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猛
2月14日,福州市打造东南会展高地项目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印发了《福州市关于加快打造东南会展高地的若干措施》(榕商务会展〔2023〕8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此次政策的出台有哪些背景?福州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动会展业发展?今年福州会展业有哪些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州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程学英。
程学英表示,2021年,根据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的重要部署,福州专门成立了福州市打造东南会展高地项目指挥部,出台了《打造东南会展高地行动方案》。2年来,东南会展高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全市共举办展会活动52场,规模约104平方米,同比增长67%。
根据2022年11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最新发布的全国会展竞争力排名,福州2021年在全国排名第19位(较2019年全国排名提升了7个位次),并获得“2021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荣誉称号。“但与成都、杭州、厦门等先进会展城市相比,我市在展会总体规模、会展高端人才及名企、名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推动我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缩短与全国主要会展城市的差距,我们研究制定了本措施。”程学英说道。
据程学英介绍,《若干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围绕会展发展水平、会展发展空间、会展发展环境3个方面,细化了15条具体措施。
在打造东南会展发展水平新高地方面,《措施》提出打造促进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新平台,打造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新载体,建设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会议、展览目的地城市,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水平本土展会,谋划召开中国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和聘任福州会展大使。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或引进与福州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展6个,新培育或引进消费展4个,新增具有发展潜力及高成长性的本土展会活动5个,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员企业达到2家、项目认证达到2个,上市会展企业1家,营收过亿元会展企业达到2家,过千万元会展企业达到8家,引进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总部落户或成立控股子公司达到2家,实现举办规模以上展览活动15场,举办会展活动100场,展览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培育本土国际性、全国性会展项目6个以上。
在打造东南会展发展空间新高地方面,《措施》提出高标准提升会展基础设施,改造扩容停车场,优化布局展馆周边地铁连接通道,加速完善展館周边路网建设,建设展会车辆通行智慧管理系统,高质量培育仓山、长乐两大会展集聚区。
在打造东南会展发展环境新高地方面,《措施》提出优化会展营商环境,建立会展经济统计系统,大力培育、引进会展人才,“走出去”引进展会、宣传会展业,支持两个展馆统一管理、协同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推介城市15个以上,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展项目15个以上,建立会展经济统计系统,会展业高层次人才纳入《福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
据程学英介绍,2023年福州市将有中国(福州)工业博览会、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美食节、中国跨交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中国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518海交会、福州渔业博览会、618海创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医院后勤管理大会、文旅中国元宇宙生态大会、福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他预计福州全年将举办百场会展活动,展览规模突破100万平方米。
202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会展业恢复常态化的元年。程学英认为,会展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将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会展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优势,打造促进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新平台;二是充分发挥会展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育消费新动能,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通道,打造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