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经典课文的新价值

2023-04-05 18:32文|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期

文|王 艳

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编排理念和编选方式,因此教材中众多经典课文,在不同教材之中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会随着编者的设置用意而有所改变。统编本教材集各种版本教材的理念于一体,编选的经典课文不乏少数。教师除了要对这些经典课文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之外,还需要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洞察编者设置的用意,打破传统版本教材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借助统编本教材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开发全新的教学价值。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文体特征,把握经典课文的教学准则

语文教学一直秉承文体在左、学情在右的原则,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原始经验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彰显课文文体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规律,设置相应的教学价值点。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原则,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循这些原则,利用相应的策略展开阅读。教材中的经典课文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文体。不管教材的版本如何变化、编者的用意如何更迭,经典课文所属的文体教学原则,都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紧扣文体展开教学,就抓住了经典文本教学之根。

以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为例,作为一篇不同版本教材都编入的经典童话,以往一直都安排在高年级,而统编本教材却将其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童话专题单元。教师应该紧扣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这篇童话的教学重点聚焦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上,同时深切体悟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基于这样的认知,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放大这篇课文的童话意味,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为在本单元习作中尝试创编童话奠定基础。

首先,基于常态文本,在整体阅读和把握童话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清文本的脉络,紧扣小女孩儿擦亮火柴的不同经历,梳理文本表达的内在脉络。其次,要紧扣童话文本,搭建相应的支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设置这样的支架性问题:“整篇文章,小女孩儿先后擦亮了几次火柴?每擦亮一次,看到的景象分别是怎样的?反映出小女孩哪些内心的渴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充分了解故事内容,尝试复述童话故事的来龙去脉,借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但并不是随心而欲地胡思乱想,而有着其内在的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教学,其中第一板块,基于常规课文教学的操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消除阅读障碍,理清文本脉络,是每一篇文本教学的常规性目标;而第二板块,则是将教学的关注点充分与童话文本文体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大胆想象,给予了他们广阔的认知空间,理应成为这篇课文教与学的重点。第三组织学生讲述故事、复述内容的板块,则是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经历感知语言、内化语言的思维历程,用实践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内在特征,从而为创编童话奠定基础。

二、设置核心问题,紧扣经典课文的教学抓手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状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讲,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讲深讲透。很多学生都是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地形成语文能力。为此,教师要紧扣经典文本的核心要义,对接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用意,提炼出最具核心的主问题,设置层层推进的教学板块,力求在一课一得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经典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教材编者在课后思考题的第二题,就依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置了这样的要求:“‘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教师紧扣这一课后习题,并作为统领全文的核心主问题,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递进教学环节。

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紧扣哈尔威船长所下达的四道命令,关联船长前后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相匹配的环境描写,抓住人物的细节,体会言行外表所蕴藏的内在情感,初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内在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批注想象等方式展开自主学习,获取了丰富的感性体验。

其次,聚焦文本语言,深入洞察人物。教师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通过深度品悟、激情朗读等方式,一方面体会突如其来的灾难之可怕,同时着重关注船长的“四道命令”,了解这“四道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布的,又是如何发布的,发布之后形成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借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深入感受船长的机智勇敢、人人平等、临危不乱的高贵品质,将从前面学习中所获取的感性体验,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更加全面、立体地洞察人物的形象特点。

再次,深情朗读,升华认知体验。哈尔威船长在成功救出了所有的乘客和船员之后,却令人意外地与轮船共沉大海。教师不能将这一细节仅仅看成是发展的情节推进,更要引导学生从船长最终选择的用意出发,揣摩了解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从与船共沉的抉择中,感受西方航海的独特文化以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将深情朗读课文与学生深入洞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读与思的高度融合,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纵观这篇经典课文的教学,教师紧扣课后习题所设定的具体要求,巧妙地与统编本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整合,将教学的每一步都集中指向于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环节彼此之间层层递进,形成共有的认知指向力,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内在意识的发展。

三、凸显本体知识,明确经典课文的教学关键

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策略单元,所涉及到的具体阅读策略,对于学生常态化的阅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阅读策略属于语文本体性知识,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入手,引导学生借助理解认知、实践操作,最终达成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对于策略单元中的经典课文,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框架和模式,依循编者对策略单元的编排意图,通过反复实践,彰显编者的编排用意。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典型的策略单元,主要指向“提高阅读速度”。教学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将相和》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反复实践操作的平台,并设置了以下三个针对性的训练环节。

首先,借助游戏帮助学生了解提高阅读速度的相关知识。如教学本课生字词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幻灯片,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示四个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在消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相机融入阅读速度的训练。教师还可以在相应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扫描语句,并紧扣语句中的关键信息,了解句子的大体意思。

其次,基于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以快速的方式进行阅读:先通过连词成句的方式快速阅读,让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操作实践,并在反复回头再读、修饰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连词成句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速度,同时也要用心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及时概括内容,提升阅读速度,从而达成时间消耗少、内容理解广的教学目的。

再次,基于文本人物的细读。教师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原则,引导学生将“完璧归赵”中所掌握的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中,同时巧妙地利用连词成句所关注到的关键词语,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胆识过人的特点,洞察廉颇知错就改、忠心耿耿的优秀品质。

由此不难看出这篇经典课文所设置的三个环节,彼此之间相互融通,层次意识逐步递进,强化训练了学生连词成句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相关方法,从而达成单元语文要素所设定的目标。

教材有着其独特的编排理念,入选其中的经典文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策略的遴选上,都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只有真正立足于学情,精准解读经典文本的内在教学价值,同时关联编者的编排意图才能夯实基础,创新设计,彰显出经典文本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扩展语文课程内容,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