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长平
[摘 要]随着“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推广与普及,节约能源和保护室内生活环境也更多地进入国人的视野。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对于普通房屋空间内通风换气采取的各种各样措施的研究成为目前要探究的主流方向。文章通过对空气品质的定义和路径探索,结合目前我国主流的空气净化模式,通过层级分析的方式仔细剖析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优化;品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6-0067-03
(一)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对于空气品质的高度关注,室内空气重度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成为新的关注点,各种保护室内环境的措施逐渐开始实施。空气品质为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效应,具体表现为:在某个特定室内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对室内空气的适宜、接受或认可的程度,适宜、接受或认可程度越高,表明室内空气品质越好。
国内外都已开始对室内空气开展测试研究,促使人们持续关注并研究空气质量的原因如下:一是国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二是国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科技赋能给予室内空气净化更多的措施和方向。
(二)室内空气品质的分级
随着全国范围住房私有化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房产和房屋装修装饰、日常化学用品和现代办公用品成为大众的消费热点。
2000年前后,因大规模基建,尘土污染进一步加剧,而随着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居住环境,对于环境居住具有独到的理解,针对某些房屋的空气质量检测,也成了一个伴随房屋修建过程中产生的产业。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室内生活环境保护工作略显滞后,室内生活环境重度污染问题凸显。2011年入秋以后,北京及全国其他主要重工业地区皆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受大气重度污染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也普遍恶化[1]。
早在2015年,地产行业就开展了对室内环境各种指标的检测,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方式。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情况下,室内空气品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人们室内生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室内空气重度污染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于室内空气品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为全面、系统地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室内空气质量细化研究、重度污染物检测、宣传教育、咨询和评估机构逐步形成并健全,也有一部分房屋检测机构开始选择将空气质量作为居住适宜度的具体要求。
(一)室内空气品质概况
我国最近几年开始着重研究提高空气品质的具体举措,在发展基建方面,也大力倡导绿色建造模式,积极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室内空气重度污染防治能力,打一场家庭重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很多大型的央企施工单位,在针对房屋的第三方施工檢测方面,也将空气扬尘指数作为考核的标准,超大城市被调查者更为重视室内空气品质。
经过AI大数据的调查取样发现,越年轻的被调查者越关注室内空气品质。30岁及以下被调查者“非常关注”室内空气品质的人数比例超过七成;31~35岁、36~40岁和45岁以上被调查者“非常关注”室内空气品质的人数超过六成;41~45岁的被调查者“非常关注”室内空气品质的却不到一半,为45.6%。
(二)室内空气品质层级浓度变化
室内空气品质层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不同层级的空气品质浓度是动态的,都位于一个平衡的区间,一般不会出现快速变化;但在有些情况下,空气品质会随着当下的周围环境污染变得不平衡,甚至出现了很多矛盾的浓度增长点。这就是当下室内空气品质浓度变化的过程,也是当下主流的检测机构给出的报告,但是因为只是在单一的环境下做的检测,层级浓度只有独特性,没有完全性和整体性。
(三)室内空气重度污染物排放
室内空气成分繁多,不仅有“看得见”的污染,而且有一部分气体来自各个不同的环境。环境的不同,导致空气质量非常差,最后在室内形成空气污染。大自然中的室内空气成分相对稳定,各种物质的层级浓度水平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
相比之下,建筑室内的空气成分及各种物质的含量却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来源,建筑室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空气成分,可分为化学气体、病菌、颗粒物、水蒸气等。
目前大家熟知的甲醛、VOC(挥发性有机物)、SVOC(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属于室内生活环境的化学重度污染成分。这类重度污染物往往来自建筑本身。如不合格的家具、建材、油漆、涂料、装饰等都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期释放化学重度污染物。
除此之外,室内的人员活动,如车间企业的正常加工生产或日常住宅中使用燃气灶做饭等都会产生一些化学重度污染物,进而污染室内空气,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另外,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成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雾霾等极端恶劣气象的出现,人们出门在外戴口罩的同时,也更加关心室内颗粒物的层级浓度水平,特别是PM2.5。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颗粒物的毒害性,另一方面是颗粒物携带物质的毒害性。
大多数雾霾天气状况的出现,都是重工业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的。这些来自人类活动过程中的颗粒物,往往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因而造成颗粒物的有毒有害性。颗粒物还能通过吸附作用,携带一些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如SVOC、细菌、病毒等,从而进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目前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室内空气中的病菌、真菌、孢子、病毒等,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重度污染物质。每个人在呼吸的过程中,可能会感染、获得这些病菌,并通过呼吸作用再次扩散到室内空气中,感染其他人。针对传染疾病的防控,室内空气卫生的防控更加重要[2]。
(一)室内生活环境参数
我国的大型基建知识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生活环境参数,当下的参数都是根据美国房屋的空气质量检测制定标准的。
(二)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的品质决定着室内可呼吸的空气的质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空气也有分类,低端空气就是夹杂着各种各样杂质的空气,高端空气为高质量空气。一旦室内空气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空气中就会存在各种杂质,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
(三)人体的重度污染
污染空气主要是通过释放产生的某种意义上的毒气,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苯。苯对于人体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由于损伤的来源带有化学成分,因此会对人体的危害产生长期的影响。此外,苯作为化学物质能够对皮肤、肝脏等器官产生激烈的对抗性冲突,导致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二甲苯会造成皮肤刺激和神经受损,会对男性的某些身体器官造成强烈的冲击,导致部分功能受到损害。女性对苯及甲苯、二甲苯较男性更敏感。
二是氨。它能够损害人体的部分功能。
三是TVOC。TVOC为有机挥发物的总称,其主要来自墙壁、天花板、地面等建筑材料及涂料、墙纸、绝缘材料、黏结剂等。当其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室内空气及室内生活环境品质评价
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有利于维护人们的长期健康,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检测系统,检测当前室内空气质量,并采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也可以通过加湿器排出室内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空气质量。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相应的细化标准,配合大数据调整空气品质标准,不断改善空气品质,以满足制定的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使人们意识到空气品质的重要性,使呼吸到好的空气成为日常,让空气品质成为一种标识。
(二)室内空气品质优化方案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对污浊空气危害的了解越来越深刻,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净化空气,如打开门窗通风,在房屋里摆上柚子皮、茶叶末等,或者在家里养一些花花草草,空气净化器、活性炭净化等高科技设备和手段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室内空气净化中。通风净化是室内空气净化最常见的处理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对室内的污染短时间内有改善的作用,但多数有害物质的释放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长达3~15年,尤其是在有害物质释放频密的装修后的1~3年,简单的开窗通风并不能保证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至对人体无害的水平[3]。
目前較常见的植物、空气清新剂、活性炭等在室内空气循环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植物虽然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植物能完全清除空气中的甲醛,其在净化空气的过程中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果空气中的甲醛含量太高,甚至可能造成植物的死亡。此外,由于它们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周围的甲醛的,这个作用过程速度慢、时间长,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这对于装修量大的居室来说,并不能保证净化的效果,到了晚上和阴雨天,吸收效率就会更低。
用香水和空气清新剂净化空气也是掩耳盗铃,只能用香味暂时掩盖异味,而并不能清除异味或有害物质。另外,香水和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学原料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二次污染。
固体活性炭具有孔隙多的特点,是国际公认的除毒能手,常用于活性炭口罩、防毒面具等,对甲醛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活性炭的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
活性炭的物理作用是除臭、消毒,其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影响。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吸附到一定量,活性炭就会失效,且遇热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活性炭作用的空间有限,使用时间不长,因此不适合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因此,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加装通风净化设备、利用新风系统加快室内空气循环,成为现代住宅的全新选择。通风净化设备利用新风系统的独立空气处理单元,借助专门的空气循环设备在室内形成风流,通过特制的系统管道形成室内风场,对封闭性较强的室内空气换新就有极为明显的作用。同时,相比于传统方式,新风系统的功效不仅不受天气、时间的影响,在日常维护方面也更加简单便捷。目前,新风系统正在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住宅建筑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开始成为我国主要探索的绿色建造的目标,但是室内空气净化的体系还未形成,未来需要建立空气净化体系,形成措施之间的联动,共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1]高进长,邱诚,肖秀婵,等.新建本科院校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与治理措施[J].环境保护前沿,2019(03):344-349.
[2]钟碧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治理和控制[J].化工管理,2020(26):76-77.
[3]王永姣,束亮亮,姜耀鹏.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