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美术”课堂的创意构建

2023-04-10 01:10魏玮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创意小学美术

魏玮

[摘 要]美术是一门充满创造力与个性化的课程,从其性质出发,美术教学过程应生动有趣,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感美术”课堂的构建,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使学生既习得美术知识,又能发展美术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整合互动内容、设计观察任务、开展制作活动、基于生活实践、展示动态作业等途径,使美术课堂更富有灵性,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感美术;生态教育;创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47-03

“动感美术”课堂,即将学生个体的情感、意识、思维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探究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一、整合互动内容,突出课堂生动性

构建“动感美术”课堂的前提,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每位学生都乐于参与美术学习,才能使课堂真正动起来。而让课堂动起来的最高效、最直观的方法是增设互动环节,整合互动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首先,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其次,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比较枯燥难懂的,既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本身的鉴赏上升到对其内涵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整合互动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开展互动。例如,教学《奇怪的梦》一课时,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讲述名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儿童文学故事:小女孩从兔子洞进入异界国度,遇见许多有趣的生物,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一场梦。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爱丽丝,会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会寻找回家的方法,但会感到害怕;有的学生觉得很兴奋,会想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由儿童文学的话题逐渐过渡到谈论自己做过的梦。学生开始分享自己梦境中的精彩片段,有趣味十足的梦,也有紧张刺激的梦,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教师先引导学生感受梦中的景物、色彩、角色,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随后组织学生构思并创作《我的梦境》,学生呈现了许多创意十足的作品。这里,教师给学生讲述故事,主动和学生交流,由此引出互动话题,促使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学生对互动讨论的学习方式十分熟悉,教师巧妙设计讨论话题,组织学生对熟悉的内容进行思考,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积极响应,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基于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主体教育意识。教学设计和组织方式众多,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思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入探究,真正理解学科知识。

二、设计观察任务,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且教师通常会低估学生潜力,或者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而压缩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动感美术”课堂是自由开放的,学生就是探索者,有权利进行自由探究,获得个性化发展。为了把握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计适合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乐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共同完成学習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学习的趣味。例如,教学《车》一课,教师调查学生对车的了解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车不是很了解,即使有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汽车模型的层次上,这对有关车的创作活动是不利的。教师让学生分组开展观察活动,并为学生设计小组观察任务。学生根据对车的偏好来选择小组,组建了小轿车、工作车、古董车、列车等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开展活动,观察教师搜集的各种车型资料,并且进行外形特征以及运行状态的描述,如模仿车发出的声音、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轮廓等。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总结出各种车型的特征,对各自感兴趣的车型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在小组观察活动结束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可以明显看出,学生都充满自信地下笔,以自己的风格进行自由创作。有的学生绘画的车是几何形风格,比较简洁;有的学生绘画的是组合形风格,细节较多,比较有美感。学生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创作,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里,教师先调查学生的实际学情,迎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再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搜集创作素材,使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述教学,教师精选一些模型图片,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从车型特点、设计风格、时代色彩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给出个性化评价,将互动学习推向高潮。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引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从学生的观察体验和介绍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引导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归结等学习过程中建立了个性认知。

三、开展制作活动,保障课堂真实性

美术课程包含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只有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水平。美术创作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手、脑、眼协调能力,而精细的手部制作活动和大脑的思维与视觉的配合是紧密相连的。从生理机制来看,制作活动可以促进大脑良好的发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开展合适的制作活动,以保障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制作活动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层次性原则;二是引导性原则。前者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材料辅助、评价等;后者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发展潜力。例如,教学《海洋怪兽》一课时,教师播放一段音频:大海轻缓的波浪声,十分平静;突然,波涛汹涌,气氛由平静变得紧张。学生仔细聆听,猜测有巨大的海怪来袭。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海洋怪兽,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呈现怪兽的外貌。教师准备了卡纸、橡皮泥、剪刀等常用的手工材料,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后,为学生示范制作了一个较为可爱的手工怪兽。学生学习后跃跃欲试,从教师处领取材料开展手工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都比较投入,有的先画出草稿再进行制作,有的征求同学意见后不断完善细节。每位学生都努力朝着奇思妙想的方向去思考,想要从众多的手工作品中脱颖而出,完成的手工作品都极其精致、巧妙。这里,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音频、示范手工制作过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综合能力,保障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上述教学,由于学生对手工制作比较感兴趣,所以都能够主动进行操作,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操作之中。为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借助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美术学习带来启示。学生进入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技术支持,确保学生的制作顺利展开。美术制作要凸显美术特点,不仅要追求形状的完美,还要有效落实风格、构思、色彩等美术要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

四、基于生活实践,实现课堂多样性

很多人对艺术创作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艺术是脱离尘世的存在。其实,艺术源于生活,尤其是美术创作,可以从生活中获得许多灵感。前文提到的观察任务,也包括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恰是因为有生活作为底色,美术才更加多彩。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有限,但也积累了一定的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经验。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素材,将美术活动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多样化的美术课堂。

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其感受到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营造“动感美术”课堂氛围。例如,教学《老房子》时,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见徽派风格的老房子,所以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课题出示后,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就熟知的建筑开始小声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很多老房子的照片和短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城南故居”。教师让学生总结家乡老房子的特点,有几位学生很熟悉,从屋顶的瓦片、木质结构,到马头墙、门窗的特征都能娓娓道来。教师表扬了这几位学生,通过多媒体将老房子的特点展示出来。同时,教师播放折纸分解的视频,为学生讲解和演示如何通过折纸来还原老房子。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折纸,先折好房子的屋脊、房檐,再用笔画出瓦片和门窗,并把围墙和马头墙折好,最后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画上装饰的花纹。有一些学生不擅长折纸,跟不上教師的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即时指导。有学生不理解某个部分的折法,教师为其讲解建筑设计的原理,拓展学生的思路。这里,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图片和视频,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折纸步骤并给予学生指导。这样教学,使课堂充满趣味与活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老房子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对老房子进行详细介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启示,特别是通过演示讲解,让学生自然产生直观的感知体验。一些保存完好的街道景区有许多老房子,这是比较难得的观察对象,教师从这个角度引导,鼓励学生在生活、游览中观察这些古建筑,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美术启迪。

五、展示动态作业,提高课堂灵活性

美术课的教学反馈和效果检验主要是通过学生所提交的作业进行的,这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有助于学生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经常由教师主导评价,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且教师给学生的美术作业直接打分,导致美术作业失去“动感”。也正因为美术作业评价没有既定而详细的标准,所以可以通过展示动态化作业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作业、创作之中,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提升造型能力,让作业随着思维的升华实现动态化。例如,教师将《海洋世界》一课设计为作业展示课,先让学生翻阅画册和图鉴,欣赏奇异的海洋生物,观察海洋生物的外貌、纹路和颜色等,再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海洋生物,包括章鱼、乌贼、鲨鱼、海豚、珊瑚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进行创作。学生自由绘画,完成作品后,教师按照学号的顺序让学生上台展示、介绍作品。学生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先介绍所画的海洋生物,再进行自我评价,突出作品的亮点。台下的学生则展开互动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打分。教师则进行总结性评价,以等级来评定学生作品。这样采取先扬后抑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客观而中肯的评价,维护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绘画技能的不足,发扬自身绘画的优势。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绘画素材,创设有关海洋生物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绘画,并且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教师评价的风格始终保持客观,从细节进行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最后,教师将作品进行排名,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绘画作业,力争优秀,从而展现了作业评价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动态化作业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挑战。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当然有不同的创意。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展示进行点评,给学生提出更多的建设性建议,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冲击。同时,教师创新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重点推介,使学生有了更多展示互动的机会,自然形成更多的学习体验。美术作业让学生展开自由创作,这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诉求,教师从这个角度设计教学与组织评价,学生学科思维被激活,美术创作更富新意。

小学美术课堂应是活泼而自由的,教师要积极打造“动感美术”课堂,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中的“动与趣”,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构建“动感美术”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为美术课堂增添生命活力,使每节美术课精彩纷呈,能够润泽学生的心灵。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晓燕.生态课堂视域下的动感美术教学实践[J].新教育,2020(29):36-37.

[2] 彭晓燕.构建小学“动感美术”课堂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4):62-63.

[3] 徐璐.基于生态建设的小学“动感美术”课堂构建[J].学苑教育,2021(29):65-6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创意小学美术
试论科技价值观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