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的棉大衣

2023-04-11 20:28任晓伟
中国铁路文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岳父车站高铁

岳父有件铁路标识的蓝色棉大衣,在他心里就是一件宝贝,他退休后穿了几十年,一直舍不得丢弃。这件宝贝棉大衣是岳父在铁路系统工作时单位发的最后一件劳保用品,虽然搬了几次家,但这件棉大衣,他一直保存在身边,棉大衣是他在铁路系统工作过的见证和纪念。每当看见这件棉大衣,他就好像回到了工作时的青葱岁月……

岳父今年93岁了,仍然身体健康,不胖不廋,眼不花,耳稍有些背,牙齿保持完好,“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他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上午9点钟以后,都要出去散步,晒太阳;午间睡个子午觉,下午去市场转一圈,买点菜,回来看会儿电视;晚饭后七点的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节目,每当播报有铁路方面的新闻,他都会异常兴奋。他也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的《海峡两岸》节目,了解两岸新闻。看完节目后,做日常洗漱,便很快地进入梦乡。

冬天到了,他总要把这件棉大衣拿出来穿几次,子女们劝他说:“衣服旧了,别穿了,穿新买的羽绒服吧!”而他却说:“这衣服多沉啊,压风。”实际上,他是割舍不掉对铁路的那份感情。

每当节假日,子女们都在身边时,他总会讲起自己在铁路工作时的那些往事。

那时,家里人口多,有爷爷、奶奶、岳父、岳母和四个子女,靠家里人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生活。那时候,家里人生活很紧巴,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岳父看在眼里,总想另找点活干,为家里缓解点经济困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时年29岁的岳父听村里一个人说黑龙江铁路系统招工(后来得知是内蒙古铁路系统招工),于是在1959年4月21日那天早晨,岳父说服了岳母,辞别家人,带着简单的行装,乘坐一位亲属的马车,行驶4公里的路程,在青堆子火车站坐上绿皮火车,往沈阳、黑龙江方向前行,途中不断打听,终于打听到有个叫牙克石的地方招铁路工人,对岳父来说,那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车过沈阳后,岳父打听到车里很多人也是前往招工地去的,就打算下车时跟他们一起走,列车一走就是一天时间。到了地点,已经是晚上了,岳父随着这些人在招工处登完记,又集中被派往甘河车站,路上每人分得两个面包充饥,在几个小时的列车轰鸣声中到达了目的地甘河站,甘河成为岳父在铁路系统工作的起点。

甘河站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始建于1957年,离伊图里河站116公里,离加格达奇站96公里,隶属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管辖,为三等站,是鄂伦春自治旗三座主要火车站之一。

那些年,甘河人口众多,往来旅客也很多,各色各样的行人在此匆匆而过。岳父在这里得到分工和培训。由于岳父在家时对村里的木匠活有兴趣,经常观察钻研,对以后成为木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岗前培训前,个人选择申报工种,岳父毅然填报了木工,经过短暂培训,当年5月1日又被派往伊图里河站工作。

伊图里河站建于1954年,1955年9月20日开始正式运营(四等站),1961年车站改为三等站,1963年车站改为四等站,1964年车站改为三等站,1965年铁道部决定将其扩建为编组站,1967年继续扩大建设编组站,1970年车站改为二等站。

伊图里河站原为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驻地站,现隶属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海拉尔车务段管辖,为客货二等站、区段站、技检站、编组站。伊图里河站全站占地总面积0.16平方公里,是牙克石地区建制最早的客货二等站,也是牙林线全线唯一一个区段站、机务换乘站。

伊图里河站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交通枢纽,它担负着大兴安岭林区外输木材编组和沿线人民生产、生活物资及外出旅游的运输任务,对林区的生产发展、市场繁荣、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岳父与很多新招的建筑工人参加了伊图里河车站及周围的建设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维修路基、桥梁、车站。当时的路基还是枕木,很多站点铁路桥都是木制的,岳父在那里一干就是六年。第二年,由于岳父工作出色,被转为铁路系统正式职工。岳父工作积极,生活简朴,由于单位有食堂,又发工作服,岳父没有不良嗜好,很少花钱,转正后把工资的一多半都邮给家里,有时买10斤米或10斤面邮回去,为家里解决了很大的生活问题。当时为了赶工期,岳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很少有假期。六年中,岳父只探家一次,而且他在家只待了两天。其间,岳母去探望岳父一次,爷爷去看岳父两次,看到岳父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繁忙,家里人才放心地离开。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岳父的木工手艺逐渐成熟,当时他已成为木工班班长,成为修路工人中的业务骨干。

1965年,岳父随铁路工程队调往重庆、成都一带继续修铁路。在那里修铁路,更为艰苦,因为那里山区多,交通不便,铁路往往需要穿过山洞。他们在山洞里干活,在洞顶部支壳子,面临着潮湿阴凉的环境,一直见不着阳光,而且设备不先进,大都靠人工,有时为了干完手下的活,往往过了吃饭时间,时间一长,岳父的胃就落下了毛病。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岳父所在的工程队还是如期完成了工期任务。不知不觉间,又过去了六年。

1971年,岳父又随工程队去了山西太原修铁路,任务还是在山洞里修铁路,但相对四川来说山洞少些,这期间更新了一些工程设备,没有四川那里艰苦了,工作环境有了改善,工程进度有所加快。岳父和许多铁路工人一样,从北到南,克服了异地工作的生活困难,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1977年,岳父所在的工程队完成了山西太原工程任务后返回家乡锦州,被分配到大修段工作。有了之前18年在外艰苦工作的磨炼,岳父更加珍惜他的本职工作,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多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受到好评。岳父后来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工会主席。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岳父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既坚持原则,又体察民情,关爱职工,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受到领导和群众的拥护。

岳父退休后也时刻关心铁路事业的发展,每年他都利用领工资或报销药费的机会去看望同事,了解单位情况,单位效益好,他也跟着高兴。后来,早期的绿皮火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普快和快车。

退休后的岳父也有一技之长,他做过木工会磨刀,磨的刀又快又好,他就主动为亲属、邻居和熟人免费磨刀,一干起活来特别认真,就像对待工作一样,他每次磨刀都要花费20多分钟时间,但他辛苦并快乐着。他还自己花钱备料,自制小榔头,送给亲朋好友做家常用具,受到称赞。在得知岳父的磨刀好手艺后,一些大酒店、大服装厂、卖布行老板都主动请岳父前去磨刀、磨剪子,在使用过岳父磨过的刀、剪子后,一致称赞刀和剪子磨得好又耐用,从此这个活一直由岳父来做,岳父在付出辛苦后也得到了点酬劳,还很愉快和满足。直到岳父岁数大了,家人劝说,他才停止做这个活,为此一些老板感到很遗憾。

岳父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旧衣服和旧物件都舍不得扔掉,他自己的木匠工具箱一直带在身边,陪伴了自己几十年。

冬天又到了,岳父把钟爱的宝贝棉大衣又穿了起来,还是感到十分温暖。在电视上,他看到了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动车、高铁和磁悬浮列车应运而生,中国高铁四通八达,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不但自己发展高铁,还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建设高铁,在国际上赢得赞誉。虽然岳父一生都没有坐过高铁列车,但他从电视上看到了中国先进的高铁列车。今非昔比,他们这些老铁路人盼望中国铁路腾飞的心愿已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们由衷地为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任晓伟,满族,辽宁北镇人,高级教师,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辽宁日报》《锦州晚报》《锦州日报》《南北作家杂志》《中国乡村杂志》《中乡美文化》《絕对文学》《沙棘文学》《闾山文学杂志》《都市头条》《今日头条》等报刊。

猜你喜欢
岳父车站高铁
岳父的“五不”养生法
高铁会飞吗
车站一角
固执的岳父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人地百米建高铁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蹭饭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