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 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有机地将18个学习任务群融合到不同学段之中,动态地建构了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实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学习任务群中,教师需要巧用“循证”理论,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高阶发展。
“循证”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核心课题,进行证据追踪、探寻,进而利用证据去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循证”教学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寻找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教师更加客观地进行语文教学。
学习任务群是以“群”的形式建构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这一角度看,“循证”教学以事实证据为依据,不断地引导学生建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教材循证、文献循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做到语文教学有迹可循。
首先,注重“教材循证”,重组文本内容。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学习内容,融合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真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学教材”“用教材”,不断地寻找材料、印证观点,进而进行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的重构。比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散文的“写景描写”,就很难挖掘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基于此,教师在执教时,可以以“家”为切入点,从教材中寻找文本,进行文与文的勾连、印证,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笔者选取了鲁迅的《祝福》,引导学生分析世俗的纷乱、风俗的固化等等,探寻其对人思想的禁锢,进而探讨朱自清的“自由”。具体为: (1)“家”是每个人的港湾,但是《祝福》中的“我”刚回家又想离家,《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想方设法从“家”逃走,这是为什么呢?(2)请勾画出《祝福》中描写“家”“鲁镇”的语句,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 (3)将两篇文本联系起来,探讨他们“逃离”家的缘由,撰写一篇文章。如此,学生会抓住“鲁镇”的封闭、鲁四老爷书房的“破败”,分析出家庭氛围的压抑、家乡风土人情的守旧,进而形成对“家”的深刻认知。由此,学生就不难理解朱自清先生半夜“离家”不是凭空而来的冲动,而是藏在内心已久的想法。这是朱自清对现实世界的挣脱,对宁静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有效的“教材循证”,文本重构,可以形成文本之间的勾连、互补、印证,进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地展开深度学习。同时,在阅读中,学生受到知识经验和阅读认知的局限,往往难以解决文本中矛盾、反常之处。“循证”法可以帮助学生探寻出这些缝隙的根源和文本的深层意蕴。
其次,注重“文献循证”,重组单元内容。统编教材将综合实践融入到阅读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度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献循证”,进行相关概念的搜索、阐释,进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比如,学习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乡土中国》的时候,为了能够深刻理解书中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笔者执教“文字下乡”的时候,引入徐建新的《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赵旭东的《乡村如何振兴》等相关文献资料,设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乡土性”的内涵。可见,语文课可借助相关的文献,让学生不断地搜集资料、探寻发现、佐证反推,激发学生探究欲和语文综合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不断地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新课标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多以语言学习为抓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循证”、鉴赏、评价,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元建构和深度学习。
首先,在“循证”中鉴赏,创设学习任务群教学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循证”教学的重要支撑条件。教师要聚焦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特定时空场域下的循证教学情境。比如,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时,教师要聚焦核心话题,整体设计学习情境,逐层进行“循证”鉴赏。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精读《祝福》,联读鲁迅的《离婚》《伤逝》,探寻不同时代女性悲剧的异同和精神困境的原因。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小说的文体特征,设计了以下学习情境: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文学社举办了“读经典 悟人生”的读书活动。高一年级将以“小说是时代的隐喻”为主题,搜集相关女性题材的作品,开展相关活动。现代文学社社长邀请你以“女性之命运”为主题,为活动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基于上述学习情境,学生需要聚焦文学作品中的相关人物,梳理出其精神世界的发展轨迹,探究出特殊时代下女性的精神实质。由此,学生可以将海报分为以下专栏: (1)“女性之刚”:选出刻画三位女性“刚性”特征的语句,为之写一句推荐语。(2)“女性之柔”:梳理出三位女性的反抗方式、斗争诉求、命运结局,用坐标的形式画出其精神变化的过程。(3)“女性之群像”:分析三位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写一段评语。三篇文本之间的学习内容相互渗透、互相印证,形成彼此支撑的支架,内聚外联、逐层升级。
其次,在“循证”中验证,创设学习任务单。“循证”教学法需要在具体的学习的任务中,进行证据的寻找、搜集,进而形成序列化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理化的学习任务单,层层递进、逐级进阶。比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以“有的放矢,学会论述”为学习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联读《拿来主义》和《反对党八股(节选)》,进行“循证”鉴赏,进而提升学生说理论证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1)阅读两篇文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文章的思路。(2)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读者意识”“语言意识”四个角度,推导论述的针对性。(3)观看公益广告《节约无小事》,运用上述四种意识对公益广告进行评价。(4)围绕上述公益广告,模仿《拿来主义》的讽刺性语言,写一段800字左右的反驳文章。
上述学习任务单以文本内容为根基,做到学习从文本中“循”、用文本来“证”,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最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有的学生扣住上述学习任务单,运用“循证”法,形成了以下语言:
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在饭菜并不稀缺的今天,餐馆里的小情侣动不动就来个满汉全席;大街上随手一扔的水果蔬菜屡见不鲜;公款报销、挑三拣四的情形随处可见。这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爱面子”情形的思想。
由此,学生以学习任务单为先导,不断地向文本“循证”、学习、质疑,提升其主动探究、自我表达的欲望,真正让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落地。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循证”方法,关照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知识的还原与重构,进而训练阅读鉴赏能力与深度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