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研究与理论实践基础的服装行业“文化自信缺失”问题探析*

2023-04-10 07:55李翌婼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文化

李翌婼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已经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应当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相互影响的背景下,虽然服装行业中出现了“国潮风”“汉服风”,掀起了一股国风流行的浪潮,国风品牌拔地而起,对大众文化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总体文化格局的导向性带来的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的影响性还依然大幅存在,单从服装品牌的命名就能看出端倪,比如国内较为知名且销售较为稳定的中高端女装品牌奥丽嘉朵、希尔瑞、歌力思、歌莉娅等,再如大众品牌真维斯、欧时力、丽蓓卡、马克华菲、曼娅奴等都使用“洋名”作为品牌名称。在门店招牌上,不乏国产服装品牌使用英文字符作为店铺招牌吸引消费者的情况,例如江南布衣品牌不使用中文字符“江南布衣”而是使用英文字符“JNBY”作为门头,再如宝姿品牌的门店及网店招牌皆采用英文字符“PORTS”,而不是其中文名称。这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在对于服装产品的选择方面有明显的“崇洋”趋势,品牌方需要通过迎合消费者心理取得更高销量而采取将名称“英文化”的方法,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能够吸引消费者。在消费者选购服装的时候,会重点考虑品牌影响力,因此大众心理、大众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性作用。除此之外,大众有追求国外奢侈品牌,并将其作为身份地位象征的倾向,例如购买和穿着路易威登、古琦、爱马仕的服饰等,中国大陆消费者购买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2021年达到世界总额的21%,国外奢侈品品牌仍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市场,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用于研发目标群体喜闻乐见的产品,并赋予品牌名称和品牌特点,价格高昂,但某些爆款仍供不应求。国内对于国外奢侈品牌的时尚潮流也颇为追崇。在此情况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某知名院校的毕业设计服装秀上,把“眯眯眼”作为创意舞台妆容公开展示,但却不知这种妆容蕴含西方的辱华思想,广受争议,也引发了对于文化自信的大讨论。在这些事件的背后,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的缺失[1]。

二、系统研究:服装行业中文化自信缺失问题困境的系统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是适用于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包含四个方面的原则,分别是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原则。

(一)整体性

文化自信的缺失也源自一些负向联系的综合影响。在服装领域,一个人存在“哈日”“哈韩”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一群人或是更多人存在这种想法,就会产生“1+1〉2”的裂变式的整体效应。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传播是快速的、面积广的,因此它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是,正向影响也具有同等效应,因此国潮风的蔓延也是迅速的,国潮品牌引领了建立文化自信的道路。不过国潮风的热度也是有限的,还需要在时空上的继续的发展蔓延,这就是需要坚定的信心来保持国风的这颗初心,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我们还有许多等待开发的文化资源,等待着去深入了解和深入挖掘。截至2021年底,仅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1557个代表性项目,子项更是高达3610项,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现象。我们应在努力开发中继承优秀文化基因,吸收现代表现手法,加以传承运用,以点连线,以线成面,形成合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光发热。

(二)结构性

文化自信的缺失也源于一定的结构失衡,需要对行业各要素的社会影响之间进行重新调配[2]。目前服装行业逐步克服疫情的影响,整体发展状况虽然在短期下降后又有所回升,但主要依托内需才开始有所恢复并取得一定量的增长。在发展趋势方面,一是随着电商费用的增加、电商负面问题的增多,以及实体店铺成本费用的下降,出现了从线上的红利期过渡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二是消费理念的转变带来了年轻化、个性化、国际化的需求趋势,消费者向往更加优质更加有创意的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展现;三是新媒体以及社交平台通过口碑的形式广泛的传播,更加注重产品的情感联系。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下,虽以内需为主体,但也要不断地去开发国际市场,将文化的价值转化为产品的价值进行输出,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能让更多国家不同种族人群认可喜欢我们的产品。

服装行业销售趋势整体上看依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不平稳态势,表现出库存压力大、人才缺口多、自主设计风格不鲜明等情况。在此情况下,应从基础性的工作,即设计方面开始改变,在“山寨风”“抄袭风”盛行的情况下,采用原创的设计理念,增强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问题,并且也符合消费者追求的年轻化、个性化的理念。结构上需扩大设计师品牌、国风品牌的比例,鼓励原创设计及非遗文化等的融合设计,从仅关注线上转为线上线下同等关注,重视各种媒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推进行业发展。文化推进行业进步,行业也推进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三)层次性

文化自信的缺失也源自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完善的方案、没有坚定的文化信仰。没有方向表现在服装行业中,就是盲目的为美而美,或是为销售而销售,没有把握到服装设计、服装销售等的意义和内在价值及内在联系。没有方案表现为没有计划性及具体规划,没有考虑到在文化的指引下去破除自身品牌的瓶颈,从而清晰的拟定品牌发展的路线。而没有文化信仰即是没有坚定的追求,漫无目标的去创作,甚至有时还脱离自身品牌传承下来的风格,采取和其他品牌中爆品中的同质化的设计形式,很难形成真正优质的产品。文化自信的缺失带来品牌弱势,丧失营养的品牌文化,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因此,在服装市场中,乃至整个行业中树立文化自信,是要在目标、信仰上改变,并践行。

(四)开放性

服装的发展也离不开开放与交流,虽然行业内的文化缺失带来种种问题,但解决问题也并不是在行业系统内部解决,需要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与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借鉴、去学习。虽然说文化自信的建立,须弘扬本国文化,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学习别国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国际一线品牌对于中国文化的借鉴学习,与他们当地的风格相结合创作出一个个带有中国印记的系列设计作品,在四大时装周上引人注目,随之而来的,也是对于东方文化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并不反对对于中西方文化融合,相反,这种碰撞能够产生独特新奇的作品,也能够有利于文化被传播、被认识、被熟知、被热爱。开放性也表现在认识上的发展性,要有发展性的眼光,才能在行业中具备前瞻性的认识,从而将服装行业推向前进。同时要有包容的胸怀和谦虚的心态,不断进行学习和完善。建立文化自信,也仍然要以开放的思维去和外部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文化本身的发展。

三、实践基础:服装行业中文化自信缺失问题困境的实践基础研究

实践需要与实践经验是解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的基本指引与必要准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法,聚焦于现实生活,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古代中国,各朝各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宝藏。近代中国,中国革命的英勇斗争诞生了优秀的中国革命文化和红色印记。现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思维形成体系,文化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对于服装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尤其是从事服装设计、面料纹样设计、服装材料设计等岗位来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中华儿女应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骄傲自豪,从内改变对于服饰的态度,挖掘中华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真正意义的热爱传统服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起点。

文化自信代表一种文化认同感、一种文化价值观,反映在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服饰本身也是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窗口和写照。传统文化尚需进一步以各种载体呈现出来,完成成果的创新性转化,外化为受大众喜爱和认同的产品。

(一)实践需要:实践需要是解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的指引

文化自信,能够唤醒一个民族的记忆,这关系到民族的强盛,也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能够带动各行业的发展。服装行业掀起的“国潮风”之所以能够在不断升温中获得发展,就是因为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能带动国民意识朝着热爱本土文化的方向迈进。著名网红主播李子柒,穿着传统服饰,再现传统工艺的视频,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介结合,使他成为网红圈顶流,获得了粉丝数量破4000万的关注度,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引导,更要有大众的需要作为支撑。

作为重要文化传播载体的服装,也应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形成属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力量,转变大众的审美和品牌意识。一些品牌作为先行者,在打造独特的中国风上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在色彩方面,清晰亮丽的中国红,运用在服装上。在款式方面,一些服装品牌加入了盘扣、立领、刺绣等中国元素。在材质方面,一些品牌开始使用丝、麻等传统天然面料,也有一些品牌加入自身地域文化的传统材质,如苗族土布、岭南香云纱等,不仅穿着舒适,也充满“中国味道”,尤其是丝织品,借由丝绸之路的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贵材料,并且能够给穿着者舒适的体验。在纹样方面,一些品牌添加有民族气息的纹样和工艺,或是中国古典纹样,让产品别具一格,如添加敦煌壁画图案、苗族蜡染刺绣纹样等,创作出充满个性又不失时尚感的服装与服饰。这些做法,无不提升了品牌的辨识度,从而提升知名度与品牌价值[3]。

但是,现有的大多数服装与服饰品牌还需要走上改革之路,考虑如何将品牌与本国文化融合,寻找品牌独有的文化基因,提升产品的特色。要将对传统文化的意识付诸行动中,又将行动提炼为意识,吸收文化精髓,继续指导下一步的设计。参照国内知名品牌“例外”的发展之路,将水墨丹青、描龙刺凤等民族元素运用在设计中,品牌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高了品牌辨识度,收获了知名度及顾客忠诚度(如图1)。

图1 “例外”品牌对于水墨丹青的运用(来源网络)

(二)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解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的必要准备

中国服饰史是一代代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非常宝贵的文化积淀,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世界其他国家也在挖掘我国的传统服饰元素运用在他们的设计中,甚至成为他们自身文化中的一部分。如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和服,是在参照中国三国时期服饰以及唐朝服装形制的基础上,经过千百年演变而成。再如国际时尚一线品牌,如奢侈品牌迪奥在1997年秋冬推出的一场秀,在时尚圈得到了关注和赞许,采取的主要服饰形制就是中国的旗袍,并且配以极具江南元素的油纸伞,但色彩浓艳,又有着西方油画的影子。2003年推出的高定系列“百鬼夜行”,就是以中国武术为引,大量采用了风筝、水墨画、武僧等中国元素,发型也汲取中国唐朝时期的通天冠、长冠、双环髻等造型加以设计(如图2)。路易威登2011年春夏高定秀,采用了以旗袍为款式主导,配合盘扣、折扇、立领、珠绣、流苏等元素的中国风服饰,面料都是沿用传统的真丝面料,呈现出既华贵又非凡脱俗的东方风韵。除此之外,近年来,爱马仕、纪梵希、阿玛尼等国际一线品牌也纷纷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在品牌秀场中,形成了一场场东方美学的视觉盛宴。而这些元素的背后,无一不是历朝历代中国人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图2 迪奥“百鬼夜行”高级定制(来源网络)

结语

服装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实体,文化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缺失给服装行业带来的是发展上的阻碍作用,服装中呈现了人的心理状况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文化价值及文化特征。坚守文化自信的阵地,是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需要。服装行业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心,整个社会也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心,真正形成合力,让这股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行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文化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目录 9月1日开始实施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