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西部行计划”是教育部支持下,各地、各校利用数字技术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全新探索。在1.0阶段(2013—2021年),以慕课为抓手,解决西部高校普遍缺乏通识课的“燃眉之急”,精准对接西部高校部分缺少专业课的“当务之需”。在2.0阶段(2021年以后),以慕课为主体丰富建设内涵,不仅将实验资源、图书文献纳入计划之中,同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和组织模式,助力实现更高效、更公平和可持续的高等教育。
在“慕课西部行计划”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发挥主体作用,各在线课程联盟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的整合下高效协作,各企业平台和社会力量以需求为导向鼎力支持,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慕课西部行道路”,为推进世界教育公平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为深入探索“慕课西部行计划”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引领未来,在教育部支持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西部行计划工作组组织编撰了《迈向公平之路——慕课西部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梳理了“慕课西部行计划”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资源建设、工作模式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深入实际调查,参考性强。《报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牵头和指导,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西部行计划”工作组组织和协调,并专门成立了报告编写工作组。在编写前期开启了广泛调研和素材搜集整理工作,尽可能广泛精确地掌握参与高校的开展情况,全面完整地梳理出“慕课西部行计划”的发展脉络和现状。
二是理论研究丰富,指导性强。《报告》充分总结十年以来的经验和模式,阐述了“政府引导—联盟组织—平台支撑—高校参与”的有组织、成体系、多方面的慕课西部行工作模式,归纳出了数字技术渐进引领—课程协同逐级深入的九种西部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为“慕课西部行”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三是案例落地西部,借鉴性强。《报告》总结了东西部高校在实践“慕课西部行计划”中的典型案例,中东部高校的优质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输入西部,西部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引用资源、建设资源,再到分享资源。深挖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可学习借鉴性强。
本报告作为“慕课西部行计划”实施十年以来的首份系统性的发展报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慕课西部行计划”工作将以更积极、更开放、更多元的形态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大发展,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11.002
作者简介:高松,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