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的标准化策略

2023-04-05 06:55郭霞
中国标准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课程思政标准化

郭霞

摘 要:“课程思政”并非单纯的“课程+思政”,它是一种对新课程观的重新塑造,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结合起来,需与学科教学、课程标准相结合、相促进,由此强化有机融入,构建融会贯通的一体化“大思政”格局,达到“1+1>2”的育人效果。本文依照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就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进行了论述,其次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建设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45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概述

在高职院校中,通识教学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沟通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的纽带,是“育人”与“传道”的桥梁,对此高职院校需积极落实思政引领、通专结合、实践创新、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立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针,由此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展。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需合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类通识学科中,并全面升级通识教学课程,积极开辟通识教学新途径,努力创建通识教学的“黄金”课程,同时还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其综合运用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构建之中。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 一依据

根据课程所归属的专业类别及其学科内涵进行挖掘,并按照课程学科构成要求确定了通识课程教育功能和课程教育目标,即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确保并结合课程归属及其服务领域中的工程专业的基本特点、发展历史以及现实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从而将所涵盖领域与专业的发展历史有机地融合,将著名科学家和模范人物的事件与普通课程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合,其内容涵盖课程理论、概念以及学习过程和活动的具体事件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努力挖掘融入内容所富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由此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推动下,在通识课程教学课堂中合理内化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学生的自觉行动。

2.2 三结合

2.2.1 要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挖掘

专业素养是职业内部的标准和需求,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道德、职业技能、行为、作风、职业意识等。对此,基于标准化教学建设,在通识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且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特征,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学生成才发展等方面,教师需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职业素养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挖掘出通识课程内所具备的育人元素,由此增强课程思政融合效果,保障课程育人的实效性、针对性,进而合理促进与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2.2.2 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一切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主旋律,是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思政教育最为生动的教材。对此,教师需结合通识教学课程要求,明确标准化建设要点,进而选择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相关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到通识教学课堂内,由此让学生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切情感得到激发,从而提高课堂的育人效果。

例如:将“课程思政”与英语学科相融合,教师需明确英语课程改革是新时代、新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只有对教材知识体系、能力培养结构、编写意图等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才能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各个章节、各个课程。

如:在教学“中国梦(China dreams)”一课时。这篇文章准确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信仰,那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更好的生活。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并创造了中国梦想。在此,教师通过课堂上的口头交流或课外作业,让同学们对“中国梦”有更多的认识和探索。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演讲,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多年以来,我国在国内外多次对“中国梦”进行了解读和充实。教师也可以通过下载相关视频,將“中国梦”的内容通过翻译、配音、英语讲解等方式进行延伸,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由此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也达到了“课程思政”与通识教学融合共促的目的。

2.2.3 要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

新时代学生自身有着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事件的热情,对于国际国内时事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均比较关切,且学生自身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对此,教师需结合国际国内时事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并将其合理融入到通识教学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放在国内外两个大局和两种文化的背景下,发掘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有提升作用的内容,并由此开展通识课程教学活动[1]。

2.3 三融入

2.3.1 融入教学方案是关键

在融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通识教学时,教师需利于标准化课程建设体系,确定融入教学方案的方式。教学方案是实施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师是实施教学方案大纲的主体,对此教师需从制定方案开始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在此过程中,需确保融入的内容、时机以及方式办法等合理有效,并结合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教书育人规律等完成对教学课堂的合理设计,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工作。

2.3.2 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

所有的高职专业通识课堂均具备教育作用,且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挖掘思政教学要素时,应保证教学思政要素都能被完整地纳入到课程之中,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和教学的关键原则。对此,教师需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由此探寻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最优方法。

如:传统的语文课程体系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且大多仅限于讲解语言知识、文本内容。教师需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办法[2]。教师需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要抓手与核心,并按照文化育人、全面育人的基本要求,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确立育人目标,并在全面育人与语文学科的思想下,提炼出语文课程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1)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2)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3)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3.3 融入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拓展

在实际的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体会到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必然联系,并且自主学习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加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主动承担起任务和责任[3]。

3 结 论

综上,“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课程+思政”“思政化”“去知识化”,其更多地体现了各学科的教育作用,特别是高职院校通识教学课程所发挥的育人作用。对此,教师在明确“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后,还需基于通识课程标准,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再认知,并进行重组和再造,由此将所发掘的思政要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使所授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有机统一,达到教育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目的。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课程思政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