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推行为基层学校服务、为基层教师服务的工作理念,力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全县的教学质量提高。在此基础上,切实履行研训部门的研究、引领、指导、服务职能。
关键词:“两个服务”;“四个有利于”;职能
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多年来,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进修学校”)一直以落实国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点,构建“兴趣、自主、活跃、高效”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进修学校的工作理念可以用“两个服务”“四个有利于”来概括。其中,“两个服务”即为基层学校服务、为基层教师服务;“四个有利于”指的是力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全县的教学质量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修学校切实履行研训部门的研究、引领、指导、服务职能,面向基层、立足实际,科学、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具体的工作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由表及里深调研,由此及彼促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教研员来说,调研工作既是了解校情学情、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教研员的调研可分为三类:一是期初调研;二是学期中常规调研与沉浸式调研;三是专题调研。
(一)期初调研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员都会与县教育局相关股室一起走进基层学校,关注每所学校期初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基层学校在教学上的需求,并对其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常规调研与沉浸式调研
每学期,教研员团队坚持深入全县中心小学和村小,重心下移,采用常规调研与沉浸式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走进课堂、贴近教师、关注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聚焦课堂、诊疗把脉、引领提升。
进修学校的具体工作方式是:上午每位教研员听2或3节课,午后教研员统一研讨、交流。听课时教研员会力争做到“全学科”“全覆盖”,即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几门学科的课全听,任教这些学科教师的课全听。由于教研员人数有限,在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里,教研员重点去听新教师的课与骨干教师的课,同时各校安排同年组教师和教研员一起听课、研课。这种集体教研的方式,既促进了新教师成长,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为基层学校如何进行集体教研做了示范,促进了学科教研工作的常态化和精细化,较好地发挥了教研员的学科教学引领作用。
(三)专题调研
教研员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协助县教育局对全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调研,以备课、上课、作业管理、集体教研,以及县教育局“七五”工程和市教育局“一〇一行动计划”的落实等几项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随机抽查学生、参加校本教研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科学建议,以求解决问题,取得工作实效。
此外,教研员还经常针对基层学校的薄弱学科或某个学科中的薄弱点进行专题调研,与基层学校的领导、教师一道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教材培训焕活力,立足课标重素养
理论“强于心”,方能“践于行”。目前,进修学校期初教材培训活动已经坚实地走过7年时间。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培训,主要有两方面的思考:第一,小学各学科的教材相继进行了修订和改版,导致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知识体系不够熟悉,不能掌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第二,部分基层教师对教材解读多浮于表面,缺乏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不能够准确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帮助基层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读懂教材、使用教材,进修学校坚持开展每学期期初的课标、教材、教法培训活动。
为了使培训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各学科教研员对日常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注重基层教师的专业需求,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备课。培训中采用讲座释疑、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个案引领、互动交流和分享感受等多样的方式方法,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分析本学科教材的编写特点,立足于本县区、本年段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水平,结合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与参训教师分享正确研读教材的有效策略。
此外,进修学校还依托网络开展相关学科的线上培训。近几年,一些教材出版社利用资源服务平台进行网络培训。每次接到上级下发的培训通知,进修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后都会进行周密的组织和部署,力争让全县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够按时收看专家对于教材、课标的解读。
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为所有参训教师的专业学习搭建了平台,为其成长引航、助力,使参训教师对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理念、如何使用教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修学校组织的科学、有效的体系化培训,得到了参训教师与基层校领导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三、竞赛磨砺展风采,专题研讨增技能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年来,进修学校依托教学竞赛开展专题系列研讨活动,教研员根据常规调研中发现的日常教学相对薄弱环节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面来确定竞赛内容,将教学竞赛发展成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思考与培训。进修学校在举办这类教学竞赛活动时,都是坚持“五步走”的方式:第一步,由教研员进行常规调研,发现全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由校长、主管副校长、相关教研员共商共研,确定活动主题;第三步,制定竞赛细则,由基层学校先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全员参加校级预赛;第四步,由各基层学校选派校级预赛突出的教师参加县里举办的决赛;第五步,进修学校在开展教学竞赛的第二个学期,随之开展本项竞赛的展示活动,由在竞赛中成绩优异的教师上展示课,教研员评课并作相关讲座。系列活动给全县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研讨、交流的平台,参赛课例也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而有价值的案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多年来,进修学校成功举办了“黑山县小学学科实践活动教学研讨”“黑山县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大赛”“黑山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黑山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大赛”“黑山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大赛”“黑山县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大赛”“黑山县小学践行课标赋能课堂各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一系列专题教学活动。同时,进修学校开展了多届青年教师“成长杯”教学大赛。无论是专题教学活动竞赛,还是青年教师“成长杯”教学大赛,进修学校都要求各基层学校开展好预赛,选拔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县里举办的决赛。事实上,只有开展好校级预赛,才能更好地促进所有教师对于所任学科教材进行研究,鼓励教师立足课标、钻研教材、读懂学生,真正地做到减负、提质、增效,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组织这样的活动,教研员不仅要每天连续听5~6节课,还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以自己的专业引领为教师答疑解惑。教研员的工作也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进修学校依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开展的教学活动,为全县教师搭建成长、展示、交流、分享的舞台。例如,2021年,在锦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智慧杯”“脱颖杯”大赛中,进修学校提前组织开展校级预赛,涉及多个学科、近千名教师参赛,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最终共推荐16位教师参加市赛。在全市“双杯”大赛活动语文学科展示会上,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王德生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 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此外,在锦州市举办大赛的展示活动后,县教育局、进修学校也举办了本次活动的展示活动,由代表黑山县参加市赛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员评课并结合课例作相关讲座。
再如,在锦州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每次接到任务后,进修学校主管校长都会牵头,组织涉及的学科教研员一起商量,确定参赛人选,与各学校沟通;教研员和参赛教师一起备课,一节课多次磨,确保上出精品课。对这些参赛教师来说,几轮磨课让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而且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专家引领明方向,外出学习促成长
进修学校高度重视教研员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作,积极组织教研员和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为教研员和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一些教师培训机构经常邀请语数学科名师来沈阳讲学,进修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由相关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全县教学领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也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培训等。进修学校希望利用一切学习机会,让教研员和年轻教师“走出去”,使他们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科学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进修学校也坚持“请进来”,邀请省内外专家到黑山县讲学。这些专家的到来为全县基层学校教师提供了高层次、有实效的专业引领。
新课改下的教育充满了希望与挑战,研究者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启迪智慧的光芒。在今后的工作中,黑山教研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饱满的热情、更积极的态度投身教育,着力构建专家引领、中心辐射、智慧共享的发展模式,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0(1).
[2]黑山县教育局.特色开发 规范实施:黑山县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18(14).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王栋,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