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为确保国家技术主权,俄罗斯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吸引年轻人进入科研领域,促进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北极科研任务的力度。
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了《关于宣布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10年》的第231号总统令。这是2022年俄颁布的第一份科技政策文件。该总统令确定了未来10年俄罗斯科技发展的三大基本任务:吸引年轻人才进入科研领域;促进研发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公民对本国科学成果和远景的信息可达性。其目的是加强科技在解决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中的作用,为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加强科普以激发民众投身科学研究,从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为确保国家技术主权,俄政府迅速调整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政策。俄将依托竞争力强的大学在15个联邦主体开设30所先进工程师学院,首批2500名专家将在2024年毕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航空和火箭太空技术、核能、医疗仪器和信息技术领域的40多个工业企业将参与该项目。俄政府副总理分工负责监管重要技术和领域的发展工作。
此外,俄制订了“北极-41”科考计划,科考队于9月乘“北极”抗冰平台前往北极。此次科考的主要目标是在北冰洋高纬度水域对“大气—冰盖—海洋”以年为周期进行综合研究,详尽描述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并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变化趋势。
2022年,英国提出新科技发展政策,旨在将本国打造成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国家,也加大了对数字创新、人工智能、6G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力度。
3月,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发布《2022-2027年战略:共同改变未来》文件,这是为实现英国打造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国家目标而制定的第一个5年战略,提出了构建卓越科研体系的世界级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优先行动事项。其中包括使英国成为对全球人才和团队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培养支撑未来研发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团队,支持政府开发新的“创新加速器”(孵化平台)模式,促进私营企业的投资,加速成果转化、商业化和知识交流,大力发展英国具有全球优势的7个技术领域:先进材料与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和先进计算,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工程生物学,电子学、光子学和量子技术,能源、环境与气候技术,机器人和智能机器。
英国政府6月发布新版《数字战略》,旨在使英国成为全球开展数字创新的最佳地点,巩固英国作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明确了6大支柱:数字基础、创意和知识产权、数字技能和人才、资金、提升数字化水平、提高英国国际地位。12月,英国政府称,将投资1.1亿英镑用于研发包括6G在内的下一代技术的计划,以增强英国在电信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方面,英国国防部6月发布《国防人工智能战略》,旨在通过前沿技术枢纽,支撑新兴技术的使用和创新,从而支持创建新的国防AI中心,力争实现英国“到2030年成为科技超级大国”的雄心。
2022年,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主要集中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进疫苗研究领域,同时,日本也制定了相关法律,促进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
2月,日本政府经内阁会议敲定《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修正案,主要着眼于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助力达成政府提出的“减排”和“零排”两大目标——2030年较之2013年减少46%的碳排放以及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达成“碳中和”以全面实现脱碳社会。
日本政府承诺将投资20亿美元开展疫苗研究,以确保日本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疫情。日本政府3月成立了“生物医药先进疫苗研发战略中心”。该中心将首先投资8种病原体,包括冠状病毒、猴痘、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疫苗研究,使用一系列疫苗递送技术,如信使核糖核酸(mRNA)、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技术等。其目标是:在发现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后100天内,大规模开发出诊断、治疗方法和疫苗。该中心首批批准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旨在开发出通用冠状病毒疫苗,以及应对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疫苗;另一个项目将创建一个快速通道系统,用于评估候选疫苗。
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为达成削减塑料制品的目标,根据新制定的《塑料资源循环促进法》,正式颁布政令规定商家有义务采取有效手段,减少使用12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资源循环促进法》于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2022年,美国制定了多项政策,以促进国防科技、6G、量子计算、芯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注重人才培养。
在国防科技发展方面,美国防部2月发布备忘录称,将制定新科技战略投资种子技术、商业应用潜力大的技术和国防特需技术,具体包括量子科学、生物技术、先进材料、下一代无线技术、人工智能、空间技术、微电子、集成网络、可再生能源、人机接口、先进计算和软件、高超音速武器、定向能技术、网络和综合传感等14个关键技术领域。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3月颁发首个亚太赫兹6G技术开发许可。6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签署两项指令以推进美国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探索宇宙方面,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5月上旬宣布,为其热核动力航天器演示计划第二、第三阶段征集提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5月则公布了其为期30天的双人火星表面任务初步计划。NASA的目标是在本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将宇航员送至火星表面,并执行相关科学任务。6月,NASA更新阿耳忒弥斯探月计划,拟通过新工程仪器进行新的月球实验。NASA还与欧洲空间局签署合作协议,将加强地球科学领域及月球探索合作。
在环保科技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称,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拜登提出美国国家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计划,预计在高速公路及社区建设50万个充电桩。美能源部发布5790万美元项目计划,旨在资助工业减排、清洁能源技术发展。
在芯片制造方面,8月,拜登正式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美国商务部随即于9月发布500亿美元芯片计划实施战略。
在鼓励科技发展和人才引进方面,美国政府1月推出新政策以吸引专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STEM)的国际学生。8月底,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政策指南,要求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成果免费开放给美国公民。10月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成立STEM教育专职部门(EDU),该部门在原有教育及人力资源局、人力资源开发局基础上改组成立,将专注于STEM教育方面的工作。
以氢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强化前沿关键技术的技术主权等成为德国科技政策的重点。2022年10月,联邦教研部公布“研究与创新未来战略”草案,确定6个关键领域,这将成为德国未来的科研创新指导战略。
能源转型方面,德国政府一方面希望坚持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又必须应对短期内摆脱对外能源依赖难题,因此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大力资助氢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化国际合作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等。
以氢为例,德国政府既资助氢能基础研究项目,也资助工业界主导的氢能旗舰项目。2022年9月启动的亥姆霍兹联合会氢创新集群项目(HC-H2),将研究、开发和展示大规模生产、储运和使用绿色氢的创新技术集于一体。国际合作方面,德国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签署了氢能合作协议,并与多个非洲国家洽谈绿氢生产合作。
德国希望在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加大投入,并与欧盟伙伴一起扩大欧洲的技术主权。2022年教研部推出了“量子系统研究计划”;经济部也在量子方面投资了7.4亿欧元。此外,德国与其他15个欧盟国家联合成立拥有100亿欧元的欧洲技术冠军倡议(ETCI)基金,重点资助领先规模企业和科技公司。为了改进科技应用转化慢的局面,德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德国转移与创新署”。
韩国政府将半导体、显示器、动力电池等技术指定为“12大国家战略技术”,并为此增加了预算。同时,韩国政府正考虑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为上述国家战略技术提供法律制度基础,以进一步加大支援力度。
2022年10月,韩国总统尹锡悦主持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在该会议上正式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指定“12大国家战略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综合考虑产业全球竞争力、对未来产业影响力、外交与安全价值、取得成果的可能性等因素选定了12项战略技术。具体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器、动力电池、高科技出行、新一代核能、高科技生物技术、宇宙太空及海洋、氢能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高科技机器人及制造技术、量子技术。方案还提出了将在这些领域着力推进的50项具体重点技术。
韩国政府将上述战略技术的研发投资额在2022年的3.74万亿韩元基础上增加10%至4.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并将在2023年的预算中为系统半导体、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5G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Open RAN)、量子计算与传感器等技术研发专门划拨2651亿韩元。
以色列作为“创新国度”,高度重视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和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2022年2月,以色列创新局启动新的孵化器计划,宣布将与运营商合作新建5个孵化器,分别瞄准替代蛋白质等食品科技,氢能、水处理等气候技术,精准和个性化医疗,太空技术与地面应用以及生物融合健康科技等5大新兴技术领域。这些孵化器预计将在未来建立150家高风险和颠覆性技术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每个企业可最高获得650万新谢克尔(约1300万人民币)的资助,其中60%~85%由以色列创新局支付。此外,每个孵化器还可建立一个研发实验室,预算达到400万新谢克尔,其中以色列创新局出资50%。
7月,以色列创新局宣布计划出资1500万新谢克尔,以建立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增加以色列科技行业的人力资本。该计划主要针对半导体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量子、人工智能、气候技术、食品技术、生物融合等科技领域,用于引进海外技术人才和加强本土人才职业培训。11月底,以创新局发布公告,宣布已遴选出15个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进行资助,总预算为3640万新谢克尔,其中1760万为公共资金,该计划将引进和培养2550名技术人才,目标是“保持以色列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的国际地位”。
2022年,巴西将科技创新视为国家发展的重心,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多元化思路的指引下,制定了创新创业政策,形成了以“资助—服务—奖励”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并通过发掘创新创业潜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巴西制定了5G网络实施战略、国家物联网推进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进一步强化国家层面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确定生物技术、绿色能源、信息技术为今后科研创新的关键领域,着力推动与美欧日等传统科技强国的双边科技合作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的多边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巴西侧重为汽车行业2030计划、新科技补贴计划、创新信贷4.0计划等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巴西重视高校、科研院所、小微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作用,建立了多个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巴西较为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小微企业交流平台和小微企业及其产品信息数据库,帮助小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目前,巴西新建企业孵化器超过300个,“在孵”企业超过2000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了巴西小微企业的发展,2022年巴西小微企业注册数量(存量)增长到了1000万以上,贡献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8%。
2022年,法国明确了对科研格局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基础设施,同时再次明确,要大力支持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
3月,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发布新版《研究基础设施路线图》,明确了108个对法国科研格局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基础设施,路线图将成为法国制定未来研究基础设施领域相关战略的主要参考。此次路线图新增了27个研究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生物与健康(7个)、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4个)、天文学与天体物理(4个)、核物理与高能物理(3个)、数字化与数学科学(2个)、科学信息(2个)等领域。
法国政府在2022年通过约50个项目,在全法征集到1752个创新投标项目,对其公共投资达84亿欧元。法国再次明确目标,大力支持高科技初创企业,力争实现每年产生500家由研究人员创建的研究型初创企业。
为抢占数字技术发展的制高点,2022年,俄罗斯计划发展6G技术,正在计划制定微电子技术发展国家战略,也加大了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
俄决定绕过5G直接开发6G网络。无线电制造科学研究所和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在2025年前获得300多亿卢布,用于开发国产6G国内通信设备的联合项目,包括从原型到生产的设备开发、组件基础问题以及监管框架的开发和新网络的电磁安全研究。预计6G设备可以在2025年之前研制成功。
俄工贸部正在制定2030年前俄罗斯微电子技术发展国家政策构想。工贸部建议市场参与者通过开发具有现代标准的微电子产品,创建电子机械制造业并在电子仪器设计中放弃外国架构。到2030年将投资约3.19万亿卢布用于国产半导体生产技术、国内芯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开发、人才培训等,到2022年底实现90纳米国产芯片制造,2030年实现28纳米国产芯片。
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承接了俄贸工部开发制造芯片的光刻机项目,首期投资6.7亿卢布资金。该计划使用X射线技术开发全新的EUV光刻机,不需要光掩模就能生产芯片。
为防止人才大量流失,俄政府出台了对IT行业的支持措施,包括对IT企业3年内免缴所得税和不高于3%的优惠贷款,对IT人才给予优惠住房按揭、延期征兵等。
2022年,日本科学家在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元件制造、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为该国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智能机器人方面,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从脊椎动物的进化中汲取灵感,开发出新的自动化方法来设计机器人,以同时改进它们的形状、结构、运动和控制器组件。理研先锋研究中心领导的国际团队设计了一种远程控制的半机械蟑螂系统,可通过太阳能电池供电,有望推动半机械昆虫更快走进现实应用。北海道大学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集群策略工作的微型机器人,首次证明分子机器人能够通过集群策略完成货物递送,运输效率是单个机器人的5倍。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丹麦、瑞典和日本的科学家将数据分成一系列色彩包,使单个计算机芯片能通过光纤电缆,在7.9公里范围内,每秒传输1.84千万亿比特(PB)数据,创下单芯片作为光源传输数据的新纪录,有望催生性能更优异芯片,提升现有互联网的性能。日本科学家制造了三维垂直场效应晶体管,可用来生产高密度数据存储器件。
在机器学习方面,九州大学与东京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嗅觉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相结合,这种“人造鼻”能对多达20个人进行身份验证,平均准确率超过97%。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将超过10万成年人的睡眠数据转化为16种不同的睡眠模式,有助于构建新的失眠诊断方法,开发对应的治疗策略。
英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包括用AI首次控制核聚变、用AI预测蛋白质结构等。“深度思维”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合作,训练了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来控制核聚变反应堆内过热的等离子体并宣告成功,有助加速无限清洁能源的到来。“深度思维”凭借“阿尔法折叠”算法,预测了迄今被编目的几乎所有2亿多个蛋白质的结构,破解了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难题之一,有助于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加速药物开发并彻底改变基础科学。该公司研发的“DeepNash”(深度纳什)学会了在“西洋陆军棋”游戏中,使用虚张声势等欺骗手段来击败人类对手。该公司AI创建的高效数学算法能解决矩阵乘法问题。该公司AI通过模拟数十年足球比赛的情况,学会了熟练地控制数字代理足球运动员,其建模的“AI代理”可与其他人工代理沟通合作,在玩游戏时共同制定计划。
牛津大学研究显示,AI能模拟条件反射进行联想学习,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快千倍。利兹大学科学家借助AI扫描视网膜以探知心脏病风险。
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光偏振来实现最大化信息存储密度的设备,其计算密度比传统电子芯片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南安普顿大学工程师则与美国科学家携手,设计了一种与光子芯片集成的电子芯片并创造出一种设备,能以超高速传输信息同时产生最少的热量。
在机器人领域,利兹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磁性触手机器人”,直径只有2mm,可由患者体外的磁铁引导进入肺部狭窄的管道采样。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未来有望用于在偏远地区建造房屋或重要基础设施。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家将由砷化镓制成的微型半导体打印到柔性塑料表面,所得设备的性能可与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传统光电探测器媲美,且能承受数百次弯曲,可用作未来机器人的智能电子皮肤。苏格兰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先进的压力传感器技术,有助于改进机器人系统,如用于机器人假肢和机械臂。
2022年,德国提出了新的“数字化战略”,同时强调人工智能的主导作用并致力于开发6G技术的潜能。
德国联邦政府提出新的“数字化战略”,全面建立互联、可持续的数据文化将成为未来几年德国科研领域的关键任务。具体包括:“国家研究数据基础设施NFDI”数据库建设;欧洲云计划盖亚-X和数据空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科研领域数据资助计划;扩大超级计算中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数据加工能力等。在大数据方面,德国正积极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出行数据空间,并将德国工程院发起的“出行数据空间”视为灯塔项目。
在人工智能领域,德国政府决定每年资助柏林学习和数据基础研究所、慕尼黑机器学习中心等5个人工智能能力中心各5000万欧元,以确保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主权。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体决定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建造欧洲第一台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德国政府将为这台超级计算机提供5亿欧元的资助。
德国也成立了6G研发行业联盟,29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将研究6G技术的潜力,到2025年,德国6G研究计划将共获得7亿欧元的资金。
美国的数字经济主要在人工智能(AI)、超级计算机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发力:超级计算机“前沿”在全球独占鳌头、人工智能预测了6亿多种蛋白质结构、开发出水陆两用的毫米级折纸机器人等。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超算组织宣布,位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前沿”在2022年国际超算Top500榜单中拔得头筹,成为现今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算力高达每秒1.1百亿亿次。
在AI方面,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ESMFold预测了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尚未被表征微生物的6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的纳米工程师开发了一种AI算法,可几乎即时地预测任何材料的结构和动态特性。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采用类似乐高的设计,创建出一款可堆叠、可重新配置的AI芯片。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了水陆两用的毫米级折纸机器人。西北大学工程师开发出有史以来最小的像螃蟹一样的遥控步行机器人。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迄今游泳速度最快的“蝴蝶机器人”。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了一种远程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外科医生对中风或动脉瘤患者进行快速远程治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的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STAR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对猪的软组织进行了腹腔镜手术,这是向机器人最终在人体上实施全自动手术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2年,在数字技术领域,法国的发力点集中于提升本土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能力,以及加强数字规则的制定和管理工作。
7月,法国政府发布《电子工业战略》,旨在提高本土电子元器件制造能力。政府将投入50亿欧元,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发展法国本土电子元器件制造能力,推动创新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支持科研机构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在此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教育培训加强人才供给,提高法国从业人员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法国正式启动“电子2030”计划,旨在保持法国电子工业的领先地位,应对从上游研究到下游应用以及整个产业链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法国政府将在2022年至2026年为意法半导体和另外14家参与“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之微电子和通信技术”(IPCEIME/CT)项目的主要法国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在先进制程方面,意法半导体重启10纳米工艺节点的研发进程。
在数字规则方面,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推动欧盟层面在2022年先后出台《数字权利和原则宣言》《数字服务法案》和《数字市场法案》,修订《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指令》。法国则在成员国层面就如何实现率先对数字税实施征管进行了具体部署。
韩国希望从数字时代的追击者跃升为数字时代的先导国家,致力于提升本国在人工智能(AI)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数字危机的管理和控制。
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将把韩国AI产业竞争力提升至全球第三,并把数据市场规模扩大一倍,达到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13亿元)以上。韩国政府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构想在于从数字时代的追击者跃升为数字时代的先导国家,具体包括:打造全球顶级水平的数字力量;扩大数字经济的覆盖范围;提升数字经济的包容性;构建政府数字平台;推动数字文化创新。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召开网络服务安全检查会议时表示,将以信息技术领先企业Kakao服务瘫痪事件为契机,新设“数字危机管控本部”,同时加速开发卫星互联网技术和火灾危险性较小的电池技术以应对灾难发生。韩国kakao服务因火灾中断服务为全球信息技术企业敲响警钟,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必须将基础设施安全摆在重要位置。
2022年,以色列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百花齐放。
1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伊奇洛夫医院联合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用于处理血液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通过患者检测数据和病史,判断其病情是否会进一步恶化为严重疾病。
SightBit公司宣布其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海滩监控摄像头数据,以自动判断水中游泳人员是否存在危险,该技术已经在以色列城市阿什杜德测试超过1年。Biolojic设计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抗体“AU-007”已在澳大利亚开展临床试验,成为人类首个由计算机设计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体,结果显示,“AU-007”在包括19只小鼠的动物实验中完全消除其中10只的肿瘤组织,并显著抑制了其他9只的肿瘤发展。
在军事领域,以色列国防军宣布,采取一项新战略,在武装部队的各个分支机构中整合和使用人工智能,融合处理从空中、地面或海上收集的相关数据,为武装部队创建一个通用的作战图。
巴西政府正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建设,积极向数字服务转型,未来将着力研究网络安全与国家物联网计划,同时培训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重点打造智慧城市、现代医疗、绿色农业和高端制造等核心产业。
巴西国家地理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60年,巴西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会超过1/4。为此,巴西开设了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术学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该国实施的“在最好的年纪畅游互联网”计划,通过举办免费课程,发掘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潜力。
新冠疫情使巴西民众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首次尝试网购的人数迅速增长,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巴西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31%。
巴西数字农业发展方兴未艾。传感器、无人机、应用程序、软件和管理系统、卫星图像、喷雾器和自动收割机在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现实。如巴西东北部皮奥伊州大拜沙杜里贝罗市迎来该国首个采用5G技术的农场,农场主可以实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并利用无人机拍摄和传输的高清图像提高田间日常工作效率。农场还配备有能够自主作出智能决策的机器人,包括拖拉机、收割机等在内的农业机器获得了更大自主性,农场的生产效益预计可提升20%至30%。(内容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