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的诗意人生

2023-04-10 20:00傅旭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厉以宁新闻奖澳门

书名:《厉以宁的诗意人生》

作者:傅旭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作者简介:

傅旭,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记者,曾任中国首位常驻全国人大记者,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副主任、澳门分社社长。在人民日报社先后从事人大、政协、法制、统战、民族、军事、妇女、台、港、澳、侨等方面报道,其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政协新闻奖、法制新闻奖等奖项。

编者按:

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厉以宁先生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贡献了大量重要的思想,倡导股份制改革,更亲历一线参与推动改革进程。

他是改革先锋,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词既饱含对人生与社会的热忱,又有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本书描绘了厉以宁博闻强记与发奋努力等求学、成长的诗意人生,描述了厉以宁在宏观经济分析、制度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建树,展示了厉以宁先生在中国经济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心路历程……本文内容摘自《厉以宁的诗意人生》(内容略有删减)。

只计耕耘莫问收

在工业救国理想的激励下,1948年底,厉以宁以优异成绩从金陵大学附中毕业,并被保送进入金陵大学,他的志愿是化学工程系。1949年2月,厉以宁接到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工作,在湖南沅陵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任会计。会计对他虽然是陌生的职业,但他勤于学习,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能。厉以宁后来回忆时说:“这段经历对我以后非常重要。”

但是,中学时期的抱负仍在时时激励着他。二十岁生日那天,厉以宁以山溪为题,填《南歌子》一首,抒情言志:

南歌子

山溪

一九五O年

飞沫银花屑,

寒光白刃锋,

劈开峻岭几多重,

万里云天尽在碧波中。

岁月无穷日,

清流自向东,

春来借得一帆风,

四海三江何处不相通。

工作中,厉以宁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更加感到新中国建设需要人才,作为年轻人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正如诗中所言,他要走出崇山峻岭,借万里东风走向四海三江。1951年,他决心离职参加当年的高考,委托当时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雅礼中学同学赵辉杰代为报名。赵辉杰是厉以宁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俩在沅陵的合影还珍藏在厉以宁的影集中。赵辉杰考虑到厉以宁具有深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广博,思路开阔,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加之他又当过会计,于是自作主张,替老同学填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果然被录取了。很多年以后,厉以宁常说:“至今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志愿是最佳选择。”

有缘不再分南北

2016年初夏,厉以宁来到澳门。澳门科技大学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各系师生及各界精英济济一堂,聆听厉老师作“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澳门特色金融前景”的学术报告。

厉老师曾到过澳门几次,他始终牵挂着这座践行着“一国两制”的小城。2005—2006年,他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调研组,考察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当时调研组提出粤港澳经济合作建议,并送呈中央政府,目的是让粤港澳三地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2008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粤港澳经济合作区时,他说,澳门主要依靠珠三角市场,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保持澳门乃至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可将三地连成一体,建立緊密合作关系,对三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作用。

再次踏上澳门这块土地,港珠澳大桥已是建成在即。虽然此时作为澳门经济支柱的博彩业收入已连续二十多个月下跌,但联想到未来三地更加紧密的合作,看到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新建筑,看到葡式小石子铺就的街道上如织的游人,听到特区政府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果,他提笔写下这首七绝,希望给澳门人以信心:

七绝

澳门新风

应邀赴澳门讲学,浏览市容有感

二〇一六年

不怕赌场热气消,

澳门新景在新桥。

几多游客穿梭过,

两侧楼房试比高。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澳门,厉以宁认为,澳门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连接葡语系国家的桥梁,二是中国华南区通向世界的港口,三是具有发展金融业的潜力。厉教授为澳门支招:发展特色金融需要政策支持、引进人才。他以卢森堡由过去钢铁产业为主转向欧洲重要金融中心为例,指出澳门可以参照卢森堡的免税政策,发展金融业,同时亦要防范风险。澳门在“一带一路”中可发掘金融优势,这对华南和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华侨都有好处。

学术报告之余,厉以宁抽空参观了这所年轻大学,还观看了学生们的创意作品。他也了解到,澳门特区政府这些年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吸引海内外人才,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为此,他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采桑子

参观澳门科技大学并应邀作学术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新建大学,

科研为主

二〇一六年

澳门何以争前列,

创意先行,

创业难停,

万众创新路更明。

江山代有能人出,

海水清清,

塘水盈盈,

招纳英才重在情。

以经济学家的视角吟咏澳门的这两首诗词,是厉以宁对澳门的一份情和爱。

责编:杨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

猜你喜欢
厉以宁新闻奖澳门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澳门回归日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厉以宁——新常态意味新变化新机遇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