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女性意识

2023-04-06 09:24巴靓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128
名作欣赏 2023年6期
关键词:杰奎琳阿加莎尼罗河

⊙巴靓[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128]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于1890年,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神秘作家之一,她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一生撰写了八十余部推理小说,其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巧妙的情节设置被世人誉为“侦探小说女王”。作为一名女性小说家,她笔下的侦探形象却在父权文化的笼罩下一改往日的模样,颠覆了阿瑟·柯南道尔开创的男性侦探小说模式,这使得她的创作带有抗拒男权的意味。弱化的侦探形象和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但是时代的局限性让阿加莎在创作时还是无法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受父权制文化熏陶而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她的很多小说中仍然残存着男权话语的印记。《尼罗河上的惨案》是阿加莎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以《尼罗河上的惨案》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来解读该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觉醒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的觉醒,最鲜明的三个特色便是对自己当下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抗,女性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情爱大胆追逐以及对家庭和婚姻生活的反叛。

(一)颠覆传统的侦探形象

在阿加莎的小说中,她对带有女性化特点的侦探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文化层面的女性意识,即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边缘文化”。《尼罗河上的惨案》中还原整个案件真相、找出凶手的破案高手波洛侦探,出现在阿加莎的众多作品中。然而,这位侦探却与理性、冷漠的科学狂人福尔摩斯的形象大相径庭。从外表来看,他是一个“样子滑稽、留着一大把黑胡子的小个子”①,这样的形象过于普通,以至于旁人若是不仔细瞧,根本不会将他与大名鼎鼎的侦探联想到一起。从性格来看,他待人亲切,彬彬有礼,幽默风趣,是一个能够洞察人性最深处善与恶的人。在小说中,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交谈时也不会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和冷冰冰的态度,他永远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人放下戒备和伪装,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为案件的调查和侦破提供了便利和帮助。

另外,在传统的侦探小说中,侦探往往具有高超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破案技巧,每当遇到案子时,他总是沉着冷静,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抓住每一个细节,并运用一些推理方法和法学知识最终破解案件。而阿加莎为波洛侦探这一角色赋予了被认为是女性所特有的感性意识,更倾向于作案动机背后的人性解读。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波洛在推理破案时采用了排除法,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犯罪嫌疑人几个看似不痛不痒的问题,借助手中现存的线索来洗清船上一个又一个相关人员的犯罪嫌疑。在刨除了干扰视线、无关案件的人物之后,他还原了整个犯罪过程,理清案件的来龙去脉,最终有理有据地锁定真凶并找出了其作案动机:正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杰奎琳和本性贪婪的西蒙,合谋杀死了豪门出身的琳内特。较之于传统侦探小说,这种对于人性解读的真实性更让读者折服,使其直到真相大白时方才恍然大悟,但又觉得合情合理。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阿加莎笔下的侦探形象不同于其前辈柯南道尔作品中福尔摩斯的硬汉形象。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性格上,阿加莎都对侦探的形象做了柔和的处理,颠覆了以往所塑造的充满男性魅力的英雄主义化身的完美形象。《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侦探波洛这一角色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如此巧妙的人物设计不但拉进了读者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阅读体验。

(二)强势登场的女性罪犯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阿加莎打破了人们对罪犯的传统想象,她将这一凶狠残暴的角色塑造为一个看似手无寸铁却拥有超强犯罪头脑的女性,而不是一个头脑清晰、逻辑缜密的男性杀手,这使得女性不再仅仅作为男性的陪衬出场。

小说中,杰奎琳狂热地追逐着自己的爱情,在此过程中她逐渐丧失了理智。为了满足她的恋人西蒙对金钱的贪婪欲望,她开始变得不择手段,不辨是非,二人一起精心策划了多场谋杀案。从两人角色的设定来看,杰奎琳要显得更为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不仅富有智慧,还拥有几乎完美的犯罪能力;相比较而言,同伙西蒙却是个头脑简单、单纯幼稚、笨嘴拙舌的人。在构思杀掉富家女琳内特的计划时,他的想法也让人感到愚蠢可笑:“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得巧妙,也没有想象力。也许他会把砒霜强塞进她嘴里,然后让医生说她是死于胃病。”在面对女仆路易丝的敲诈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向女友杰奎琳求助,让她解决了这个勒索他们的法国女孩。

除此之外,杰奎琳这一人物身上所拥有的性格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读者对女性的固有印象。她性格独立,拥有强大的内心,还未出场,作者便介绍了她的身世背景:“她父亲是个法国伯爵,母亲是个美国人——是个南方人。父亲跟某个女人跑了,母亲在那次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破产了,杰姬因此被弄得身无分文,我都不知道这两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原本是豪门千金出身的富家女因家道中落而沦为一个身无分文的穷苦女人。然而,被命运开了巨大玩笑的她并没有被沉重的生活压垮,反倒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有向她的朋友琳内特寻求帮助。琳内特说:“她不是那种靠朋友生活的人。我想帮她,可她拒绝了。她像魔鬼那样骄傲。”从琳内特的表述中,我们也能看出杰奎琳不愿依附他人的性格特点。其次,她胆大妄为、冲动鲁莽。从传统意义上说,这些人格品质通常表现在男性群体中。小说中,琳内特在与朋友乔安娜的对话中说道:“杰姬总是很容易冲动,有一次她还用铅笔刀刺过人。”琳内特在与侦探波洛的谈话中又再次提到:“杰姬有时候很……拉丁化。”最后,杰奎琳与传统女性形象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她小的时候便跟外祖父学会了射击——这一十分男性化的技能。受到父亲早年的影响,她也决定像父亲一样用枪来处理他们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并且,在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杰奎琳是一位神枪手。在奥特本夫人发现这场阴谋,即将要向侦探波洛说出真凶的关键时刻,杰奎琳凭借过人的射击技巧将其一击毙命,并迅速逃离犯罪现场。

综上所述,在对罪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为女性人物注入了更多的理性特征,同时也削弱了男性的绝对权威,不再将女性作为男性罪犯的“附属品”。相反,女性更加独立,更有能力,这使得男性更加依赖女性,生动地表现了女性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卓越的才能。

二、矛盾的女性意识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37年。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中,维多利亚妇女的家庭地位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而逐渐提高,女人们反倒被父权制笼罩的社会冠以“家中天使”之名,维持着贤妻良母的“好女人”形象。在婚姻中,丈夫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妇女无财无权,相较而言,俨然沦为弱势群体。阿加莎也在其自传中提到:“在那个时代,女人找事做谈何容易。女人是靠父母养活的小姐,丈夫宠爱的娇妻,是靠亡父遗产或亲戚救济过活的寡妇。”②女人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份,只能依附父亲、丈夫、亲戚等人来承认自己的存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人只能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与此同时,经营婚姻与家庭也成为她们一生的事业。然而,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严重打击了阿加莎对于感情和人性的信仰,并且在她的心中产生了对男权社会的怀疑。

虽然阿加莎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觉醒的女性意识,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父权制的束缚。她在自己的自传中明确表明,在她们那个年代,在男权文化的熏陶下,对绝大部分女孩而言,结婚生子是她们一生的目标,做一个贤妻良母是她们的任务,并且她们也对这种观念深信不疑。因此,在她看来,写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而不是她的职业,她的职业仍然是一名家庭主妇。

从阿加莎对小说中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的设计上也可以看出她矛盾的女性意识。例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既有扮演着“家中天使”角色的科妮丽亚,也有魔鬼的化身——不顾道德伦理横刀夺爱的富家女琳内特、生性贪婪的女仆路易斯、勇敢追爱但迷失自我的杰奎琳,以及爱慕虚荣、举止浮夸的性学作者奥本特夫人。她们五人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反映出男权社会对阿加莎的价值观念造成的深远影响。

首先是心地善良、习惯服从的贤妻良母的代表科妮丽亚。作者在小说中为其安排了两个向她求婚的对象,他们都被她的美好品质所打动。她“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完全没有女人天生的那种嫉妒心”,虽然性格温顺,却有自己的主见,不盲目服从。其次是有钱有势、控制欲极强的琳内特。她年纪轻轻便继承了父亲的百万家产,这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安稳富裕的生活,反倒招来了旁人的嫉妒,引来杀身之祸。出生于豪门之家,看似应有尽有的她却不顾友情,自私地抢走了好朋友杰奎琳相依为命的未婚夫。她开始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最后终于自食其果,成为人们抢夺财富的牺牲品。再次是被爱情冲昏头脑以至于参与犯罪的杰奎琳。她本是乐观向上、个性独立、即将步入婚姻的幸福女人,却因未婚夫西蒙对钱财的贪婪以及她不理智的爱而走上歧途,最终饮弹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是出场不多、死于贪心的女仆路易斯和奥本特夫人。她们二人都发现了真正的凶手,但一个知情不报,反倒借机敲诈凶手;另一个选择告知真相,却一直故弄玄虚,想要通过这份证词让自己东山再起,再度名声大噪。两人最终都因自己追名逐利的本性死在了杰奎琳的手下。

总结以上五位女性的特点可以发现,恪守本分、温顺忠贞、服从男权社会规范的科妮丽亚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拥有了完美的结局;而反观那四位女性死者,她们身上充满了本不属于其性别特征的贪婪和欲望,严重威胁了男性的统治权威,打破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期待和幻想,俨然沦为世人眼中的“妖妇”。四位女性死者的形象表现了女性对男权压迫的反抗,她们对物欲的追求背离了所谓的“妇道”,违背了旧时代女性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以至于这些男权规范下的“负面形象”最终死在了阿加莎的笔下。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男权社会对女性行为的规范,可见阿加莎仍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权文化的束缚,她没有意识到挑战男性的权威仅仅依靠女性意识的觉醒是远远不够的,这导致了其女性意识充满了矛盾。

三、结语

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阿加莎凭借戴礼帽、留八字胡的侦探波洛打破了柯南道尔塑造的硬汉侦探形象,精明强悍的女性罪犯形象更是表达了其对男性权威的挑战。然而小说的情节设定无不透露出她思想中矛盾的女性意识,可见其正是借助文字来表达男权话语对女性的劝导与规范。但正是这种矛盾让阿加莎的作品开辟了侦探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先河。

①〔英〕阿加莎·克里斯蒂:《尼罗河上的惨案》,张乐敏译,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②〔英〕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詹晓宁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猜你喜欢
杰奎琳阿加莎尼罗河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杰奎琳驾驭身体密码
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获荣誉
尼罗河上的伊辛巴
偷拍杰奎琳
微笑尼罗河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魔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