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玥 王君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抢救成功率、肺功能及血气状态。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EV1、FVC、FEV1/FVC及PaCO2、PaO水平比较显示(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帮助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状态。
关键词: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功能,血气状态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5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1]。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空气污染程度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带来了巨大威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该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需要紧急救治和专业护理[2]。然而,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这类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护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重点在于针对性护理干预、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危重病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21年修订版)》诊断标准,合并呼吸衰竭者;(2)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并配合相关调查者;(3)自愿参加试验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认知障碍无法交流配合者;(2)患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等者;(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4)围生期产妇或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配到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5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病因、病情进展及机械通气疗法的目的、作用等,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来锻炼呼吸肌功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即在休息前、起床后做深呼吸运动,及时将气管、肺脏中的痰液主动清除;对症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帮助患者有效吸痰、排痰,并协助患者适量饮水;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患者用药,向患者说明用药的作用、注意事项等,防止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并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饮食护理,注重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饮食;功能锻炼,定期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锻炼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训等[3]。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干预。(1)成立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要由10名科室工作经验丰富、且均通过科室考核的护理人员组成,组长为呼吸内科护士长。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培训,包括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技巧、危重症专职护理理念等。(2)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实施。1)病情观察。主治医生查房时,组员一同跟随,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尤其是对患者的皮肤表面温度颜色、口唇颜色、四肢有无水肿或活动受限等详情进行记录,并给予相对应的干预。2)早期活动。在患者早期活动中对其进行主动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叩打背部,15 min/次,180~200次/min;指导患者完成抬臀运动,早晚两次,40~80次/d;可根據患者的耐受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做床上脚踏车、握杯、梳头等简易动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协助患者床边站立、行走等,20 min/次,此期间全程由小组成员陪同。3)体位管理。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抬高其床头30°,避免胃管内食物反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2 min/次;结束机械通气期间,嘱咐患者做好正确的有效咳嗽、深呼吸等。4)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取站立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前,吸气时保持胸部无浮动,腹部向外扩张最大,再慢慢回收,每分钟练习8次,持续5~10分钟,2组/d;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嘴巴做“O”型慢慢呼气,再由鼻子吸气,每次练习30 min,4次/d,两组连续干预30 d。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住院时间。
1.3.2 肺功能
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
1.3.3 血气状态
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气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行χ2检测。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两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4.00%(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比较显示(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2.3 两组血气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P a C O 2 、P a O 2水平比较显示(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PaCO2、PaO2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4。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其治疗和管理需要协调和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人员团队作出的共同努力。然而,许多医疗机构在实施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时,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导致护理效果差、护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医疗机构的费用和资源消耗。通过对患者护理过程的全程管理,医护人员能够规范化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该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干预后,觀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说明该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说明该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
综上所述,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状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