的不同形象不断透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彼此相互影响的情况[4]。高振宏从《北游记》第二十三则玉帝所敕封的神谱出发,将小说中的36 员天将置于道教视野,指出他们与法术系统之间的关联,其成员来自明代流行的四元帅组合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所收的元帅、天君,并细致观察到余象斗所作的转译[5]。以上研究颇具启发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元帅神在道教科仪文本和小说中的丰富面貌。

一、《道子墨宝》中的元帅神基本情况

《道子墨宝》每页绘六位元帅神,在人物旁题写有名字,长短不一,称谓包括元帅、天君、太保三种,推测文字与图像并非同时完成,应为后人的补题。其中,第16 页中“杨元帅”三字与其他元帅神名字迹完全不同,也更加随意,似为后来仓促添加上去的。第13 页“圣康元帅”仅四字,根据《玉枢经》①和《北游记》可知应为仁圣康元帅。第15页“和合太保”有修改痕迹。通观整套50 页作品,还有一部分神祇没有标明身份的文字。册页顺序来自每页上的白色符号,为表示数目的符号,称作苏州码子。从5 的写法来看,应为清代以后写上去的。每页六位元帅神呈上下两排斜线布局,具有左右两班的神位排布特点。个别被裁切的名号榜题可对照《玉枢经》进行补充。

二、官将法术文本与元帅神的职能

从文献记载和现有图像遗存来看,元帅神的出现与神霄派雷法的兴起有关。宋元时期以雷法见长的神霄派甚为盛行,尤其是林灵素因获宋徽宗宠信,使宋徽宗以该派教主“神霄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自居。该派相关典籍中的雷部神将系十分庞大,主神不仅有神霄九宸,以神宵玉清真王为主尊,其下尚设有九司、三省、四府,以及五雷都司、五雷部司等诸多机构[6]。北宋以来道教雷法施行的基本流程中召神役将是重要的一环。对比《玉枢经》与《道子墨宝》中的元帅神,可以看到雷部元帅神所占比例很大。

宋元道教法术文本通常列出主法——师派——主帅——副帅这一结构。元帅神在不同主法的科仪文本中以主帅或副帅的身份出现。《道法会元》有“地祇䤋魔关元帅秘法”和“酆都朗灵关元帅秘法”,是正一道天师张继先在吸收了同是神霄派道人王文卿的“神霄大法”而创立的雷法。“地祇䤋魔关元帅秘法”由道士陈希微所志“事实”,叙述了关羽雷法的渊源[7]。“主法”者为“圣师北极紫微大帝”,“主将”关羽全称“雷部斩邪使、兴风拨云上将、徽魔大将、护国都统军、平章政事、崇宁真君关元帅”。[8]588又一派雷法中,“主法”为“祖师三十代天师虚靖弘悟真君张讳继先”,“将班”关羽称号为“东岳独体地祇义勇武安英济关元帅讳羽”[8]592。“酆都朗灵关元帅秘法”中,“主法”为“祖师三十代天师虚靖张真君”,“将班”中有“主将郎都朗灵截魔大将关元帅讳羽、副将清源真君赵昊、飞天八将(名略)”[7]。此外,在“蓬玄摄正雷书”中,“主法”为“祖师九天司命清真紫虚魏元君”,名列“帅班”的关羽称号为“轰雷摄正青灵上卫上将关元帅”[9]5。由此可见,关羽作为元帅神在不同法派中组成将班,执行符命,降坛布雨或直达人间斩鬼捉邪。对比关羽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官方敕封,姜守诚指出关羽在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多重面貌,有主将、副将、佐将、两班不同身份,但在道教元帅神中位序并不靠前。[10]其职能有赴坛降雨、领酆都大帝令排兵前往民间家户中斩鬼捉邪等[11][12]。

道教法术文本也呈现了元帅神所承担的多样化职能。《神霄遣瘟治病诀法》[13]召请马、赵、殷、温、关、王等扫除精怪的同时也请帅将为患者治病延年。《道法会元》卷二百三十二《赵元帅录》中:“至如公讼冤抑,神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但有至公至正之事,可以对神言者,祷之无不如意。若以非枉不正之事祷之,神必加谴。”[14]突出作为“神霄副帅”的赵公明具有解冤、求财等神力。

道教法术文本将元帅神视为道法和符命的具体执行者,并编排出由元帅神带领的将班人马组成军事武装部队,听从主法者的召役与派遣,执行助国救民、驱邪等职能。在图像表现上重在表现元帅神所具有的威猛外形和多元化的兵器,与他们所代表的力量和行使的职能相契合。

三、元帅神的图像特征与组合

《道子墨宝》中的元帅神可分为三类:一是戴冠或幞头,或披发,着铠甲罩袍的武将形象;二为带有雷部神祇特征的鸟喙人身,赤足,着短裙的形象;三是无盔甲,着圆领袍服的形象。(图1 《道子墨宝》元帅神的三种类型代表:王元帅、邓天君、和合太保)从图像辨识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元帅神身份明确,可在道教文献中找到相应的描述。或有稳定的形象传播,如关羽,或有图像元素提示其身份,如三眼的马元帅、捧盘送子的高元帅等。第二类图像元素并非唯一对应某位元帅神,或图像特征不突出,尽管持剑、弓箭、锏等兵器,道教文献中没有对其形象的具体描述。如无榜题文字,则很难确定具体是哪一位元帅神,或有图像元素特征,但为孤例。图像辨识的难易正好对应了元帅神的流行程度与组合情况。

图1 《道子墨宝》元帅神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中可以下分为三种,一种以关元帅为代表,其图像特征稳定。第12 页中“朗灵关元帅”造型与《玉枢经》相似,《玉枢经》中改直立持刀为刀尖向地。关羽的个人形象加上所持的兵器使得其辨识度很高,可以对照的有金代版画《义勇武安王像》和明代商喜所作《关羽擒将图》。《道法会元》卷三十六描述赵元帅的形象为:三角眼,赤枣面,天丁冠,金甲皂衫绿靴,右手铁鞭,左手铁索,黑虎从[9]2。另有铁色面,圆眼,鬍髯,铁幞头,黄抹额,金甲皂袍绿靴,右手执二十四节铁鞭,左手执铁索,骑黑虎[15]。另在“清微西灵崇明丹华大法”、上清冲和妙道昭元五雷玄坛大法、正一玄坛元帅六阴草野舞袖雷法等法术文本中赵元帅也是主将,形象虽有些许差异,但均以两手执铁索、铁鞭和黑虎为图像特征。《道子墨宝》中的赵元帅所在册页左小角缺损,可能绘有黑虎。

“辖落王元帅”榜题中的辖字有挖补痕迹,《玉枢经》中为“辖落王元帅”,二像所持兵器一样,仅手势略不同。“雷霆三五火车灵官王元帅秘法”中主帅为“雷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紏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其形象为“赤面红须发,双目火睛,红袍绿靴风带,左手火车,右手金鞭,状貌躁恶”[16]。并有左右二副将和数量庞大的官将吏兵。“豁落灵官秘法”中主法为祖师神霄通灵西河上宰萨真人守坚,“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善”系其将班,形象为“赤面赤发,黄结巾,金甲红罩袍,左手执索,右手持铁鞭,绿靴,背负虎皮袋,状貌威恶”[17]。《南极火雷灵官王元帅秘法》中主法者仍为萨守坚,将班由“南极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帅善”、副将“左直大将军陈威,右直大将军丘先”组成。王元帅的形象为“面红紫色,黄巾红抱金甲,虎须虎睛,绿靴风带,左手雷局,右手执金鞭”[18]。两位副将为符使相貌。总的来说,持鞭是王元帅的图像特征之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代《王元帅像》是以王元帅为主的单幅作品,其上方中间立于云气上的持扇道装人物应为萨守坚。下有各三人持刀、剑、锤凿,应为其副将和兵吏。

图像特征明确的还有“监生高元帅”,以托盘和婴孩的元素象征其催生保产职能。《道子墨宝》中的高元帅内着铠甲,外罩短衫,右手托盘,盘中果实中坐一小儿。《玉枢经》中为内甲外袍,左手托盘,右手持一枚箭,身后露出半截剑。《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十六有“催生保产高天丁”。《道法会元》卷一百九十六《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醫五雷大法》载有“高元帅催生符”。《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五有“催生保产天丁高刁”,在道教法术中他还肩负驱瘟职能②。

《道子墨宝》中“判府辛天君”与《玉枢经》中辛天君相比,二者站姿完全相同,均为右手执笔,左手抱簿的判官形象。《道法会元》卷八一记其形象曰:“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皂靴,左手执簿,右手执雷笔,上有火光。”雷部三帅邓、辛、张三天君,常见于宋元明时期的道经与通俗文学,以邓天君为首,《道子墨宝》中表现为人面鸟喙,戴冠,胸前佩有造型夸张的璎珞,腰束带,身后展开一对翅膀,一手持锤,一手持凿,双目圆睁。

第二种以马元帅为代表,有关他的形象特征有多重记述,存世的图像也呼应了这种情况。“灵官马元帅”的造型为戴巾帽簪花,双手分持长矛和砖,三眼造型,并没有《玉枢经》三面六臂的形象以及踩在脚下的火轮和旁边的蛇的图像。在长矛另一侧有淡墨痕迹“华光帅”三字。(图2)其形象在《道法会元》中有以下几种:1.青面,金甲,绛袍绿靴,背火瓢仗剑,白蛇从后[9]12。2.六臂蓝身两手火铃、火索,两手金枪金砖,两手斗诀仗剑,青面赤须竖红发,蹙金罗帽,绯抹额,绛袍金甲,玉束带,绿吊䪃靴,足踏火轮,白蛇绕轮中吐火,背负火瓢[19]。3.青面獠牙金睛三目,竖红发,赤须鬓,红袍风带,头顶旋金帽,白袴,绿靴,右手执金枪,左右托三角金砖,脚踏火轮,腰下白蛇一条,口吐火焰,背负火瓢,有火鸦在内。有上清陈、朱、兰、邓四名副将,并有形貌、执物描述[20]。4.青面三目,天丁冠,红锦袍,金甲仗剑,足踏火云[21]。《道子墨宝》中的马元帅为三目双臂造型,火轮、火瓢元素被省略,白蛇元素绘制在所持兵器上。

图2 《道子墨宝》《玉枢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马元帅

“太岁殷元帅”为赤裸上身,身绕飘帛,下着短裙的雷神形象,尖嘴鸟喙,佩戴人头骨装饰的项圈,左手拎着一个较大的铜钟,上绘有装饰带,右手持钺,赤足。《玉枢经》中殷元帅为四臂三目,上两手上举,分别托举日月轮,轮中分别绘有三足乌和捣药兔,另两手持铃、钺,非鸟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殷元帅为人面,右手持钺,左手持钟。《上清武春烈雷大法》称其为“上清武春猛吏太岁至德尊神殷郊”,其服色特征为青面束发,顶中作红须冠,朱衣大袖,顶上一骷髅,项下九骷髅,左手持金钟,右手执黄钺,乘九头金牛[22]。《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明成化二十二年,宪宗遣太监陈喜“钦降”道经、圣像,其中有“殷元帅二十轴”。“天心地司大法”中的殷元帅为丫髻青面孩儿相,红裙跣足,右手黄钺,左手执金钟的形象[23]。

“温元帅”右手握狼牙棒横于胸前,簪花。《地祇温元帅大法》中其形象与职能为“青面獠牙,红发赤须眉,金睛,紫方巾,簪琼花,皂袍铁甲,白汗袴,绿风带,手执铁简,部领火鸦蛮雷,寸人寸马吏兵,专职出幽入冥,袪邪辅正”[24]。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内有其明代御制铜像,青面赤须,呲牙咧嘴,手拄狼牙棒,腰带下垂有“无拘霄汉”牌[25]。《玉枢经》中的温元帅右手握短柄瓜锤。《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温元帅右手握短剑,左手持环,腰带下垂一牌:无拘霄汉。波士顿美术馆藏元帅轴③,传为蒋子诚所作,头戴簪花幞头,胸牌上书“无拘霄汉”,二者形象较为一致。

“雷门苟元帅与毕元帅”是代表阳雷、阴雷的固定组合。《清微神烈秘法》卷上云:清微主帅上清神烈阳雷神苟留吉。苟天君形象为“金冠黑面,三目赤发,金甲朱衣、朱履,手执金锤钻”[26]40-43。《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谓其“妖其头,喙其嘴,翼其两肩,左尖右槌,足踏五鼓而升,天帝封之为雷门苟元帅”。但也有不附翅膀的形象。《道法会元》卷一四六《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雷门左伐魔使知南极天枢院事总辖雷霆都司一府二院三司事苟元帅翌冲:欻火相,无翅,嘴不尖,青面,红天衣,紫结巾,欻火脚,执雷锤钻;雷门右伐魔使知北极驱邪院事主管雷霆都司军辖事毕元帅崱,欻火相,青面,皂衣,欻火脚,执斧锤[27]。文献中苟元帅有蓬头或戴金冠、执斧锤或金圭、双目或三目等多重形象。绘画和造像中也是如此。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代《铜鎏金苟元帅神像》,为雷声普化天尊侍从的神像,供奉于清宫玄穹宝殿东配殿普化天尊右侧。神像体形魁梧,身披金色铠甲,立于须弥座上。头戴宝冠,面赤如血,三目怒睁,左手握凿,右手执锤,惜锤已失。须弥座上沿正前方铸有其名号:“上清神烈阳雷苟元帅”。《清微神烈秘法》称“清微主帅上清神烈阴雷神君毕宗远,皂衣金甲,跣足,手执铁简”[26]40。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七“东平张元帅秘法”中描述张元帅的形象为“青鬼面,唐授青州刺史,封忠靖王,白翻檐毡帽,白袍,玉束带,绿靴,手仗剑”[28]。东平张元帅专司考召法中张巡为“青鬼面,朱发蓝身三须突眼,红袍绿靴,金甲蹙金罗帽,簪双头红牡丹,手执狼牙棒或鸡心槌或火剑。”[29]。第12 页“忠靖张元帅”为头戴交脚幞头,着铠甲,仅仗剑这一图像元素与之吻合。

第三种尽管道教文献中记述了其形貌或所持兵器,却在《道子墨宝》中以另外的形象出现,可能有别的来源。第13页中神雷石元帅右手持鞭,头戴冠,身后有一长巾飞扬,与《玉枢经》中持物、造型大体相同。而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石元帅是身着长袍,束冠的儒士形象。道法会元卷之二十九“清微祈祷奏告道法”中副将石元帅为黑面红袍,戴关帅巾,有长巾带的形象。

第二类中谢天君和周元帅均为一手持剑、一手托火轮的形象。康元帅与温元帅同为持狼牙棒的形象,仅在帽式和服饰方面略有差别。(图3)在《灵佑忠烈大法》中灵佑灭瘟忠烈元帅康应,保裔为将班元帅,未见形象描述,其后的道符显示其遣瘟、治病驱邪、催生的职能[30]。王元帅持锏鞭的元素出现在刘天君、石元帅、庞元帅图中。“招宝潘元帅”仅在《玄坛赵元帅秘法》的启请和祭遣仪所列神名中出现,名号为地部金冠招宝潘元帅[31]。潘元帅手拈宝珠的元素在现有元帅神作品中为孤例,可能是根据其元帅名号而绘制的。推测根据名号出现图像特征的还有周元帅,《太上三洞神咒》卷四有召风轮周将军咒:“混沌浩荡,一炁初分。北方有将,号曰风轮。身长千丈,铁面将军。兴云吐雾,顷刻而生。”《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五十神位门左二班有“北方风轮荡邪周元帅”,在他的前后列有被冠以姓氏的多位元帅、天君,未见于《玉枢经》和《道子墨宝》榜题。在道经中周姓元帅还有雷光大神周元帅[32]等名号,没有发现对其形象的描述,推测此页中一手举轮,一手持剑的形象与其名号和职能有关。

图3 《道子墨宝》中的温元帅与康元帅

榜题“圣康元帅”据《玉枢经》补为“仁圣康元帅”,康元帅右手握棒柄,另一手托住棒。《天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地祇上将温元帅,急报无佞康元帅,英雄猛烈铁元帅,地祇忠烈王张二元帅”[33]。佚名《东岳大生保忏》记有:“志心敬礼,广灵昭惠使康元帅。”[34]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上清紫庭秘法》记有:“下令焚香召请,地祇急报无佞灵佑灭殟忠烈康元帅,副帅汤大将,闻召速至。”[35]均未提及其形貌及兵器。《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康元帅为一武将模样,浓眉虬髯,威严勇猛,一手执金斧,一手执瓜锤。

“刘元帅”与《玉枢经》中“洞神刘元帅”盔甲样式接近,兵器也相同。“先锋李元帅”内着铠甲,外罩袍衫,幞头正中饰一圆珠,所持兵器少见。《玉枢经》中为头戴幞头,左手握金瓜锤的形象。“猛烈铁元帅”为力士身形,头戴幞头,须发飞扬,双目圆睁,嘴大张,右手持棍,左手握右手腕,与《玉枢经》相比仅手势略不同。虎丘王元帅内甲外衫,右手持长枪靠于肩上,簪花。《玉枢经》中“虎丘王高二元帅”共占一页,二者兵器类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王、高两位元帅也是分开的,其中王元帅双手合于胸前,未持兵器。此页中有一元帅戴交脚幞头,持长枪,无明显特征,疑为孟元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北游记》等书称他姓孟名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其被玉帝敕封为酆都元帅,其特徵为手持黄龙枪,帽上有琼花一朵[36]。元代罗霆震《武当纪胜集》中有诗《雷司孟帅堂》,说明孟元帅也是玄帝麾下的雷帅。

《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中将班为“上清八卦洞神主法大元帅庞灵,坐镇中宫,统摄八卦将吏所任之事。凡有行持,先召此将,动报吉凶,然后行事。上清八卦洞神掌法副元帅刘通,辅佐主帅,运守中宫,统隶八将。凡进遣章表应干事务,先召此将,如意行事。二将并如玄帝相,披发跣足,左红袍,右皂袍,仗剑”[37]。其形象描述更接近《道子墨宝》中的陶元帅,而《道子墨宝》中庞元帅为手持铁锏的武将形象。“火轮谢天君”束冠,左手托火轮,右手举剑,剑上有火焰。与《玉枢经》相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为头戴莲花冠,脚下踩两个火轮,有头光,右手持尖刃兵器的形象。

第15 页“田元帅”与“和合太保”两则榜题存疑,两身人物装扮一致,分别持如意和圆盒,可能是和合如意的谐音。还有几位元帅神,榜题提供信息有限,其图像元素也未能解读,暂且搁置。《道法会元》中有“召陶元帅咒”,称其为九天飞火陶公济,乃雷祖大帝之前,专受一应圣旨[38]。宁、任二将是洞玄法特有的神祇,《道子墨宝》中宁任二元帅的形象与《法海遗珠》中“洞玄秘旨”及《道法会元》“洞玄玉枢雷霆大法”中火冠金甲皂袍,执雷斧钻的形象相去甚远[39]。此外,朱天君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四、元帅神组合的发展与演变

在四川重庆地区宋代石窟中保留有道教护法神像作品。石篆山8 号老君及二大法师与十二真人龛造像题记为“元丰六年岁次癸亥闰六月二十日记”。龛外两侧各立有一尊护法像,身着铠甲,手握兵器。舒成岩第3 号紫微大帝龛,左右为护法四圣真君:天蓬元帅(六臂)、天猷副元帅(四臂)、真武真君(持长剑)、翊圣保德真君。南山4 号龛圣母龛左壁有一护法武将,身着盔甲,榜题为“九天监生大神”。石门山“玉皇及二大将龛”中玉皇位于最上面的小龛,其下有两身身形如真人大小护法像,榜题标明分别是“千里眼”和“顺风耳”,束有胸甲,腰间有勒带,四肢裸露,千里眼左手持双尖长刃刀,额有束发箍。顺风耳右手握巨蛇,蛇身从左肩绕后背至右肩,塑像重在对肌肉和姿态的表现,以强调其护法的神勇。在南宋时道教护法神出现重要变化,强调数量四,且身份具体为以天蓬为首的四圣[40]。以上实例说明宋代的道教护法神像已经出现四圣组合,同时也存在其他无具体身份对应的护法神像,如《朝元仙仗图》卷首标注为神王、甲卒的形象。身着铠甲,手握兵器是基本特征,可以视为元帅神形象的来源之一。元帅形象创作基于宗教护法神的一般特质,但宋元官将法术文本中强调了元帅神的面部与服饰色彩、所执器物,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图像。元帅神所执器物,多延续了道教最高护法神四圣图像传统中的器物,有钺斧、戟、剑、火轮、弓箭、索、印等,在形象方面也出现了类似披发跣足的元帅神。《道子墨宝》中的元帅神中没有多臂多头的形象,多为平民化、真实化的中国武将形象,沿袭了画师在宗教绘画训练中常用的图像元素,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部分元帅神以组合的形式,作为从神出现在真武、三官、雷声普化天尊等图像中。成化九年(1473)十一月初一日《敕谕》记录了武当山明代太和、玉虚宫安奉神像的情况,称:差太监陈喜、廖恭、刘宾等,管送真武圣像二堂,于太和、玉虚二宫安奉,计:太岳太和宫金殿内安奉:铜铸范金圣像一堂:真武一尊,从神四尊:灵官一尊、玉女一尊、执旗一尊、捧剑一尊。水火一座。神帅十尊:邓天君一尊、辛天君一尊、张天君一尊、陶天君一尊、苟天君一尊、毕天君一尊、马元帅一尊、赵元帅一尊、温元帅一尊、关元帅一尊[41]46。可以看作是由邓辛张陶、苟毕、马赵温关三个组合构成。五龙宫成化十九年(1483)十二月差太监陈喜管送真武圣像一堂,于兴圣五龙宫奉安,其中铜范贴金像八尊:灵官一尊、玉女一尊、执旗一尊、捧剑一尊、马元帅一尊、赵元帅一尊、温元帅一尊、关元帅一尊[41]60。弘治七年(1494)南岩宫正殿十八尊从神中有元帅神十二尊,为邓辛张陶、庞刘苟毕、马赵温关组成。

有具体身份的元帅神作为护法护经神像出现在经书的首尾也是明清时期道教经书的特色。国家图书馆藏《三元经》各版本中所附护法神像有三种,一为马元帅位于书末牌记之后,二为以温元帅、岳元帅为组合出现在书末牌记之后,三是以马赵、温关两组分别出现在开篇和书末牌记之后,或均在书末牌记之后[42]。另一个实例来自《御制全真群仙集》,有为榜题雷霆邓天君、玄坛赵元帅、地祇主令温元帅、地祇温元帅、朗灵关元帅的彩绘护法神像出现在各册最后[43]。(图4)

图4 《御制全真群仙集》彩绘护法神像

白云观藏明代雷声普化天尊像轴,天尊一手举锏,一手竖食指,指尖散出多色神光至上空,率领众天将做行法状。天尊上方为风雨雷电四神,左右各有三位元帅,右侧左手托卷,右手执笔者为辛天君,右手举锤,左手持凿者为邓天君,一手执黑剑,一手持葫芦者推测为张天君。后二者为鸟喙、獠牙、三眼形象。左侧簪花执剑和环者为温元帅,其挂牌可见“霄汉”二字;红发青面三眼,手持金砖,背后有黑色喷火葫芦者为马元帅,另一元帅推测为朱天君。天尊下方有四位元帅,可辨识的有苟元帅和赵元帅,其余两位身份不明,鸟喙、带翅、持锤凿、三眼形象应与雷部元帅有关。天尊左右和下方的元帅神组成了围绕雷声普化天尊的部从图像。目前发表的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大明嘉靖六年(1527)彩绘写本《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有五位元帅的图像,与《道子墨宝》的元帅神相比,该版本中的元帅形象元素更加丰富,马元帅为三头六臂形象④。马赵温关四元帅组合还见于藏于日本,以北极紫微大帝为主尊的作品中。

位阶并不高的元帅神在道教官将法术文本的层累、雷声普化天尊、玄天上帝信仰的流行的背景下出现,借助通俗文学、戏曲表演等渠道传播,演化出具有地方特点与元帅神相关的传说、赛会活动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基于自身立场对元帅神的形象进行构建和阐释,一部分元帅神的形象更加突出,另一部分元帅神的形象则共享了前者的图像特征,从而形成“群相”。道法文献记述的元帅神的多样性和元帅神在不同法派系统中的复杂性,使得目前对元帅神图像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疑难,对《道子墨宝》元帅神的榜题和绘制年代应持审慎态度,希望借助更多的材料以继续推进。

注释:

① 本文中《玉枢经》指大英图书馆藏《高上神雷玉枢雷霆宝经符篆》。

② 卷一百五十六:“高刁北翁神将,姓起名渊。即三洞天中三元神王北都三杀大神。玄布缠头,皂衣大袖,左执金锺,右执玉锤,领兵万众,制御五瘟疫厉之鬼。

③ 波士顿美术馆网站命名为“瘟元帅像”,明代。

④ 图见:斋藤龙一.道教の美術[M].大阪:読売新闻大阪本社,2009:图94。

猜你喜欢
墨宝元帅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陈墨宝作品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陈墨宝作品
陈墨宝作品
“晒墨宝杯”首届全国小主人书法大赛作品精选 小学组(1年级-预备班)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