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2023-04-05 16:44梁智腾
山西财税 2023年1期
关键词:零售额全省经济

■梁智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山西省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二季度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比较明显。2022年5月份以来,山西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证发展安全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三季度延续了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四季度形势复杂严峻,省内经济恢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山西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经济总体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一、2022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564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0.4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40.85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61.34亿元,增长2.7%。

(二)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总体呈现小幅波动的较快增长态势,增速保持在8%-11%之间,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快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8015.4亿元,增长7.6%;非煤工业4391.6亿元,增长8.7%。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2022年,全省投资增速总体呈现“高位开局、明显回落、稳步恢复”的走势。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25.2亿元,增长5.9%,增速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0%,均保持稳定增长。

(四)市场消费明显下行

2022年,受多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全省消费市场明显下行,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2.7亿元,下降2.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42.6亿元,下降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20.1亿元,下降3.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6807.9亿元,下降2.6%;网上零售额847.4亿元,增长15.2%。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01.8亿元,下降2.9%。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提速增效

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53.9亿元,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增收619.3亿元,实现了21.8%的高位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72.6亿元,增支824.6亿元,实现了16.3%的较高增速,全省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基层“三保”、重大战略任务等重点领域保障有力,为全省经济平稳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财政支撑。

二、2023年山西省经济形势预判

(一)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在去年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主要的生产需求指标都有所改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积极有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恢复,市场需求的修复也在持续。今后来看,山西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望进一步降低疫情的不利影响,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供需衔接的改善,全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企业利润快速增长。2022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实现营业收入34243.5亿元,增长15.7%。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数增长26.1%,其中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增长1.0倍。

三是三大需求持续恢复。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2022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9%,增速快于全国(5.1%)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6.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5.7%,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7%,增速均快于全省投资。网上零售快速增长。2022年网上零售额847.4亿元,增长15.2%。进出口降幅稳步收窄。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845.6亿元,比上年下降16.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1.4亿元,下降10.3%;进口634.2亿元,下降26.6%。

四是新兴动能日益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2.2%,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6.4%;汽车制造业增长32.3%;食品工业增长12.9%,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互联网相关行业增势较好。1-11月份,全省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3%。

不利因素: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全球经济正处于自1970年衰退后复苏以来的最严重下滑,全球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幅度已经远超前几次全球经济衰退前的降幅。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元区的经济一直在放缓。在这种局面下,2023年即使是轻微一击,也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目前所面临的放缓通常需要反周期政策来支持经济活动。然而,通胀的威胁和有限的财政空间促使许多国家的决策者撤回政策支持,使全球经济正在急剧放缓。

二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在2020年之后失业、企业关闭成为常态,很多老百姓更愿意将钱存进银行来应对风险,从而导致消费能力出现疲软,实体经济受到冲击。2 02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2.7亿元,下降2.4%,城乡消费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42.6亿元,下降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20.1亿元,下降3.7%;消费形态上,商品零售6807.9亿元,下降2.6%;网上零售额847.4亿元,增长15.2%。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01.8亿元,下降2.9%。

三是房地产投资难以显著反弹。2022年11月以来,中央和我省纷纷出台了地产保交楼纾困政策,同时,监管陆续出台了包括信贷支持、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在内的地产“三支箭”政策组合以支持地产民企融资。但是,由于开发商和购房者预期已经发生趋势性改变,本轮政策放松可能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房企拿地、新开工等数据推测,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仍旧不容乐观。

综合来看,2022年山西省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经济总体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新兴动能日益增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做出了山西贡献。2023年全省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全省经济有望继续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山西贡献。

(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税收收入保持高位,2 022年,全省税收收入增长28.7%,同口径(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下同)增长38.6%;增收601.7亿元,占财政收入增收额的97.2%,是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支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三大主体税种增势良好。

二是非税收入实现增长,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采取全面梳理存量资产、分析资产闲置原因、制定针对性盘活计划等措施,有序推动盘活资产入库,全省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增收;部分市县国有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增加。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非税收入增速于2022年9月份起由负转正。

三是市县收入完成较好。2022年,市县收入增长24.2%,11个市完成情况普遍较好,主导产业为煤炭的市收入增速较快,如吕梁、阳泉、晋城、长治、朔州;煤炭产销量中等的忻州、临汾,收入增速和进度均排在全省中位。

不利因素:财政收入不确定性依旧存在。2022年财政收入得益于煤炭量价齐升,财政收入增速较高,很大程度抬高了收入基数,2023年煤炭产量预计增长5%,但煤炭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煤炭税收高增长很可能难以持续。

三、政策建议

(一)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一要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创新势头,鼓励各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发展项目,支持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二要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柔性引才模式,充分向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主体放权,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解决好人才后顾之忧,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发挥本省高校作用,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同时深化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改革,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

(二)加速释放内需潜力

一要着力促进消费。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促消费的系列政策,提振消费信心,继续实施促消费活动,有效利用政府消费券,帮助零售、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恢复发展。逐步建设一批新型消费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推进“假日经济”“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二要扩大有效投资。以抓项目为首要目标,动态监测项目库,在项目开工、项目进度上下功夫;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对民间资本的项目推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调动各部门、各地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标先进地区,优化我省营商环境。

(三)抓好重点民生保障

一要全力以赴稳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帮扶计划。二要保持物价稳定。完善价格调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价格监测预测,着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三要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四)深化财政金融领域改革

一要在既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加快建立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促进财政职能作用更好更高效发挥;二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银行与资本市场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猜你喜欢
零售额全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最畅销的玩具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