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今
1
母亲所住养老院的院长是一家三甲医院的退休医生,老家在淮安。四个月没回去的她准备回家一趟。大弟说:“我来送一下吧,正好想去洪泽一趟,去看看婶婶,插队时一直受她关照。”我也动心了,多年没回老家,就想出去走走。
两家人开了两辆车,在老山休息区集合。阳光明媚,行进在高速路上,不由和妻子聊起两次回老家的经过。
我籍贯淮安,老家是流均永兴8 组,现在的全称是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永兴村。父亲排行老三,是韩家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每年秋天,爷爷摇着一船稻米、莲藕送他到县城上学,后来考上江苏财经学院,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大建筑公司当会计。
记忆中第一次回乡是在我10 岁那年,大概是1960 年。当时五叔在南京地质学校读书,奶奶带信,要他春节把老三的大孙子带回来看看,于是我就跟着五叔回老家了。记忆中回乡的路先是坐了一段汽车,又坐了一程船,最后走了六十里路,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
整个春节,伯伯、叔叔、姑姑、姨妈,一家家轮流请吃饭。最不习惯的是上厕所,那时农村都是简易的露天厕所,在田边埋一口大缸,人蹲在缸边解手。缸很大很深,我害怕掉下去,不敢蹲。后来,奶奶就把大家撵出房间,让我用女眷的马桶。
2
第二次回乡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四叔回乡探亲,当时我爸、五叔和姑姑一起同行,我借了一辆七座面包车随行。那时爷爷奶奶都已去世,大家一起去扫墓。转眼二十多年过去,父亲、四叔也都过世,我和大弟回家重游,也年近古稀。
中午到达淮阴,院长请我们吃了一顿淮扬菜。下午,来到老家淮安区,住进淮安国际金陵饭店。侄女婿来看望我们,说下午陪我们在区里转转,晚上再跟老家的亲戚团聚。
侄女婿建议去看看千年河下古镇、淮安府署、漕运博物馆,都是古城的历史沉淀,特色景点。侄女婿以前是中学教师,现在在区委办任职。闲聊中,他提起有一年到南京玩,我陪他去电信大楼买过手机。
进入河下古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长约一公里,承载了千年的沧桑变迁,据说由当年外出卖货的船只带回的“压仓石”铺成,是老淮安繁华的见证。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明清两代是江苏辖地面积最大的府,相当于“副省级”的衙门。府署有三进大院和一个后花园,十分壮观。接着,我又去看了“漕运博物馆”,知晓了古运河的重要历史地位。古时城市因水而生,当时楚州(淮安)和杭州、苏州、扬州齐名,是中国运河上的四大都市。参观中,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个淮安人,十分自豪。
3
晚餐,是故乡亲友的大聚会。爷爷这一辈三兄弟的后代都来了。大爷爷的孙子万海,特地从洪泽赶过来。一对堂兄夫妇从老家永兴村赶过来。三爷爷的孙子比我大两岁,退休前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我依稀记得他当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培训时去过我们家。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是韩家的第四代了。
大家频频举杯,忆往事,念旧情,感慨多多。老校长说:“长辈们相继去世,后代走动渐少,这次你们的淮安行,使我们的亲情拉近许多。中国人讲亲情,要多走动,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建了一个“韩家大群”,留下珍贵的合影。
第二天,我们在万海的引路下,启程去洪泽。那是我大弟插队的地方,当时万海的父亲、我们的堂叔在蒋坝镇当革委会主任。大弟16 岁不到就来到洪泽蒋坝插队,得到了叔叔婶婶的照应。去年叔叔去世,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去看望,大弟心心念念要去看看婶婶。
车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洪泽湖畔的婶婶家。亲人相见泪汪汪,婶婶对大弟说:“你胖了。”大弟说:“婶婶你那时把我当儿子待,帮我洗被子、补衣服,烧点好吃的都要想方设法给我送过来。”他抱住婶婶不松手,一定要把一个厚厚的红包塞给婶婶。婶婶不肯要,说:“我有钱,我有钱!”我拿过红包,塞进婶婶的棉衣口袋,说:“婶婶,这不是钱,是他的一片情义,必须的!”
叔叔在南京当兵时,经常到我们家玩。婶婶也到南京来住过。叔叔家四个孩子都在洪泽,中午全赶过来了。万海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皆退休了。还来了两个工作的孩子,带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小孩,应该是第五代了。又是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下午,我们沿着洪泽湖去了三河闸,来到蒋坝镇大弟插队的地方。万海已经通过他的一个战友联系了当地人。大弟说:“我下次来吧,今天一点准备没有,两手空空的。”万海说:“都到家门口了,没事的,去看看。”
在一个正在筹备开业的民宿里,我们见到了大弟当年插队的一个兄弟。穿着迷彩工作服正在装修的那个农民兄弟说:“我记得你呢,你胖多了。那时我是记工员,每天给你们记工分。”他还说,“我到你家住过三天,陪大队会计去南京看病的,你还记得啦?晚上就睡楼上那个地板上。”
大弟兴奋了,话语不断,问了很多当年的农民兄弟、队长、书记的近况,还询问他当年住的房子在哪,说:“那个房子书记说专门给我们盖的。”听说队长、书记都过世了,话题才停下来。
我大弟是1969 年春节后去洪泽插队的,那时还不满16 岁。五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后来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工作后调回南京,后来在机关工作直到退休。
两天淮安行,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