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爱
(玉林市检验检测研究院,广西玉林 537000)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乎我国食品领域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流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有效保障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1]。但从总体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比较严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流通环节中,“三无”食品依然存在,即存在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相关生产标准等问题,有的食品生产商存在冒用商标、误导或欺骗消费者行为。市场上有较多的伪劣食品,如变质食品、以次充好食品等,甚至有售卖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例如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或者原料不达标食品等。这些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查,是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整改流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维护食品流通秩序。对此,相关部门应围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加强相关工作,如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查程序等,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效果,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指的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当地食品安全监管抽样检测任务和计划开展的食品抽样及检验工作。通常食品检验工作是由具有检验资质的组织或者机构开展,通过对辖区内流通环节食品的抽样、质量检验、信息公布等程序,对检验不合格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行依法查处,及时向大众公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从而引导大众健康消费,确保食品市场安全。食品抽样检验主要程序包括食品抽样、检验、复检以及检验结果处理等内容,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应该与案件的查办、日常市场检查等工作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食品市场监督检查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体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2]。
食品抽样检验主要程序包括食品抽样、检验、复检、检验结果后处理以及信息公布等内容。①食品抽样。抽样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的食品抽样检验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需提前制定科学的抽样检验计划或方案,确定抽样的数量和检验方式等,抽样及检验过程要做好记录,确保检验结果可追溯。②样品检验。检验组织或机构需对样品进行科学的检验及分析,确保食品抽样检验结果准确。③样品复检。根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被抽样单位收到检验结果后,如果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检申请。④检验结果后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收到抽检不合格结果后,需要对不合格食品及时进行下架封存,已销售的食品需及时告知消费者并召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处置。⑤信息公布。食品监管部门应在相关网站公布抽检结果及检后处置等信息,包含抽检食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和企业名称等,信息发布前应进行科学的研判分析,并将这些信息记入生产经营信用档案,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关键,食品质量安全和人们生活满意度紧密相关,不管任何时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都至关重要。食品抽样检验是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对抽检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食品样品进行科学检验,根据不同检测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抽样检验,不仅能检测流通环节的食品是否满足相关食品标准和要求,研判该批次食品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到食品生产企业,促使生产企业根据检验结果和反馈问题分析不合格产品出现的原因,并对食品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促进食品生产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而且可以为开展食品质量风险研判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抽样检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判,能够有效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流通环节涉及的食品种类和数量较多,一旦流入问题食品,将严重破坏食品市场秩序并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及时发现问题食品,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等,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维护食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从当前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情况来看,存在资源投入不足问题。①食品检验检测经费不足,该项经费主要依赖于上级主管部门拨款,缺乏专项食品抽样检测经费,导致流通环节食品抽样覆盖面小[3]。②很多地区食品抽样检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食品检验检测功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当前食品检验需求,出现很多样品检不了或者检不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为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食品市场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流通环节食品监管难度不断增加,加之流通环节食品抽样和检验工作比较繁杂,当前我国食品流通环节检验工作量已经严重超标,食品抽样及检验人员均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当前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难以应付当前的食品市场。总而言之,我国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队伍建设工作与当前食品发展速度存在严重不匹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
规范的食品抽样与检验程序是保证食品检验和监管更加有效的前提条件。然而,从当前我国食品抽样检验过程和结果来看,我国食品抽样检验程序存在抽样不科学、记录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开展食品抽样和记录时比较随意,导致很多问题食品很难被抽到,留下了监管漏洞。此外,检验结果与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紧密相关,为了完成大量的检验任务,检验人员往往不再进行二次检验,在数据误差较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程序不规范还体现在检验结果的处理方面,检验结果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导致检验处理工作比较滞后,如果问题食品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食品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发展、食品升级乃至食品行业领域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工作,通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各个地区通过加强各自领域的食品监管,打击了一大批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消除了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4]。然而,部分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人员缺乏对食品抽样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投入大产出小,导致部分食品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此外,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往往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良好的食品监管合力,例如食品抽样检验信息未进行共享,沟通协调和配合度不够,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存在重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流通环节食品种类较多,为了提高食品抽样检验的质量,应增加食品抽样检验专项工作经费,增加抽样和检验样本,提高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覆盖面,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检验检测相关部门应投入充足的资金,增加检验仪器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等,弥补检验设备和仪器缺口,从而为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食品相关部门应重视抽样检验队伍建设工作,为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引入充足的抽样检验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检验设备和检验技术方法的优势和作用,整体提高流通环节抽样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加强食品工作者的理论和技能培训,让检验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减少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误差,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综合提高检验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及责任意识。此外,应完善检验工作者的福利政策与待遇,例如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者常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者有毒化学品等,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检验人员有毒有害津贴补贴政策,从而充分调动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检验工作者的归属感。
我国流通食品抽样检测程序不够规范化,例如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存在盲区等,导致很多危险食品流入市场,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健全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制度,将食品抽样检测环节程序规范化。此外,各个地区应结合实际,健全食品抽样检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流通食品检抽样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抽样检验程序等内容,确保食品抽样、初检、复检、后处理等各个环节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5]。在开展食品抽样过程中,科学抽样是决定检测结果及开展食品监管的基础,相关人员应制定科学的抽样方案和计划,确定好抽样的数量、种类和抽样方法,为后续检验提供样品保障。而在食品初检以后,检验者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检验报告,如存在检测误差等,应及时开展二次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检验机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让监管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或者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下架处理等,从而确保检验结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参考,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坚决遏制危险食品流入市场。
①强化流通环节食品风险管控及重点食品领域专项整治,开展老百姓“菜篮子”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对集中交易市场及大型超市等加强食品抽样和检测工作,严厉查处出现的售卖过期变质食品、“三无”食品、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在重点领域定期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流通环节食品检验是一项比较重要且复杂的工作,由于食品市场食品种类多、基数大,增加了食品监管的难度。食品安全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相关食品市场监管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应大力争取食品抽样检验项目资金支持,增加食品抽样检验相关设备,提高抽样和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和规范食品抽样检测程序,不断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度,并不断加强监管,从而让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