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均才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4)
砌体结构工程属于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的子分部项目,主要由:砖砌体、石砌体、填充墙砌体、配筋砌体、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五个分项工程组成。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基础工程数量日渐增多,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备受关注,一系列的质量通病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在受到现场环境、自然环境、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后,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这些主要表现在砌体结构裂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组砌方法不完善等方面,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妥善处理质量通病,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具体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如下。
本工程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属于一级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建筑物层数为15 层,总高度为50.5m,层高3.6~4m,体形简单,室内要求空间小,横墙较多,在砌体结构的构成方面,主要以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墙体由砂浆与块体砌筑而成,采用砖混结构能够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在该工程项目中,砌体强度低、填充墙体空鼓、砌体结构裂缝、砂浆饱和度等质量问题成为影响本工程的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做好以上几类质量通病防治,减少质量通病带来的影响与损失,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建成,是本工程施工建设的重点要点。
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是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的特点逐渐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
(2)砌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的施工无需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方法较简单,可节约大量木材、钢材及水泥,工程造价低。
(3)利用大型板材或砌块进行墙体建筑,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加快施工进程,实现工业化生产与施工;
(4)砌体及砌砖体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5)耐火性、耐久性突出,整体使用年限长。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政策文件逐步出台,对建筑砌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管控提出严格要求。相比于普通建设工程,高层建筑的危险性相对更高,尤其在砌体结构工程中,因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不计其数,这就需要从质量控制角度入手,解决施工质量的通病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问题与控制展开研究,总结出几点相应的控制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不同于其他普通建筑项目,常见的质量通病有:
(1)砌体强度低。导致砖砌体表面出现裂缝,分别为竖向裂缝、斜向裂缝、水平裂缝;
(2)组砌方法不科学,砖柱砌筑操作不准确,形成包心柱,周边通填缝现象严重,内外皮砖层互不相咬,由于组砌方式不当,使得混水墙面出现裂缝现象,并且竖缝的宽窄并不均匀;
(3)砌体结构施工裂缝频繁发生[1]。例如:底层窗台、砖砌体填充、顶层墙体等部位出现裂缝,错层砖砌体墙中存在水平或竖向裂缝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稳定性;
(4)填充墙体存在空鼓。砌体抹灰存在严重裂缝现象,导致建筑外墙发生渗漏;
(5)砂浆饱满度不合格。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达标,不能更好满足相关规范及验收评定标准;
(6)预制构件截面尺寸达不到要求。
(1)前期规划不足,砌体强度等级很难满足设计标准;砂浆强度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其中水泥质量、砂含泥量、搅拌与配比等有待改善;
(2)组砌方法有待完善,搁底排砖不够正确,在砌筑砖柱过程中,施工流程不够规范,未能按照相关要求加强砌砖层数控制,出现砖墙错层现象;
(3)砌体材料受压力增加,在受到温度变化影响后,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房屋两楼层高度不一,窗间墙与窗台墙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灰缝压缩尚未统一,极易出现窗间墙沉降现象,墙体在被拉裂后出现斜向裂缝;温度差影响下顶层墙体出现变形,楼板、屋面等位置的伸缩缝设置不当;
(4)在受到砌体物理性能影响后,蒸压加气混凝土、抹灰砂浆之间砌块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吸水率高、空隙大、附着力差等情况,抹灰层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鼓与开裂情况;砌块湿润度控制不佳,表面不整洁,养护工作不到位;
(5)砌筑砂浆和易性较低,不利于砌体灰缝饱满度、密实度的保障;水平灰度存在较大缩口;干砖砌筑操作方法不正确,尚未按照“三一”砌砖法(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进行操作;
(6)模板尺寸偏差较大;预制构件制作没有按图施工[2]。
3.3.1 砌体强度控制
针对施工期间应用到的各类砌体,需要在入场前做好质量抽查,查看检测报告、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将各砌体复检结果与材料文件进行对比,在确认符合施工标准后方可入场;每批砌体材料的采购、入场质检以及投入使用,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剔除不合格砌体,根据工程规模及施工质量标准,选择质量代表的砖砌体,并在施工建设前期做好合理规划,确保砌体强度满足实际施工所需[3]。
3.3.2 完善组砌方法
砖砌体应采取内外搭砌、上下错缝的组砌方式进行,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施工流程,采取三顺一丁、梅花丁等形式进行,在保证墙体质量与整洁度的同时,提高美观性。对砖砌体头皮和顶部最终一皮一律用丁砖砌筑,在砖垛、狭墙等工序中,应按照标准方式规范砌筑;加大对摆砖搁底控制力度,砌砖灰缝应控制在8~10mm 之间,充分考虑窗间墙、砖垛处、柱边缘位置,以此确定用砖合理模数;在进行混水墙砌筑期间,要重点做好现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工作,明确质量标准,要求其认真操作砌筑,在墙体进行砖缝搭接时,切记不得少于1/4 砖长。在此期间,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分散使用断砖,搭砌长度应不低于25mm[4]。
3.3.3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针对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墙体,利用钢丝网片,对混凝土框架与砖填充墙等进行连接与加固处理,减少裂缝产生;对于窗台竖向裂缝的控制,需要将砌体配筋砌筑在窗台下,起到加固与稳定效果;做好屋面檐头处保温层的厚度控制,在完成顶层砌体砌筑后,及时进行隔热处理,避免长时间受到日照射温差变化,导致顶层梁板结构出现收缩或膨胀现象,保证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在进行保温层、结构层材料铺设时,应在女儿墙、保温层、结构之间留设适宜的温度缝,并对女儿墙的墙根位置进行加工处理,减少裂缝产生。
3.3.4 填充墙体空鼓改善
加强原材料质量把控,所有砌体材料进入现场必须经过检验,确认合格后安排施工作业;根据工程规模与结构特点,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作业,在砌筑期间要保证砌块湿润度适宜,切记不得对砌体用水冲淋;在抹灰操作前期,要保证附着层清除到位,浇水湿润后进行整修处理,直至平整状态[5]。抹灰操作中将界面处理剂涂刷在基层表面,以此起到延缓、阻止墙体吸水能力的效果,并未将钢板网挂在不同的基体材料中;对于基层处理,要因地制宜,妥善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一般常见的有:刮糙处理、素水泥浆、108 胶水泥浆等;为避免抹灰层出现收缩裂缝现象,要求通过分格施工方式,层间分格、竖向分格的面积应在20~30m2最为适宜;利用专用剔槽工具敷设电线管,剔槽深度、宽度保证与线管相互吻合,在完成敷管处理后,利用钉子、铁丝等工具,在管槽两侧进行扎牢处理,将钢丝网片覆盖在管上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操作工序后,现场应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加强抹灰厚度与间隔时间的控制。
3.3.5 砂浆饱满度控制
为保证砂浆饱满度满足实际施工标准,应及时做好砌筑砂浆和易性改善处理,若砂浆存在泌水情况,要对砂浆稠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应保证灰缝砂浆饱满度合格,增强砌体结构粘接强度;针对砌筑期间应用到的蒸汽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在操作前期的1~2d 进行浇水处理,保证其湿润度始终,加强含水率控制,一般在10%~25%最为适宜,期间要禁止干砖上墙,这样做是防止砌筑砂浆出现早期脱水现象,进而对整体结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砌筑操作要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统一采用“三一”砌砖法,避免铺长灰而导致产生低灰空穴或摆砖砌筑,进而影响灰浆饱满度;砌筑操作流程保证规范合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要求铺满口灰,随即进行刮缝处理[6]。
3.3.6 预制构件
第加强工序检查,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报验验收,模板尺寸不合格严禁浇筑混凝土;第仔细研究图纸尺寸,对现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第,加强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控制,不应小于28d;第,预制构件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按照品种规格堆放整齐,按照施工图纸规范作业。
3.3.7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或锈蚀
若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存在钢筋漏放、错放等现象,导致配筋砖缝砂浆饱满度不达标,年久钢筋遭到严重腐蚀失去作用等,要及时采取有效防止措施进行防范处理。具体来讲,应将配筋端头从砖缝处露出,作为配筋标志,方便后期检查;配畴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并在砌筑时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上下各有2mm 保护层为宜);钢筋网片应刷水泥净浆后放在砖缝间,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都要用砂浆填实,防止铺灰砌筑时砂浆掉入竖缝;应使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切记不得使用干砖砌筑。
3.3.8 砖砌体脱皮
针对存在酥松脱皮现象的砖砌体,应做好脱皮原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手段进行处理:①酥松脱皮不严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不大的砌体部位,可通过表面修补法剔除酥松部分,相继开展清洗、浇洗、浇水洇湿等处理措施,并按照1:3 比例水泥砂浆,做好墙体修补处理;②若脱皮现象严重,对高层建筑本身强度与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要采取局部拆除重砌方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7]。具体来讲,在完成酥松砌体拆除后,利用高强度等级的砖、砂浆等材料,重新开展砌筑作业,以达到砌体建筑稳定性要求。在做好砖砌体脱皮应对处理后,后期养护工作应及时到位,合理控制砖砌体温度,避免内外温差导致二次酥松脱皮现象的发生。
为有效控制质量通病,确保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的整体建设效益,应积极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避免质量通病形成造成严重损失。
第一,编制质量通病防治计划。工程项目开工前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编制质量通病防治计划,明确工序安排、工序与技术选择、交工期限、工程变更等标准要求,制定质量通病防治与处理规划,始终坚持“五要”规划,即:目标要明确、项目要具体、措施要可行、责任要落实、实施要认真,根据砌体结构工程规模、结构特点以及建设标准,编制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强调层层落实。
第二,强化图纸会审,实现质量通病的有效规避。各施工班组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深入分析可能会出现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根据质量通病类型、形成原因、影响力等,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及时提出改进设计建议,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提前制定质量通病防治与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强调质量标准,适当创新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强化现场质量控制,①各工序控制点实施;②加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现场人员的协调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合理安排材料设备入场,根据施工量合理安排现场作业,提升现场操作水平;③定期开展质量抽查,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重点查看关键施工环节的工序安排、施工流程以及操作方法,积极落实三检机制(自检、互检、专检),确保质量通病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另一方面,质量检查。①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加工件等进行检查验收;②工序质量检查与验收,查看是否存在不妥之处,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做出调整;③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④单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要求操作人员参加,切实做好书面交底、混凝土与钢筋工序交接检查、现场清理等准备工作,及时整理资料,主要包括:施工记录、自检记录、质量评定记录等。
第四,引入BIM 技术,搭建虚拟化建筑信息模型,全面反映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架构,准确掌握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标准以及重点要点,借助BIM 技术的可视化、虚拟性等特点,为工程建设及质量通病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建设期间要重点关注的话题,关系到工程整体建设进度、质量以及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内容结合高层建筑砌体结构工程项目的实际规模情况,根据本工程的主要特点,对常见质量通病进行具体分析,根据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提出几点相应的防治策略,主要内容有:砌体强度控制、完善组砌方法、砌体结构裂缝控制、填充墙体空鼓改善、预制构件以及砂浆饱满度控制,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通病防治保障措施,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监管,略有不足之处,还望相关同行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