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勇明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始终是备受社会瞩目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等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梳理及分析,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以及可能的实效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食品供应链上相关技术的不稳定性、行政上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且提出政治也能像文化一样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食品的区域化以及企业家的营销策略等,对食品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则是从社会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监管方式、政府行政管理、食品供应链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管理及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建议与措施[1]。
①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让人们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应成为食品行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②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规避恶意竞争,重塑市场信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市场秩序的客观需求。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路径研究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假冒伪劣食品的流入、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恶意竞争等严重扰乱了社会生产经营秩序,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保障的研究意义重大[2]。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形势依然严峻与复杂。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从实际效果看,相关标准和要求仍存在滞后现象。鉴于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相关管理部门应深入调查分析,科学研判,精准决策,根据不同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管策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整体水平。
(1)食品质量存在问题。①食品污染问题。微生物、重金属、致病性细菌污染造成的食品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因素。②农、兽药超标问题。农、兽药超标超量使用导致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③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另一重大因素。④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在食品行业中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而也就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胁。
(2)标准有待完善。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还不够完善,这就给一些唯利是图的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到食品市场中,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管理,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3]。
(3)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建设滞后。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人员不足、装备与技术落后、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以及社会监管缺失等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比较薄弱,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
(4)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这些都将加剧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保障构成巨大冲击。
①建立与完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明确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②建立健全农(兽)药残留、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检测检验标准,完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标准。通过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安全生产行为,使食品安全标准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大法”[4]。
①严把食品产地环境安全关。加强食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的排查与整治力度。强化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的预防与治理工作。②严把农林牧副渔生产资料使用关。制定与完善农(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标准,严禁各种违禁物品用于农林牧副渔领域,严禁使用高毒农药,防范与杜绝农(兽)药残留超标。严格贯彻落实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完善农产品准出与准入制度。③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切实做好粮食收购企业资质审核与监管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出入库检测检验制度,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质量追溯制度,杜绝徇私枉法、权钱交易,严防死守粮食安全关。④严把加工食品安全关。实现对加工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落实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重点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超范围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⑤严把食品流通及销售环节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生鲜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防止食物腐烂变质;严格贯彻落实企业进、出货查验制度,严禁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5]。
①完善法律法规。加快修订与完善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律法规,以便对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做到有法可依。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运用法律手段,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及个人敢于“亮剑”。不仅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而且要对其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入,取消其今后从事食品行业的资格,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实行“零容忍”。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减少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发生。使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与个人不敢有也不想有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思想与动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的食品安全的思想意识。③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深化食品安全执法改革,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④强化信用惩戒制度。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失信名单监管机制,加大对失信企业及个人的惩戒力度。
①明确职责。落实职责分工,实施谁监管谁负责,杜绝推诿扯皮,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②建立与完善考评机制。制订科学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考评体系,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奖罚、任免的重要指标。③严肃追责。依照监管责任清单,严苛责任追究。对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履责不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①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压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贯彻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②加强对生产经营行为的管控。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实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发现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应在第一时间责令其停产并进行整改。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做到产品来源清楚、去向明了。
①加强分工协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属地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注重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提升执法专业水平。③加强技术与装备配备。加强食品安全技术与装备的配备能力建设,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技术与装备的投入,充实与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与装备的配备,从而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与水平。④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机制,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加强舆情监测,建立重大舆情分析研判与快速响应机制。
社会监督是对食品行业从业者有关食品安全行为的外部约束力量。①强化公众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效能。深入发动社会大众,依靠各社会团体,不断加强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促使其依法经营,减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②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各传播媒介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的监督。③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检举揭发,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检举人的保护,对恶意举报行为依法给予严厉处罚。
行业自律是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行为的内在动力,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要以提供安全食品为落脚点,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加强自我约束与监督。食品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食品行业行规行约,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监督职能,避免恶性竞争,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组织领导,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保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食品安全保障研究的意义,在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监管、处罚机制、问责机制、主体责任、风险管控能力建设、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科学的举措。这些举措对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筑牢食品安全保障屏障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