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雄
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实施,学生能够在整体性、系统性、融合性的文言文知识学习过程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教师也就可以潜移默化地针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体建立和整体培育。所以,探索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实施是推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系统化、整体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让高中语文教师从思想上和理念上认识到了“整体教学”“系统教学”“连贯教学”“整合教学”的价值,保证了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缜密和连贯。概而言之,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保障了高中阶段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学习”的“合二为一”,打造了单元结构化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推动高中阶段学生全面学习。这样,高中语文教师就能进行文言文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衔接,推动了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高中文言文教学涵盖了文言文阅读教学、文言文写作教学、汉语言教学等内容,但是其根源都是“文字”“语言”“文学”,具有语言应用和语言学习的特征。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本身与高中语文学科就有着良好的契机,实现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知识应用、语言技能习得的渗透和融合。因此,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就成为了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首要路径,即教师将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单元知识“整体学习”“整体认知”“整体运用”作为目标导向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单元知识内容和单元知识应用的整体呈现过程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具体来说,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思维、理解能力、语言基础、沟通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作为教学基础,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按照单元整体知识结构、单元章节内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开展设计。这样,高中语文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将文言文知识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地传达给学生。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需要教师重点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古诗词中的内涵和情感进行社会性思考和人生感悟,并将优秀古诗词的意蕴和艺术匠心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素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文化。其中,第三单元的古诗词包含了《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陶渊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等人在我国古诗词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入选的诗词有助于高中生了解他们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故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单元诗歌具体内容”“诗歌呈现的知识点内涵”“文学短评写作和单元学习整合”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针对第三单元古诗歌内容进行整体说明,即通过单元内容中古诗词集的学习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需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同时,为了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性,教师还需要针对《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陶渊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情怀呈现、时代背景进行划分,让学生在划分好的板块中进行学习,并逐步学会将不同板块的古诗词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完成单元古诗词的整体学习。
受到新高考制度以及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还停留在过去,对于新课标和新高考制度产生了些许的“迷茫”。所以,尽管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在逐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又将传统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即高中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没有充分考虑到文言文知识的连贯性、单元的学习任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没有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涵盖进入。相较之其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元整体设计在于让学生在单元知识整体学习、单元知识融会贯通、单元语言整体输入、单元技能整体运用以及单元知识相互迁移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交流能力、语言思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故而,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要求语文教师将核心素养培育和单元整体教学并行开展,保证学生在“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融合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完成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行应当以语文知识应用、语文学习情境为导向,即突出语文学科特征。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先秦诸子文学”主要观点和主要思路相关的文章进行教学,涵盖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内容,是古代文学经典对于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不仅蕴含了较高的文学内涵,还传达了大量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元素,对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天然优势。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课文中涵盖的德育教育因素、语言能力培养要素、语文知识应用要素、文学素养培养要素等筛选出来,并立足于高中生的文学素养、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道德思想等串联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以学生基本认知发展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孔孟之道”“传统儒家思想”等重难点语文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起语言思维、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学习方法转变等,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单元知识架构搭建、单元学习主题感悟、单元重难点知识掌握。
教师务必认识到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创新价值,在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文学素养等实际学情基础之上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充分遵循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推动高中文言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