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莉
《池上日记》是蒋勋在台东的池上乡驻村期间创作的。读这本书之前,我查阅了池上乡这个地方。池上乡地处台湾台东纵谷平原最北端,最早的聚落位于大坡池上方,因而得名“池上”。
原生态的池上乡静谧恬然,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路灯。这是为了让稻谷休息,就像人睡足了觉,才会精神饱满。驻村的一年半时间里,蒋勋用手机拍摄了近5000张照片,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立春、春分、立夏、小满、秋分等节气景象。蒋勋一日日感受斗转星移,捕捉四时节序的变化,感受节气,分辨五谷,看云观岚。在这个小村庄里,蒋勋写作,画画,散步,读经,以最少的物质需求过了一段最简单的生活。
蒋勋说,我们内在都有诗句,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听不到那声音,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失去出生时衔在口中的那块玉,失了魂魄,失了灵性。于是,每天在苏醒时分和入睡之前,蒋勋会静静地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云缓慢地流走,听一棵苦楝树吐芽的声音,听一粒晶莹的露珠催促睡饱的秧苗在朝阳中醒来……大自然的声音像庄子说的天籁,像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悠长的呼唤,在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欢欣雀跃的对话。一个人,能听到自己心底深处的声音,也就找回了本真的自己。
在池上乡,蒋勋每天散步,听水声,看春耕,等秋收,体会到农业文明是可以细水长流、天长地久的,像一粒种子埋在土地里,要等待发芽、结果,必须经历春夏秋冬,有其自然秩序。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是自然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生活秩序。我们的身体也有日历,也有春夏秋冬,也需要找回自然秩序。在资本化、产业化的大生产时代里,能不能保留古老的小农经济及其自然秩序和土地伦理,还原生命本真,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
蒋勋自认为,现在的偶像是农民。相比倨傲的知识分子,农民永远感恩,永远敬畏天地,因为其中有你不知道的因果。原来真正的伟大是平凡做人,做平凡到别人不知道的人,他们让自己谦卑到你看不到他们。但在他们耕耘的土地里,生长着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自然秩序和土地伦理。
读《池上日记》,不失为一趟遥远的纸上旅行。蒋勋的文笔迷人、清淡、克制,整本书被一种恬淡的气韵贯穿,像雨后茶树上的水滴闪闪发光,像乡下轱辘井吱吱呀呀的声音,穿过安静的稻田传至我们的耳畔,带着清晰的稻花香和甘洌的口感。
阅读这段童话一样的乡村生活,你会发现,蒋勋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就是如何与不同阶段的自己相处。经过童年、青少年、壮年、中年,如何步入老年?人不必一直野心勃勃,殚精竭虑,更应该向内而求,了解生命每个阶段的不同景象,明白所有的渴望和梦想都会逝去,而孤独即生活。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大都市里,我们太执着于精致的文明,也错过了真正的生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四时有序,万物有时,自在和舒展其实只是一种平衡。人生也是如此,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大智慧。
我们有多久没有看月亮了,有多久没有在家门口的大树底下坐坐,走一走路,乘一會儿凉,觉得树荫很美?看惊蛰、小满,露从今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