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张殊贤:感应彼此 携手绽放

2023-04-10 01:30麦延
羽毛球 2023年4期
关键词:比赛

麦延

此刻,我们正在海南陵水给两位姑娘拍摄封面照片。下午两点,午睡刚起,这两位都睡眼惺忪、大大咧咧的。不同的是,郑雨见面就是把你一搂,大喊两句:“好困的咯!”坐在一旁的张殊贤则困得内敛,边笑边打着哈欠。拍摄时也是这样,郑雨既要为两人设计姿势,还要边拍边协助摄影师逗逗旁边这位没睡醒的“小学生”。

无论是外形或性格,还是打法和风格,郑雨和张殊贤似乎是互不兼容的,怎么看都扯不到一块。她们一位自称是“山东大娘”,外向、大条,血液里却流淌着八一铿锵玫瑰不服输的果敢;另一位却是生性内向、不善言辞,总把困难看得比自己大的川贵小孩。

郑雨、张殊贤,没人想过这两个名字中间会加上一道斜杆,因为就连她们都觉得彼此天生不搭。奇妙的是,这道斜杠终究成了一味能量催化剂,助推郑雨/张殊贤用一年时间冲到了女双世界前三的位置。偶然下的牵手,她们没有光环,却出道就自造高光,在通往高位的路上感应和拥抱着彼此,攜手绽放。

“余弦”成长一年记

很多朋友都知道,郑雨是从2018年才开始从女单转入女双的,在那之前,她曾在八一队打了十几年单打,打遍全国各大赛事。有意思的是,郑雨和张殊贤的第一次相遇竟然就是在一场女单比赛上。

那是在好多年以前的一届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上,八一女队二单郑雨碰上了四川女队二单张殊贤。她们并不认识,顶多就是张殊贤曾听说过“郑雨”的名字,郑雨则更不可能对眼前这位未成年人有概念了。

一位是已经打女单多年的国内好手,一位是甚至还没有分项的小女生,郑雨甚至已经不记得了那场比赛,只记得自己很轻松就赢了。据张殊贤回忆,那是一场惨烈的、一边倒的比赛,自己没能拿多少分:“对面的姐姐太凶了,她的杀球我一个都接不起来。”

一别数年,再次相遇已经是2018年的北京,国家队的训练馆,从前的女单选手都已成为双打球员。郑雨通过女双大集训转型,张殊贤亦从青年赛毕业,进入国家一队跟训。当时,国家队女双组实行两组平行训练竞争,郑雨和张殊贤都在陶嘉明教练所带的B组,也同住在一个套间里。

要说两人真正认识,就是从这时才开始的。每天同组训练,同住一个屋檐下,但郑雨和张殊贤没有太多交集,来往说话不多,就连训练时偶尔搭档的机会都很少。在郑雨眼里,张殊贤就是一位打球机灵但话不多的小朋友,自觉有着年龄上的代沟;而在张殊贤眼中,郑雨除了场上严肃、场下搞笑外,其余的印象也仅停留在郑雨能随时掏出平板电脑追剧。

成为搭档前,她们就如两条同维度的平行线,一直都相距不远,却永远不相交。郑雨先后有过好多搭档,进过前十、拿过冠军、成为了世界冠军,但总是差点拔尖的意思。作为年轻人,张殊贤一直在兼项,2019年还和郭新娃一起夺得过几站低级别巡回赛冠军。只是和很多年轻队员一样,张殊贤也被疫情延缓了成长的速度。

打女单时,郑雨就曾两进两出国家队,2018年转入国羽女双已经是“三进宫”了。而张殊贤的成长之路也同样不太顺利,2020年年底国家队在陵水办调赛,当时有腿伤的张殊贤未能保住留在一队的位置,只能来到国家集训队训练。

接受了眼前的落差后,张殊贤在集训队女双组跟着潘莉教练练得很刻苦,自觉很充实。她一向不会自诩,但在聊到2021年时,她都忍不住要表扬自己几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世锦赛回国后,张殊贤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调赛重回一队,和郑思维搭档出战混双。

2022年初,国羽三个双打组都在酝酿重组,混双“雅思”组合短暂拆分,分别尝试新搭档,郑思维选择了张殊贤。又因为女双组当时的人数是奇数,郑雨暂时没有了搭档,张殊贤就这样和郑雨的名字第一次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当时重心在混双的张殊贤更多的是“陪”郑雨打女双,很有搭伙的感觉。

作为重点被关注的新组合,张殊贤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混双组训练。整个冬训期间,郑雨和张殊贤一共只合练过两次,在女双组循环赛中排名亦很靠后。在张殊贤苦心修炼混双技术之时,训练经常落单的郑雨有时也只能空望着对面,然后转过头,继续着自己的“2-1”式训练。

从落单到得知新搭档,郑雨心里是有落差的,眼下的合练机会又不多,队内赛打得也不好。“可能是我性格比较大条吧,在一小段情绪起伏后,我还是选择做好自己。因为机会更重要,只要给我机会,我就会很珍惜。”郑雨说。

或许练得少也有客观上的好处,那就是期待值不高,心态放的好。德国公开赛是郑雨/张殊贤出去打的第一站比赛,没想到一下就打入了四强,隔周的第二站全英赛她们更是杀入了决赛。但另一边,张殊贤和郑思维的混双表现并不如意,第一站就一轮游,输的还是一对德国组合。

一边是临时搭起来的女双,不被期待却一鸣惊人;另一边却是万众瞩目、被寄予厚望的混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比之下,反差极大,张殊贤自认自己是混双输球的主要原因。她剖析道:“当时压力真的很大,大家的期望让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常常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当时,我还没有什么大赛经历,心理挺幼稚的,处理压力的方法也不成熟。”

在成都练混双时,每次郑思维与张殊贤合练,混双组的三位教练就会不自觉地将目光锁定在他们身上,偶尔双打主教练张军也加入其中,张殊贤总会感到四双眼睛聚焦在自己身上,后背都有一种灼热感。教练加上搭档郑思维,训练之后,张殊贤往往要被谈心五次。由于每个教练的风格和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们所说的都要靠她自己消化和甄别,张殊贤每天都在大量的信息和不断的自我增压中度过。终于,压力在第一站比赛中就不幸转化为各种失误和不默契,从而转化为一轮游。

如此看来,对于去年刚出道面对高级别比赛的张殊贤而言,似乎“放生”才是最好的推进。战战兢兢地打完混双后,张殊贤在女双找回了许久未有的轻松,满场的跑动更是释放出她爱动的天性。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她和郑雨这对女双打出了“没想到能这么一帆风顺”的效果。

不管是误打误撞还是阴差阳错,郑雨/张殊贤就这么启航了,而且全英亚军的起点很高。迷雾中,两站小试牛刀成为了黎明将至的信号,给予了她们极大的鼓舞。到清迈训练后,张殊贤又重新加入到女双组。

年中的东南亚五站比赛,她们打得愈发起劲,两次打进决赛,但却都铩羽而归。八月的世锦赛,她们在8进4时和泰国的沙西丽/菩提塔大战三局,最終在决胜局的加分中被逆转,丢掉了几乎到手的奖牌,错过了极其珍贵的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一下场,张殊贤就在训练场上哭了起来,那种伤心让旁边的郑雨都全然忘记了自己的悲伤,光顾着安慰着搭档。那天晚上,她们各自都熬了大半宿没睡着,满脑子都是对手赢了之后的那个表情。消极的情绪一直蔓延着,脑子里只有“不想训练”四个大字。女双主管教练姜京珍也试着给两位姑娘喘息的机会,每次看见她们,都会抢在她们前面说话,并双掌往下地跟她们重复:“休息,休息。”

收拾心情后静下来思考,世锦赛输在哪儿?几次决赛输在哪儿?毫无疑问,她们特长突出,弹药充足,无论是张殊贤的跑动连贯还是郑雨的穿透进攻都很有威胁。尤其是在刚出来比赛时,对手对她们几乎一无所知,她们吃尽了新组合的出道红利。

事实上,年初的仓促搭档让郑雨/张殊贤根本没操心过战术问题。“谈不上战术,谈不上配合,就只想着抢网和杀球,把攻封先打出来。”但随着出彩和被研究,她们的特点不再是秘密,逐渐出现了经常三局惜败的情况。尤其是往往第一局狂轰滥炸地拿下,第二局对方适应后就攻不死,攻不死就没有办法,余下的就是无尽的干着急、白加速、干消耗。

其实,办法是有的,但就是差了在场上迈出这一步的勇气。对她们来说,进攻是利刃,是舒适圈,是生存法则,而防守偏偏不是强项,她们总有一种起球就输一半、自信就给自己打折的错觉。怕输、怕失误,这其实都是心理上很微小却被放大的不自信,仿佛跟对手拼战术赢是不光彩,而拼进攻输了都倍感壮美。

郑雨率先把责任揽在身上:“我应该是更需要改变的,但我确实退缩了,这不能怪殊贤。陶导一直跟我们说这个问题,每次都说,但我们每次都下不了决心,走一步退两步。”

从东南亚几站比赛开始,陶嘉明教练就在和她们讲这个问题,但处在新组合红利期的她们没有完全记入心底。因世锦赛丢牌感觉到痛了,她们终于慢慢接纳了“我们需要改变”这个命题。这样的变化从欧洲开始,在丹麦取得了一点小成效,到了法国却又有反复,到了海露又成了边前进边后退的伪命题。

反复之间,郑雨/张殊贤似乎尝到了一点变化的甜头,比如防守得分了,下一个球就敢挑了。但她们也没少被退缩的刺扎到,经常丢一分就不敢大胆尝试下一分。去澳大利亚比赛前,陶嘉明和两位姑娘坐下来,又好好地说了一次,三人定下一个小约定,就以这站比赛为约定:不要求结果,只要求过程要有变化。

于是,从第一场比赛起张殊贤就感觉特别的不自在,原来习惯于满场跑的她移动少了许多,整场球都在拉吊、防守、试探,因为陶导要求她们把节奏打得越慢越好。每场比赛下来,她们和陶嘉明研究的不是输赢,而是这场比赛做到了多少改变。

1/4决赛对阵老谋深算的福岛由纪/广田彩花是一次考验,第一局,郑雨/张殊贤又在求快、求攻,结果被对方的反击打得满场找球,14比21就败下阵来。说好的打慢,怎么到场上又忘了呢?陶嘉明多次跟她们提改变的暗号,到第二局起,她们终于肯慢下来打多拍。这样的变化反映在直播时的评论区,少不了是“没有激情”、“没有进攻”、“散着步打”的话语,但这都抵不过最后赢球的价值,她们连扳两局获胜。

因变化而得胜,张殊贤下场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感觉我比‘油菜花’还能打多拍?”赢球方能涨自信,能赢就是好战术,这场比赛也让她们彻底接纳了另一个风格的自己。胜利的深处,其实是对自己、对搭档、对教练的进一步肯定和信任。之后的半决赛和决赛,她们再无困难,年末之时终于收获组合后的第一站冠军。

直到此时,郑雨/张殊贤方才摆脱了出道时的章法不全、配合不通,才终于成为了稍有成熟感的一线组合。之后的总决赛和今年的马来西亚、印度两站比赛,她们的成绩是两个四强、一个八强,明显比之前稳定多了。

悄然间,她们的世界排名也升到了第三,是今年3月初的排名,和采访她们的时间也很赶巧,是在今年德国公开赛开赛的前一天,离她们成为搭档一起比赛刚好是一年之期。就像张殊贤想在组合一周年时对搭档说的话一样:“感谢姐姐,如果去年没有跟姐姐配,我不可能成长为现在这样的我。”从一年前的临时牵手到一年后的收获满满,曾经没有被寄予太大期待的她们能走到今天,每一步都精彩而真实,除了共同的能力和努力外,还有彼此的包容和感动。

郑雨/张殊贤这对组合,主导情绪的是郑雨,而情绪的来源却是张殊贤。她们之间有代沟,平时聊得来的话题都不一样;她们很不一样,外形、性格、沟通方式,甚至连看待搭档的方式都不一样。

双打里有一句常用的话:“好的搭档就像夫妻一样。”两个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人走在一起,靠的不仅是对着彼此优点的双向奔赴,还有那接纳和包容对方的度量。再深一层,希望将对方引导至更好的方向,并愿意为此付出自己,而对方亦愿意在最柔软的一处打开心房。

张殊贤的性格里带着浓重且典型的不主动和不自信,搭档在深入了解之前往往难以处理。更何况,在郑雨眼里,张殊贤从小就是“脸很臭的小孩”。郑雨说:“刚认识时就有这种感觉,我知道她不是摆臭脸,她只是没有表情。只不过,她没有表情时就很像摆臭脸!”

2022年之前,张殊贤只在打混双时偶尔接触过高级别比赛,对女双赛场是全然不知。刚出去到德国就遇到四对世界排名前十水平的组合,全英更是一路硬仗,这些曾经活跃在录像中的对手不但没交手过,更几乎都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见。对此,她心里没有一点底,全都靠郑雨在场下逐个讲解和分析。

“不了解,不知道,没什么话能表达。打过了,知道了,就能说了。”当时的张殊贤是这种心态。但她并没有把这些同步给搭档,这就导致了她们刚起步时都是郑雨在说话,不但得不到回应,还经常要猜张殊贤的心态和心情。每当此时,郑雨就会着急起来:“有在听吗?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觉得我做得不好的话,你也得说出来呀!”

起初,她们每天的有效沟通不多,但在彼此不断经历高光和吃亏后,郑雨逐渐弄懂了搭档的脾性:“殊贤不是外放的人,遇到事情,她总会下意识地先自己憋着。慢慢从交流中我才发现,她不回应不是因为没在听,而是心里乱,她需要先安靜一下。”

慢慢地了解和调整方法,郑雨少了在场上的即时三连问,她做的是先调动自己,通过自己感染搭档。换种思路,想法一下子就通了,郑雨从前所以为的都化为彼此场下的几声大笑。以前,她可能会认为搭档在比赛中不喊,是因为调动得不够,但现在她明白,搭档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打出激情。

感受到搭档留给自己的空间,张殊贤慢慢体验到自己的空间感和搭档所营造的边界感,随之开始把自己的内心打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感觉自己在场上爱说话了,愿意表达了。如果说去年年初是郑雨一个人在说话,那么到年中就是两人一起交流,到了年末则完成为张殊贤主要输出,郑雨只是欣慰地频频点头,这是她愿意看到的。

甚至于,郑雨现在偶尔还受不了完全打开话匣子、话痨似的张殊贤。郑雨偶尔还吐槽搭档两句,留下的是一脸委屈的张殊贤:“以前是你让我沟通,现在又嫌我沟通得太多了?”

虽然这两人都号称从不起争执,关系很好,但长期相处难免会有一些小误会,在曼谷总决赛期间的一次情绪的“当天往返”又是她们彼此深入了解的经历。

开赛前一天来到比赛馆适应场地,当时已经很有想法、很能表达观点的张殊贤让郑雨多练习发内角球。前20分钟过去,郑雨一个内角球都没发,稍有着急的张殊贤又提了一遍:“你今天不试,明天开始比赛肯定更不敢发了。”郑雨嘴上答应着,但剩下的20分钟内依然没有行动,这让张殊贤难得地对搭档生了一回气,满是小情绪,当天下午都没有互相说过话。

等晚上集合看录像时,满肚子委屈的张殊贤终于忍不住了,脚一跺,喊着:“姐姐!我不说出来很难受!我今天真的好生气!”接下来自然是一大段今天的心理还原,不过等全说出来后,她的气也就过去了。加上郑雨的认错态度还挺好,这事不仅没有影响到比赛,反而让她们更懂得了彼此的情绪临界点。其实,吵架和生气经常都由一个小小的误会开始,情绪不隔夜或许是很好的和解方式。

张殊贤是很爱生闷气的小孩,并不是跟别人较劲,而是因为没打好而跟自己着急,心里循环一百遍:“我怎么会这么蠢?”一根筋的性格会导致她越想越深,就如陷入泥潭一样,需要有人拉一把。每到这时,郑雨就会用轻松的语气逗她:“干什么咯,怎么又生气咯,贤姐。”

郑雨解释,每当她喊“贤姐”,张殊贤就不太敢应了,心也软了半截。“她这种性格必须有人去引导,她喜欢都闷在心里,主动说是不可能的。我也发现,殊贤对我是有依赖的,我的情绪也会影响她的状态,所以反过来对我也是一种要求。我必须先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在场上不能崩。”

如果说性格差异只是内在的,那么她们表现在外的差异就更大了。在海露站比赛期间她们第一次同住,郑雨终于被传闻已久的“张早睡”亲身震撼了。当时,郑雨治疗完回到房间大概是晚上九、十点,一进屋就感觉不对劲,整个房间就留了一盏厕所灯亮着,张殊贤已经躺在床上,看着手机,昏昏欲睡。

一时间,“夜猫郑”倍感压力,只能蹑手蹑脚地来回走着,在惶恐吵醒搭档的情绪中度过了晚上几小时。郑雨睡得不多,睡得早就会起得早,所以她选择的是晚点睡。张殊贤却不同,她能睡的程度是有名号的,能吃能睡就是她的特色。

有一次在曼谷吃必胜客,一轮披萨和面条下来,郑雨和黄东萍都吃好了,没想到张殊贤冷不防来了一句:“姐姐、东萍姐,你们吃饱了先回去吧。我好像还没吃饱,想再去吃碗面条。”能想象当时两位姐姐的表情吗?那么能吃却不长肉的张殊贤是多少人所羡慕的,她不但好好吃饭,更会监督搭档。在外比赛时,每到饭点,她总会风雨不改地出现在郑雨房门口,拉着搭档去吃饭。

采访本期封面时,郑雨选择了饭点时间,准备不吃饭了。但没等采访结束,张殊贤已经从食堂打了满满一盒的晚饭到房间来。被暖到了!其实,在去年她一直兼项的时候,她的饭也经常是郑雨帮忙带的。

现在,郑雨/张殊贤不再是刚出道时的默默无闻,不再是不被研究的临时搭档,更不再是一种战术打到底。摆在她们面前的,是充满诱惑的巴黎奥运积分赛。东京奥运周期时,郑雨和李汶妹一直在队里排名第三,参与感不强。尽管看着室友贾一凡经历甜酸苦辣,但作为局外人的郑雨也只能勉强共情,难以感同身受。

“看到凡凡备战东京时的压力和状态,会给自己未来这一年争奥运资格一点心理准备。会有很多情绪,会有很多阻力,不知道会怎样,但想要努力争一次。”郑雨说。

对张殊贤来说这一切都是全新的,都来得很突然,来不及仔细思考或品味。从集训队回到一队,她才打了一年高级别比赛,而眼前马上又是残酷而有魅力的旅程。有过和师妹刘圣书的联手,她体会到了自己在这一年的成熟,也更懂得郑雨在身旁那份稳住自己、稳住局面的心安。

过去一年,她们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没有排名到世界前三。期间有困难,有泪水,更有她们彼此的扶持,向彼此打開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热忱感染对方。未来的一年对她们来说至关重要,郑雨想跟殊贤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希望我们能开心、健康地度过这两年,好好争一次!”

雨:小孩,机灵。

贤:严肃但搞笑。第一次见人能无时无刻都看着平板电脑:躺床上,在班车上,洗衣服,连晾衣服时都能看……

雨:一次吧?就世锦赛那次。

贤:世锦赛一次,还有今年印度三局加分输给“凡尘”后。当时很有机会的,但自己最后几球打得太臭了。一下场我就一直快步往前走,姐姐默默跟着我,到热身场才知道我哭了,没好气地跟我说:“哎呀,怎么又掉眼泪了啊!”

雨:以前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伤病,但现在伤病都来看我了,膝盖、腰、肩都有些劳损。

贤:真心希望姐姐远离伤病。

雨:殊贤真的是非常认真和刻苦的孩子。她对羽毛球很有想法,训练很主动,还经常喊我陪她加练这个那个的。她真的不用教练操心,除了爱钻牛角尖以外。对了,别看她瘦,她挺爱杀球的。

贤:起床气!早上起来都会皱着眉头,但她会提前告诉你,说她有起床气,不要惹她。

雨:姐姐吃饭啦!

贤:你又要睡啦?你这就要睡啦?

雨:站在一起我真的像她妈妈一样。总决赛时,出席晚宴我就很愁要穿什么,挑衣服时我特意给她选了比较老成的深绿色小西装,还让她把头发梳上去。我自己就买了条公主裙,就是想减少一下我们的年龄差嘛。没想到,还是像妈妈送小孩去上学。

贤:这个我有点不敢说,哈哈。

雨:开心,健康享受过程,结果一定会是好的。加油!

贤:感谢姐姐的包容,亦师亦友的感觉。如果去年没跟姐姐配,我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猜你喜欢
比赛
星期天不参加比赛的选手
健美比赛
看比赛
踢毽子比赛
不怕冷比赛
选美比赛
击剑比赛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