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诗意地走过一个世纪

2023-04-07 17:29张渺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3年3期
关键词:邓稼先外科医生许渊冲

张渺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拓展阅读

主持人:张桂银 高级教师,辽宁省大连市骨干教师,任教于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自古文人多疏狂

许渊冲身上始终贴着“狂”的标签。他的狂是文人的狂。他与同行们争论直译好还是意译好,被指着鼻子骂过,被写文章批评过。他自然不甘示弱,用同样犀利的笔触反驳回去。

如今,他的名片上直接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被许多人指责为狂妄,又自言“狂而不妄”。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他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传承,是精神的传递。”老人家仰坐着,将知名的翻译家历历数来。“我这样的人,就这么一个!”他强调,“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

将创造美视为毕生追求

因为对美的执着,他坚持文学翻译应实现“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虽然有人批评他不忠实于原文,但他坚持将创造美作为最高标准。“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不可打破的。”

1958年,他开始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和法文,用的翻译方式是韵文。他孜孜以求,琢磨着怎么翻译《沁园春·雪》。一会儿觉得,自己把“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的音韵节奏都翻译出来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成功地把“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对仗也译出了精髓。他神游天外,暗暗得意。

他的一个世纪里,最大的“战斗”恐怕是直译与意译的论战。

过了几十年,他还记得老师曾讲的:翻译最大的问题是只译了词(表层结构)而没有译意(深层结构),说有一个外科医生医治箭伤,只把箭杆切断,却把箭头留给内科医生去取,外文翻译绝不能像这个外科医生。

百岁亦如少年

晚年时几乎每个下午,保姆都会带着他去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直到2017年的中秋,他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右腿骨折。即便如此,他仍然盛赞那晚的月色,仿佛为此摔断了腿也是值得的。

百岁的许渊冲仍然精力十足,他早早学会了使用电脑,大量的翻译工作,都是用他书房里的台式电脑完成的。翻得沉迷起来,就半宿半宿地熬夜,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他爱吃汉堡和方便面这些“垃圾食品”,爱喝加热的可乐,对甜食尤为热衷。妻子有时试图阻拦他,他不肯听,“我就要吃”。

2018年,与他携手大半生的妻子去世了。那段时间他异常沉默,有时甚至一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一个失眠的夜里,他从床上爬起来,又坐到桌前,开始翻译。“只要我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我就垮不下来。”他说。

让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是他毕生心愿。“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我们正走向复兴,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百年如梦。他挥洒着诗意,走过一个世纪。

(选自2021年2月3日《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改)

—— 鉴赏空间 ——

本文以散淡的叙事风格,如串珠般串起了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追求理想与美,致力于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灿烂生平。作者采用了与《邓稼先》一文相同的结构组织方式,用巧妙的小标题自然分割了文章不同的叙述段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还原了许渊冲先生作为翻译大师和文艺家的“狂”以及对美的忠诚,还有他作为一个寻常老人真实可爱的生活情绪和充满诗性的生命追求。

—— 读有所思 ——

身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忠厚平實”“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而作为翻译巨擘的许渊冲却处处锋芒毕露,是翻译界的“狂人”。你欣赏哪种品格?对此两种不同的精神气质,你又作何评价?

猜你喜欢
邓稼先外科医生许渊冲
元 日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脚下的风景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折桂令·客窗清明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