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昊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及中考体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响应大纲要求,创新教学思想理念融合,探索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作为科学理论之一,对发展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初中生體育成绩有积极价值。本文基于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以及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对体能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以提出技能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多方面的优质人才。
初中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通过加强体能训练,是自身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增强免疫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勇气和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养得以提升,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体系中,学校开展的体育课程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能教学体系,由于体育教师的体能训练方法不得当,没有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实际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训练意识,着重解决体能训练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
1 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就是学生为提高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展开的训练,体能是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例如,力量、速度、耐力。体能训练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竞技类体育比赛中,良好的体能能够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赢得良好的成绩,为其良好的身体体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好的体能和体质,绝不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必须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以及有针对性的锻炼加强的。因此,学校需要在体育项目当中强化体能训练,制定体能训练目标,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概念,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以提高。
2 现代化体能训练对中学生的体能价值
强化中学生的体能训练,能够改善中学生的体能。中学生的体能健康是生活与学习的基础,只有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加强体能训练,能够对中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培养。科学的现代化体能训练能增强肌肉,提高免疫力。因此,体能训练的意义是不容忽略的。此外,加强体能训练,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对中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最佳时期开展体能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生是身体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体能素质,可以为其日后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学生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改善其身体的各项技能。在传统的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将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否达标作为关注点,显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进行关注,在该情况下导致学生的成长环境受到了消极的影响。现代化体能训练是以现代化的思想开展体能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完成体能,强化学生的体能,将学生的体能训练引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着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和身体负荷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3 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是系统性的原则。教师注重训练的系统性,当然也不是为了盲目的追求系统性教学,而不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的负荷承受能力才能够加强学生体能训练,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普遍的提升。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不同的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想要使学生的运动素质得以提升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成长差异,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是以复合性的原则,支撑该原则是“用尽废退”的理念,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准则制定一个体能训练的方案,这样才能够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如果学生在体能锻炼时没有对身体部位进行有效的训练,会增加身体负荷。因此,教师为了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才能够将学生的运动潜能不断的激发出来。此外,还有其他原则,例如周期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体育教师开展现代化体能训练应当有针对性和周期性的强化训练。这些教学原则都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根本,采取现代化体能训练的理念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达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目标,才能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4.1 开展游戏教学,活跃体育体能训练气氛
在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以兴趣为导向才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水平,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来开展教学,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翁。
例如,开展传统的体能训练教学相对较为困难,其多注重于理论,而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光,可以将传统的知识进行删减,增添实践项目,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开展滑冰比赛、跑步比赛、健美操、体操等项目,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加以锻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拥有浓厚的兴趣,也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锻炼的环境。教师在准备游戏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游戏的原则性。开展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体育精神,使学生在游戏过程当中能够全力以赴,通过团队协作以及合作中竞争,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以此为标准,教师在开展体育项目之前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结合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游戏训练。其次,在游戏之前应当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避免学生在游戏中由于强度过大,对学生产生肌肉拉伤。最后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维持秩序,尽可能的根据学生的体能强度进行预测,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制定计划打下基础。游戏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简单的讨论参与游戏的感受。
4.2 制定科学计划,循序体育体能训练开展
在课程安排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课程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体能强度决定一堂课的开展是否可以高效运行。传统的体能训练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体能训练活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能强度,导致体能训练计划停留在表面,不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训練中得以提升,致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在该情况下,体育教师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够承受课堂的体能训练计划,不仅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还能够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避免浪费时间。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循序地开展体能训练,才能够提高课堂质量,使体能训练效果得以发挥。
例如,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加强学生体能综合素质,在构建体育课堂过程当中,应当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一系列的体能训练的问题,教师应当对课程做到优化与改革,从而使体育训练制定的合理有序,一切本着学生身体素质出发,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达到设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理论课程中能够扎实基础。在实践课程当中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能。体育教师一定要本着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可以在班级组织一场小型的长跑比赛或短跑比赛,无论男女都可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记录学生的比赛成绩,并且根据成绩的排名安排接下来的课程,对成绩排名高的学生开展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注重理论而轻视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安排体委在班级内进行学生目标制定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体能训练制定训练计划,然后由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由于体能训练的方式众多,教师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特定的体能训练,只有学生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并且要求教师进行专项指导才能够加强自身的体能。
4.3 注重技巧指导,保障体育体能训练效果
在开展体育训练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以及体能特点,有目标的开展体能运动技巧训练,并且针对每一运动项目都应当强化学生对该项目技巧的训练,并且利用科学的运动技巧,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该项目的技巧,让学生对体能训练建立自信心。在通常情况下,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技巧教学,一定要遵守学生的体能强度,落实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训练需求以及训练的水平,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该项运动的运动技巧。
例如,教师对乒乓球训练活动开展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乒乓球的运动技巧,全方面的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对技巧的分布教学,侧重于乒乓球的发球以及握拍的动作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球拍与肢体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这一运动的讲解和示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动作要领,不能够单一的接触手臂发力,还应当运用身体各部位对乒乓球进行灵活的控制,在接球时,学生还应当利用身体有效的调节乒乓球的运动线路。此外在接球之前应当掌握乒乓球的旋转情况,找好实际的接触点,以高效的运球方式,合理的对运球技巧展开分析,使学生能够对体能训练项目熟练的掌握。在实际的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进行全方面的强化,使学生的训练效果得以提升。初中体育教师应当认真的观看学生的乒乓球对练的动作,对在运动过程当中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再次讲解,避免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自信心,同时可以起到为其他学生示范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体能运动的技巧展开训练并强化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轻度,使学生的体育素养能够获得较大的收益。
4.4 组织对抗练习,科学体育体能训练评价
体能训练的形式复杂多样,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抗练习,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充分发挥对抗练习的功能。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能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参与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合作与竞争的体育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在教学中若想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教师务必对教学评价进行完善与优化,制定合理的科学评价,才能够在学生对抗体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运动效果,完善教学评价,优化体能训练考核方式,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总体的评价,同时依据最终的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状况,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能训练的不足。
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的体能训练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运动小组,采取同样练习方法来协调各个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随机抽取两组运动小组开展对抗训练,教师将足球的运作技巧以及传球得动作都讲授给学生,并且依据学生在对抗训练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不应当对其斥责。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身体素质和心理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依托公平客观的教学评价,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尽可能地利用鼓励性的语言,确保学生对体能训练保持自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5 培养良好习惯,开展生活化的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堂,也不应该被限制在学校这个范围当中,体能训练活动的组织和主导不能够只是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形成生活化的体能训练新模式。这种生活训练方法对于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让体能训练水到渠成。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活化体能训练的接受程度,把这种训练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日常课业负担较重,时间不充足的问题,可以将这些训练安排在寒暑假。
例如,在暑假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以长跑训练为重点的暑假体能训练作业,要求学生每日完成1千米定量训练任务,对训练时间和速度进行恰当安排,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从长到短逐步安排,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训练要求,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强度,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训练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搭配上适当的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活动,对于体能训练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提高体能训练的持续性。为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由家长帮助教师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及时把他们的体能训练情况反馈给体育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联系学生的实际训练水平以及体能发展水平,做好对后续体能训练方案的优化调整,祝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体能训练持续高效和常态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以及运动能力。学校应当加强体能训练在体育课堂上的比重,制定有针对性的现代化体能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对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对体能训练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且展开对抗性练习,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运动训练效果,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负荷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