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4-08 09:17施红伟刘春峰姚炳荣陈瑢马腾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低氧呼吸衰竭血症

施红伟 刘春峰 姚炳荣 陈瑢 马腾飞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的氧含量不足而出现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若低氧血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氧合下降,患者病情也更为严重。因此,临床对于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需尽快给予对症治疗,常见的有常规氧疗、机械通气等方案[1-3],但其依从性相对较差,由此临床提出了结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新方式,在该方案治疗中患者的舒适性更高,且能够达到预期治疗目标[4]。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确诊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6~71 岁,平均年龄(46.7±5.5)岁。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7~70 岁,平均年龄(47.4±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组织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心、肝、肾脏等器官组织严重性疾病的患者;③治疗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④精神类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采用面罩吸氧治疗,调节氧流量,控制在3~10 L/min。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拔除气管插管,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使用的鼻导管孔径为鼻孔内径的1/2,维持氧疗温度在37℃,氧流量则控制在40~60 L/min,同时,氧浓度设置在30%~10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水平,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点(拔管即刻、拔管后6 h 和拔管后12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气管再插管率。①血气指标:统计患者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2 h 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②并发症主要包括机械性压疮以及感染、面部压伤、口干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2 h 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水平对比(,mm Hg)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水平对比(,mm Hg)

注:两组对比,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93±1.58)d和(8.98±1.83)d,均短于对照组的(7.57±1.72)d 和(12.36±2.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拔管即刻,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6、12 h 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气管再插管率对比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2 例机械性压疮和3 例感染,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气管再插管率为4.0%(2/50),与对照组的6.0%(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气管再插管率对比[n(%)]

3 讨论

低氧血症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及时改善患者的血氧含量,而当低氧血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病情则更为严重,此时患者不仅出现通气状况异常,还伴有呼吸频率异常,需要加强机体供氧[5,6]。传统治疗中多采用面罩吸氧,但是其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感,导致患者耐受性不足,从而终止治疗[7]。基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机构开始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并结合对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状态[8]。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先对气体进行加湿加温处理,从而提升患者吸氧舒适度,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呼吸道纤毛功能,有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9]。在本次调研中可见,两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2 h 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93±1.58)d 和(8.98±1.83)d,均短于对照组的(7.57±1.72)d 和(12.36±2.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使患者的康复进程加快。在治疗期间也必须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加强对管路湿化液的监护,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此外作者也调研了其他学者的研究[10],一般情况下,吸入气体会通过患者的上呼吸道、气管以及支气管进行湿化和温化,当低温气体吸入到气管时候,已经接近于体温,相对湿度也趋近于100%[11,12]。对于呼吸衰竭且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临床有明显的呼吸异常表现,所吸入的气体难以实现自动湿化,导致细支气管阻塞。ICU 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有部分患者会采用无创通气面罩治疗,但是患者的耐受性较低,咳嗽困难,因此导致其运用成果不佳[13]。而选择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同时也能够促使呼吸道纤毛的正常运作,提升了氧疗的效果[14,15]。在呼吸湿化设备前需对肺部情况进行了解,并设置恒定的氧浓度,为患者提供2~60 L/min 氧气流量[16]。此外,还有文章提出,鼻导管吸氧、无创呼吸机供氧等均属于常见的方式,但是在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供氧治疗中仍需要进行插管治疗[17]。

结合本次调研结果可知,拔管即刻,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9.64±5.25)、(75.63±5.4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88.77±6.10)、(91.16±5.4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6、12 h 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气管再插管率为4.0%(2/50),与对照组的6.0%(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更高,更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而经鼻高流量氧疗将空气、氧气混合并加湿,经鼻进行氧疗能够改善患者面部压伤、口干等并发症情况,适宜患者的临床治疗[18]。同时,在治疗期间,经鼻氧疗能够对气道进行加温湿化,改善患者气道分泌物滞留情况,从而降低患者误吸、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19]。因此,临床需及时给予氧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血氧指标,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后,应当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支持,解决患者治疗期间的问题,帮助患者适应治疗[20]。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整体疗效更好,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氧呼吸衰竭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