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 润物无声

2023-04-11 06:44冯健
中国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荷叶雷锋人文

冯健,湖南省总工会原副主席

本文系作者根据2023年3月8日在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特别策划活动“用雷锋精神涵养新时代雷锋少年”所做的讲座整理而成。

1955年2月,一位胸前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英俊少年,来到望城县安庆乡荷叶坝完小就读,成为该校首届第一班五年二期插班生,直至1956年7月届满高小毕业。这位少年时名“雷正兴”,两年后改名“雷锋”。他自荷叶坝完小毕业后启程走向新的生活。在日后六年零一个月的人生征途上,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一个个实际步骤,不懈奋斗,近乎完美地兑现了他当年在母校高小毕业典礼上宣誓的三大诺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终成被历史公认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平民英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是现象,是传奇,是人文之谜。他虽死犹荣,浩气长存,党史国史记载着他的事略。雷锋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雷锋精神成了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标志,被纳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永恒的雷锋精神,永远的时代楷模。所以,《雷锋学校之歌》这样世代传颂:“雷锋啊,我们的校友,我们的榜样”,“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荣光”,薪尽火传永远不变的追求,要做“对未来充满希望,意气风发的雷锋人,开创人生事业新的辉煌”;要做“对世界充满畅想,豪情万丈的雷锋人,永葆雷锋精神放光芒”。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是雷锋同志因公殉职61周年,同时也是雷锋在荷叶坝完小高小毕业67周年。纪念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适逢这样三个难忘而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节点,我们用心用情追觅雷锋的足迹,探访雷锋母校的沧桑之变与前世今生,再览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领悟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创新发展,兴校育人,谱写历史新篇章,以资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与传承。

寻历史足迹,引德育之思

历史从哪里出发,精神就从哪里产生。

在雷锋短暂而光辉的22年人生里,有18年是在湖南望城度过的。而这18年中,在旧社会9年,他7岁成为孤儿,血泪做伴。幸而在9岁那年,他获得了解放和新生,从此成为新社会的主人,新少年的先锋。

在旧社会,雷锋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10岁那年才得以发蒙,上学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新社会给了他上学的权利,求学的机会,而就主观因素而言,雷锋自己有上学读书的强烈欲望,有“为毛主席争光,为雷家争气”的学习目的,有不怕艰难困苦、勤奋攻读的求学精神。

雷锋读小学6年间,一直走读,境遇艰难,先后转学3次,换了5所学校。雷锋就读的学校校舍多因陋就简,就地利用祠堂庙宇或没收的地主宅第临时改建而成,基础差、维修难,故随着校舍拆除,学校停办,或学校中途迁址、合并,或学区调整等情况发生,雷锋也就与其他许多同学一样,只得不断改校转学。荷叶坝完小是雷锋第三次转学而改上的第五所学校。他在这里插班从五年二期读至六年二期高小毕业。

六年苦读一步一个脚印,而其中在荷叶坝完小这一年半的丰硕之果更不同寻常。他品学兼优,志存高远,实可谓“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在这里留下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足迹。

“我们的校园,荷叶田田,丹桂飘香,书声琅琅迎朝阳,琴棋书画个性扬。博学慎思,求真向上,无数雄鹰欲翱翔。”这是今日《雷锋学校之歌》描绘的雷锋母校的时代新姿,一处富有江南田园风光的园林式庭院,一座活态展示的历史丰碑。

为铭记历史,荷叶坝完小于1967年更名为“雷锋学校”,以示对雷锋的永久纪念。因原有校舍已成危房,20世纪80年代末,在重新规划兴建过程中,原有危房被全部拆除,选遗址一角,设置“学习雷锋陈列室”,其内仿设“雷锋教室”“雷锋座位”,专设“雷锋生平及其在荷叶坝完小读书先进事迹陈列室”“荷叶坝完小校史及雷锋母校学雷锋事迹陈列室”,于1991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无疑这也就为人们专题考察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提供了一处极好的场所。

在荷叶坝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有关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可谓“十步之内有芳草”。其例诸如相关遗址、遗迹、实物、图文、档案资料、见证者,以及成文或未成文的口述史料等等,应有尽有,全景式地展示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时的学习生活与成长进步的情景。所有这些历久长存的史实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成为特有的德育资源与学习、宣传、研究雷锋的珍贵材料。

以口述史料为例:我作为雷锋同乡和生前好友之一,十年前,为撰著《雷锋从这里起步》一书,有幸对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往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综合考察,从而接触和认识了那个时候的雷锋的老师、同学和亲友数十人,进而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成文和未成文的口述史料。其中有时任乡长彭德茂、校长张仲明、少先队辅导员常业勤、夏柳老师、邻居与同班同学谢迪安、堂弟雷正球等。该书第二篇“新少年的先锋”共6章47节,约8万字,相关篇幅的60%以上即約5万字都是直接记述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情况。而其内容大部分取材于有关老师、同学与亲友的口述史料,主要口述者有22人之多。且我案头备用的这类史料,洋洋大观,数以十万字计,而书中所记仅是取其所需,挂一漏万。

一个时年十五岁左右的高小学生,仅读三个学期竟然有那样多的往事令人难以忘怀,进而演绎成珍贵史料被口耳相传,足见其人其事其情委实不同寻常。故能令人在为之称羡仰慕的同时亦从中深受教益与启迪。

集珍贵史料,忆传奇雷锋

不忘根本 志存高远

雷锋是荷叶坝完小首届第一班唯一一位从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孤儿成长起来的高小毕业生。他有火一样的政治热情,不忘本,信仰坚,崇尚真善美,胸怀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言为心声。雷锋上学以来,特别是读高小期间,他在会上发言、与老师同学谈心、课堂作文答题、忆苦思甜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谈及自己的苦难家史、孤儿身份,以及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社会的热爱和为人民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壮志豪情。

“共产党好”“毛主席好”“人民政府好”“新社会好”,“有了共产党、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这是雷锋常说的话。而对他说来,这些话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他从死亡边缘走向新生,从苦难走向幸福的亲身经历中认识的真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旧社会的苦,新社会的甜,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未来,使他更知道求学的可贵,知识的重要,更懂得长大后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从而激励自己自觉认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以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党和祖国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雷锋在他插班就读的荷叶坝完小后来居上,荣享“两个第一的种子队员”美誉。史料显示,雷锋1954年秋考上清水塘完小读五年一期,他是班上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之一。无独有偶,雷锋转学到荷叶坝完小插班读五年二期时,因该校尚未建立少先队组织,雷锋则成为校外(清水塘完小)转来的唯一的一个少先队员,被誉称“种子队员”。在荷叶坝完小筹备组建少先队组织时,雷锋以“老队员”身份对要求入队的同学们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每个人来说,我认为一辈子有三件大事,这三件就是参加少先队、青年团和共产党三大光荣组织。”他还说:“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才能达到这三个目的。”

雷锋是荷叶坝完小的优秀少先队员,他又梦想加入青年团。1955年下学期,荷叶坝完小团支部成立青年学习小组。雷锋马上报名参加团课学习,多次向团组织递交入团申请书。在第一批新团员入团宣誓会上,雷锋作为进步青年代表讲话说:“我这个孤儿能有今天,多亏有了党和毛主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点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在“雷锋生平及其在荷叶坝完小读书先进事迹陈列室”展示的雷锋当年在高小毕业典礼的发言记录影印件特别令人注目,扣人心弦。在1956年7月15日毕业典礼上,本来没有被安排发言的雷锋见机自行健步上台,争做即席发言。他由衷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感谢老师,满怀壮志豪情和盘托出自己毕业后未来人生追求的目标与理想:一是当新式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做个好工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出把力;一是参军做个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三大选择的理想升华就是“做人类的英雄”。

念兹在兹。这是雷锋此时此际经过务实、冷静的深思熟虑后所选择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这是他对人生之旅的一种宣示,是对党和祖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日后短暂的六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近乎完美地兑现了这一点,雷锋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真正说到做到了。

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

据谢迪安在回忆录中记述:在荷叶坝完小的一次文艺活动演出中,与雷锋同班的一位文艺骨干演出了改编的“莲花落”《夸夸雷正兴》:“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歌词原本是雷锋(雷正兴)在清水塘完小读五年一期时班上黑板报上刊登的一首“顺口溜”。荷叶坝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夏柳老师对这首顺口溜简要诠释说:雷锋(雷正兴)克服困难步行几十里早早到校,一直是个好学上进的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同学们夸他学习好,是指他不怕困难,发奋读书,每学期考试成绩总是全班前几名。夸他活动“最行”,主要是指他热心校内外公益活动与少先队活动,旗手、鼓手也干得很出色。他长期乐为安庆乡政府义务当差,是大家赞扬的阳光少年,“公家伢子”。

纵览历史与事实,显而易见,雷锋不属于那种光啃书本片面追求考试高分一类的学生。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求知欲强,注重融会贯通,在自觉坚持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很注重课外学习,特别爱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他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文艺节目编导和表演才能,均被老师和同学公认为是全班拔尖的。他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热心参加校内外各种公益性活动,人际联系广、人缘好,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知恩图报,自律、自立、自强,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成长。因而,在很多方面实乃一般同龄人所难以企及。对此,母校老师与同学均引以为骄傲与自豪。

所以,审视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实绩与成长过程,人们不仅能从中看到未来平民英雄雷锋的某些雏形,亦为研究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实例。故显而易见,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亦是独具特色的德育资源,对现代教学思想特别是素质教育的研究具有多方面启迪与借鉴作用。

溯精神之源,创德育模式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旨哉斯言。

有如前述,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之所以光辉灿烂、永世流芳,从根本上说,即是因为这一历史与事实以及蕴涵其中的精神的本质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同条共贯,相融相通。生于斯,发于斯。那是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雷锋沐浴着新社会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伟大建党精神是孕育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人文历史的精神之源,是雷锋精神的源和本、根与魂,是雷锋精神的源头活水与本色底蕴之所系。所以再览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深刻领悟蕴涵其中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雷锋式青年学子大有裨益。

雷锋母校,精神家园。春夏秋冬育栋梁,千万雷锋在成长。在这方面,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学校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守正创新,坚择“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学雷锋,做传人”为校训。校风中的“团结、务实、勤奋、创新”,教风中的“笃志、崇德、勤勉、精业”,学风中的“博学、慎思、求真、向上”,以及自 1990 年以来持续不止的一届届师生“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等等,无不体现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闪烁着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光辉。

雷锋学校充分发挥雷锋母校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优势,梯次递进,积极构建与实践富有雷锋学校特色的德育模式,以“雷锋式老师”培养“雷锋式学生”,着力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传人。在卓有成效地实施德育目标培养进程中,形成雷锋学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远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为家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雷锋式中学生。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桃李芬芳。今日雷锋学校已成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雷锋精神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在荷叶坝这片红色热土上,在少年雷锋求索奋进的地方,雷锋式的学子成千上万地茁壮成长,继而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撒播祖国大地。

传红色基因 写育人新篇

一切过去,皆成序章。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出“育新人”的伟大号召,强调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为充分发挥雷锋母校独有德育资源优势——“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以及蕴涵其中的伟大精神并没有“过时”,源头活水,润物无声,对于在新时代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仍然具有蓬勃生机活力和独特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守正创新,薪火相传。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學习”光辉题词的深远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学雷锋系列论述为遵循,紧贴时代,联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知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的内涵特征、时代意义、价值意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雷锋精神的感召力,久久为功,笃行不怠,“把学雷锋作为一种情感来守护、一种传统来继承、一种习惯来延续”,谱写“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郭鑫超

六年苦读一步一个脚印,而其中在荷叶坝完小这一年半的丰硕之果更不同寻常。他品学兼优,志存高远,实可谓“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在这里留下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足迹。

雷锋是荷叶坝完小首届第一班唯一一位从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孤儿成长起来的高小毕业生。他有火一样的政治热情,不忘本,信仰坚,崇尚真善美,胸怀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言为心声。

在荷叶坝完小筹备组建少先队组织时,雷锋以“老队员”身份对要求入队的同学们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每个人来说,我认为一辈子有三件大事,这三件就是参加少先队、青年团和共产党三大光荣组织。”

有如前述,雷锋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之所以光辉灿烂、永世流芳,从根本上说,即是因为这一历史与事实以及蕴涵其中的精神的本质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同条共贯,相融相通。

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雷锋当年在荷叶坝完小就读的人文历史以及蕴涵其中的伟大精神并没有“过时”,源头活水,润物无声,对于在新时代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仍然具有蓬勃生机活力和独特作用。

猜你喜欢
荷叶雷锋人文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荷叶像什么
人文绍兴
荷叶圆圆
人文社科
荷叶伞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