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理念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06 02:20赵学影王黎源隋东莉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解剖学变异标本

赵学影,王黎源,隋东莉,陆 进

(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蚌埠 233030)

所谓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指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可有效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的距离。目前转化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认可,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实践表明,转化医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加强了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工作人员的交流合作,同时也优化了医学院校综合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医学成果的快速转化[2]。与西方相比,我国在转化医学领域起步晚、进展慢,从思路、软硬件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均有所落后,亟待改变[3]。

局部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应用,是临床医学各学科,尤其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4],可直接为医学实践服务,具有转化研究的特征。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适应新时代教学和学习需求,我校结合局部解剖学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改革中运用转化医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强化临床病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适当增加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的相关解剖学知识,有效提升局部解剖学教学与学习效果,对局部解剖学教育和培养应用型转化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1 转化医学思维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1 教师临床实践经验有待加强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学习时应密切联系临床应用实际,注意推演解剖的人体各部位器官结构和毗邻关系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时的应用目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4]。培养的特定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将来要进入临床工作。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实际问题的结合。而近年来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缺少系统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教师自身的临床经验匮乏,导致在教学中联系临床案例时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不仅影响转化医学思维模式在局部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而且有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临床岗位要求的衔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专科进修学习以及专业疾病的重点学习,增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参加学术交流会,实现与临床多学科融合,并及时更新学科进展,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转化医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体现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真正提高转化医学思维能力。

1.2 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对教师的成长尤其重要。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是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5]。师资培养体系应该完善、具体,包括培养内容、培养标准、培养过程、质量考评、管理制度等,其中培养内容和培养标准是核心要素[6]。对教师的培养,应是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包括高校教学督导、线上继续教育学习、师德培训、思政课程培训以及安排青年教师到高校访学等,还应根据局部解剖学课程特点,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开展与临床医生合作交流沙龙,加强学科交流,培养可以在基础知识-临床案例之间灵活切换的局部解剖学教师。另外,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励教师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至关重要[7]。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师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保证教学团队的长期有效发展。

1.3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注重传承,致使目前很多院校实验教学模式仍较为传统,学生先按照理论知识点自行观察解剖,然后教师示教,学生再继续观察这样一套模式进行。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而转化医学倡导跨学科的整合与学术团队的合作,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有效互动,引导更多的医学研究聚焦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快从“发现”到“实现”的转变,最终使患者受益,即“从临床出发,服务于临床”[8]。因此,在转化医学背景下,局部解剖学担负着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的重要使命,更新教学理念,将人文关怀的医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并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灵活地结合反转课堂、案例教学、PBL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把医学基础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解剖学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医学高校,必须要加强转化医学思维的教育[9],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思维。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立足自身、立足本校,在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促进转化医学模式的推进。

2 转化医学思维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

2.1 教师自身加强转化医学思维训练

2.1.1 教师思想上重视 转化医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发展趋势所需。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转化医学思维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医学验证性实验课大都让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充分利用好典型病例,加强对疾病多发部位、标志性结构、手术易损结构和常见手术入路等临床相关问题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重视断层解剖和管腔铸型,如血管、支气管和肝管等铸型,有利于展示器官的内部构造,提高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效果[4],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临床思维体系去解释问题,达到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型授课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增加讨论式授课、案例式授课等新的模式[10,11],探索符合新时代卓越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生动有趣且实用,才能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地将所学的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具体临床实践和思考中,有效地发挥转化医学在解剖学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中的纽带作用。高年资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组织解剖兴趣小组,开展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专业实践学习,进行人体解剖学结构绘图大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如通过对变异标本的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和撰稿,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对教师而言,将教学与科研融合在育人上,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有效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做到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教学是科研的动力储备。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必须储备大量多学科知识,既促进科研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又有利于与学生的交流、思想碰撞中产生科研的灵感与思路[12]。因此,一名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教师,能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知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13]。

2.1.2 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素养贯穿实践教学之中,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它是教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完美结合与统一[14]。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科学高效地学习,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局部解剖学教师需要在学校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到临床实践、观摩优秀示范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及时学习补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其次,精心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严格选择、准备相关的临床案例,使案例新颖、典型、客观生动,将学生准确无误地带入临床特定情境,精心设计案例问题[15],做到基础与临床有机融合,无缝衔接。比如,教师在讲授肌三角内容前,设置一甲状腺肿瘤案例导入,通过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主动学习:①甲状腺肿块为何随吞咽上下移动?②患者为何出现呼吸、吞咽困难?③甲状腺手术应避免损伤哪些结构?④患者为何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通过对甲状腺知识点的学习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血液供应与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关系以及甲状腺毗邻等有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展开讨论,授课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教师插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视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基础理论能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并能指导临床操作,感受知识转化的魅力。

此外,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要重视,但课后反思、总结这一环节也不能忽视。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对个人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反思,客观理性地审视自身教学实践,进而调整教学行为,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和个人专业化成长的效果,这是一个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16]。

2.2 更新局部解剖学教学理念

2.2.1 坚持传统教学,积极推进转化医学模式 基于课堂的学习(LBL)教学法在传播知识时,具有集中、高效、时短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17],目前仍然是局部解剖学理论教学的主要方法。转化医学的目标是改变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物研发和健康促进之间相对独立的研究现状,建立密切联系,缩短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诊疗的过程,快速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产品[18]。现代社会,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基于转化医学理念,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传统L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PBL授课、案例式授课、讨论式授课等新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及转化,思索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构建良好的思维体系进而从解剖学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多学科的协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标本变异,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典型的变异结构,在教学-临床-科普-科研四个领域融入变异标本的概念,并将相关器官的变异引入课堂,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工作、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形态学基础[19]。

2.2.2 拓展教学内容,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补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联系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加强转化医学思维和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教学改革带来的乐趣及益处,适当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以及部分内容的学时安排,教学中注意肝段、肺段等理论内容的补充、标本的展示,避免与临床脱节,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中,教师将标本观察、解剖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气管颈部时联系气管切开术,启发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气管切开的位置、层次以及注意事项,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并增加师生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的内化吸收。同时,授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灵活应用设置问题、案例教学、讨论互动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可以启发学生课后查阅国内外文献、视频等资料,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梳理,有效实现对学生沟通表达、团结合作、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可提供一些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学习通,包括PPT、教学视频、章节习题等内容,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3 重视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局部解剖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授课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课程设计。首先,教师明确本章节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其次,根据章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规范操作,充分融合临床案例,开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重视师生间互动,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腹腔干的变异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其分型也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共干由腹腔干发出,随即胃左动脉又发出左副肝动脉至肝左叶[20],借助对变异标本的观察,与正常结构比较,将科研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人体标本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金标准。而解剖操作和结构观察是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学生只有亲手操作,才能查明人体各部位器官结构的形态特点、层次配布和毗邻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虚拟仿真技术、“数字人”等新技术运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中[21,22],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地点的局限性,缓解了实验标本的供应不足。教师充分发挥虚拟实验的不限时间地点、层次结构清晰的技术优势,可与传统实验有效结合,互相补充,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锦上添花”。

2.4 注重教学信息反馈

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及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维系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行的枢纽,能够直接促进和提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23]。针对变异标本在教学中讲授效果,笔者以临床医学专业5个自然班为例,共发放107份调研问卷,问卷回收率100%,主要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了解变异标本的途径,是否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变异标本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等内容。

调研数据显示,有91.59%的学生认为了解变异标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重要,仅有1.87%的学生选择了作用不大。关于变异标本在教学中是否讲授,96.26%的学生认为应该讲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74%的学生认为讲解与否影响不大;86.97%的学生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了解变异标本,84.11%的学生通过实验课观察了解变异标本,63.55%的学生通过图书了解,61.68%是通过学生讨论了解。82.24%的学生认为了解变异标本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16.82%的学生认为偶尔有帮助,0.93%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实验课教学中学生观察标本的情况,64.49%的学生选择自己主动,25.23%的学生选择教师要求,10.28%的学生选择其他。每次实验课结束前,教师留10 min以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结构的辨认情况,可以随时随地知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从统计数据来看,44.86%的学生选择学生观察-教师讲授-提问,44.86%的学生选择学生观察-学生讲授-教师总结-提问,60.75%的学生选择学生观察-教师结合案例讲授-讨论-提问模式。

调研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将变异标本嵌入教学中,分析和讨论临床案例等多种教学元素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基础-临床-科研密切关联的理念,对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

目前,转化医学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前沿领域,体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并重。随着转化医学理念和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也迎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局部解剖学科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转化医学研究,充分吸收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从教师培养、教学理念、转化医学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解剖学变异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变异危机
变异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变异的蚊子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