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 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石。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 更应该受到人们重视。“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家庭还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有助于拉近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很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让家长更加翔实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幼儿园及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当前,家园共育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家园共育的重要践行者,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也成为教师和家长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我针对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展开研究,旨在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
我园在家园共育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展幼儿兴趣爱好,培养幼儿思想品德,促使其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步形成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幼儿园每月开展一次家园共育主题教育,如中秋主题活动、劳动节主题活动等,通过唱歌、游戏、舞蹈、绘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通过开放日活动,引导幼儿和家长在参与社会实践、亲子游戏等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寓教于乐,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组织家长参与学生自主用餐活动,家长与幼儿教师一同布置幼儿在园用餐环境,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点心、水果等餐品,独自完成用餐与餐具整理。实践证明,家长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从来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写满“立德树人”的标准答案。当前,德育工作的空间和途径在不断拓宽,德育无处不在。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到实践育人,都需要教育人在真实生活中提交鲜活的答案。家长委会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能够协助幼儿园开展好家园沟通工作,进一步促进家园合作,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幼儿园可以在家长中选派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改革,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协调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协助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幼儿家长的智慧和才能。同时,家长委员会也可以参与幼儿园重大教育活动的确定与实施过程,拥有向幼儿园献计献策、指出幼儿园活动问题等多项权利,以家长的视角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之,依托家长委员会做好家园共育和沟通,不但能够促进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有序地开展,还能够为幼儿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方向,让幼儿园实现更好的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段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完整良好的幼儿教育并非局限于幼儿园内,更应该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因此,与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立家长课堂的方式,邀请幼儿教师和教育专家开办讲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分段、有所侧重地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和家长分享有价值的育儿方法。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可以围绕“给幼儿一个想象的天地”“培养良好习惯,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基”等主题展开活动;针对中班幼儿,可以围绕“大爱无言,静待花开”“守护幼儿健康成长”展开;针对大班幼儿,可以围绕“传承好家风,培养好礼仪”展开。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主题指导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充分了解教师的教育主张及要求,从而信任教师的工作,密切联系和配合,奠定家园共育“平等、互信、互谅、互解”的工作基调,同时也能让幼儿在家中得到正确的教育指引,家园共育确保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显著提高家庭教育引导及家园共育的工作效果。
总之,幼儿的成长如果仅仅依赖教师个人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家园共育”“家园共建”,共建家园共育的美好未来,才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家园携手则需要幼儿园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真诚的态度进行坦诚沟通,才能够赢得家长的认可,促使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的相关工作,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文/纪萌)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分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实现家园有效沟通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加强家园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家长与教师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各自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帮助家长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家园沟通才能更加顺畅和有效。幼儿教师应致力于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以建立平等的家园沟通关系。首先,面对部分家长不认同或不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做法的情况,教师应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作为沟通的首要目标,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并与他们在家园共育方面达成共识。其次,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是因为站位差异造成的,要注重帮助家长调整看待幼儿园教育的视角。再次,针对理解但难以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家长,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在沟通中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并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以此达成互相理解。最后,要争取获得幼儿的喜爱,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例如,通过肢体动作或语言等向幼儿展现师爱,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沟通的积极效果,教师应在平时的家长工作中做到多发现,多思考,多总结,积极拓宽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沟通渠道作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一是开展多种亲子互动活动,促进家园沟通交流。亲子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家园沟通。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亲子同游、亲子同做、亲子同演等活动,让其成为建构良好家园关系的促进剂。在组织亲子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和家长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增设亲子交流环节。同时,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即时沟通。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媒介,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及时、便捷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沟通效果。三是借助“温情对对碰”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园指导。“温情对对碰”是促成教师与家长单独交流的活动,它侧重于教师与家长双方专门针对幼儿的某一现象或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有备的深层次的教育交流,交流主题鲜明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温情对对碰”活动在家园共育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交谈时机,注重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在交流教育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等等。
沟通是一门艺术。要在家园沟通中全面反映幼儿的在园情况,与家长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沟通技巧,提升沟通效果。一是单独交谈,保护家庭隐私。教师在向家长反映幼儿情况时,应尽可能地提前和家长约好进行单独谈话,保护幼儿和家庭的隐私。二是先扬后抑地反映幼儿情况。在与家长沟通时,先要肯定幼儿的进步,再耐心诚恳地指出问题,最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换位思考,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换位思考是与家长沟通的制胜法宝。幼儿在园情况往往是家长最关心的,因此教师要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幼儿的表现,从而在家园沟通时能够就家长关心的幼儿情况给予全面、细致的反馈,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负责。四是遇事态度要诚恳,不能有所隐瞒。幼儿天性好动,在园期间难免发生磕碰,对此,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诚恳地向家长说明情况,以获取家长的理解与宽容。五是切忌没有原则,随意对家长进行承诺。在开展家园工作时,对于家长某些不合理要求,教师应明确拒绝并说明理由,切忌没有原则,一味地讨好、追随家长,使家长因此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幼儿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沟通。家园沟通需要教师从“心”出发,本着互相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理解支持的沟通原则,主动与家长架构起家园沟通之桥,开辟一条能更好促进幼儿发展的家园共育之路。
(文/金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迅速行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病毒类型多变且复杂,疫情在小范围内反复暴发并非没有可能,为此幼儿园在疫情背景下采取封闭式管理成为常态。在该管理模式下,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互动被阻断,家园沟通面临挑战,家园共育模式也需要进行新调整。在这一特殊时期,做好线上家长工作不仅重要且极为必要,这是顺利开展家园共育的现实需要。
为家园共育提供必要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家长可以随时入园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但疫情暴发后,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相关信息及时和家长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基于这个角度,做好和家长之间的线上沟通交流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够为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提供必要支撑。
满足家园共育的新要求 幼儿居家学习期间,家长除了要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还要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如果在此期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还会向教师请教,也就对家园共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就需要教师耐心解释,做好与家长的线上沟通交流工作,确保家长工作有序有效,以满足家园共育的新要求。
及时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居家学习期间,家长遇到各种教育问题都会向教师请教。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做好和家长之间的线上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而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仅仅依靠教师或家长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好线上家长工作,强化线上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组织相关学习 组织开展线上家长工作需要借助网络载体得以实现,同时还涉及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基于此,幼儿园应积极针对线上家长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这是确保线上家园共育有效性的前提或基础。
创建班级群 疫情防控期间,遇到幼儿无法正常入园学习的情况,为确保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师可创建班级群,将教学任务及相应要求整理后发布在群内,要求家长带领幼儿进行学习;在幼儿能够入园而家长不能入园时,借助班级群也可以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线上交流,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出现的问题借助班级群集中向教师反馈,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努力。
开设线上家长会 组织召开线上家长会,通过视频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在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还能够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消除了家长焦虑心理。再者,对家长的线上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在线解答,从而拉近家园关系,形成良好互动,共同推动家园共育。
开通线上家长“开放日” 疫情背景下,基于做好线上家长工作等需要,幼儿园可以开通线上家长“开放日”,通过这种方式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分享给家长,确保家园沟通更为顺畅。借助线上家长“开放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重视和参与幼儿教育,并解答家长有关教育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线上家长“开放日”并非一次性活动,需要构建、形成长效机制,并注重发挥其作用,这也是开展线上家长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线上亲子活动 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对此,幼儿园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在线上亲子活动中,幼儿除了能够获得家长的鼓励,还能收获来自教师的认可,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勇气面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为确保特殊时期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注重开展切实有效的线上家长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当然,在开展线上家长工作时要注重优化工作模式,结合幼儿实际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这是确保线上家长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文/葛秋月)
“双减”政策落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的模式与思路,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幼儿园必须摸索出新的教育方式,家长也应改变传统教育思路,以“去小学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家园联动优势,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实践活动,以全新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充分展现自身的成长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有规律的良性成长与学习。
家园双方的共育意识相对缺乏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许多家长过分依赖幼儿园教育,导致教师协同家庭开展多元化教育受阻。这种单一且片面的教育,导致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逐渐僵化,难以获得全方面发展,无法调动幼儿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导致家园共育策略始终无法高效开展。
家园共育双方的位置关系不均衡 在当前的家园共育工作中,更多的是以幼儿园为主体,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并且小学化倾向严重,不仅导致幼儿园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还使得幼儿在成长方向出现偏差。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就处于观望状态,对幼儿园的决策无条件地相信与服从,这使得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价值越来越淡化,不仅使家园共育双方位置关系的不平等,更不利于家校合作,甚至使得家长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家长“减负”意识淡薄 尽管“双减”政策已经落地,但是大部分家长育儿观仍未调整,仍然抱有“望子成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这些思想让家长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学习上的负担,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虽然幼儿园在向家长宣传正确育儿观,告知他们不要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学科类知识的时候,家长曾对自己的育儿方式有过怀疑,然而在铺天盖地的培训广告鼓吹之下,这种怀疑又很快被打消。家长总是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而少了一些学习的过程,少了对于正确育儿观的认可。
教师和家长要以“去小学化”为导向开展幼儿教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家长会过分看重孩子学业成绩,以至于在幼儿阶段就向孩子灌输小学知识。对此,以“去小学化”为导向开展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因此,教师要将注重激发幼儿兴趣的教育理念深入各个教学活动,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每日育儿知识分享会”“一周育儿知识分享会”等活动,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正确教育孩子,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共同做好引导幼儿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工作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关注教育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当前,电子产品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眼花缭乱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充斥在幼儿周围,这无疑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发现,一些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已经因为长期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而近视,很多幼儿也对动画片、电子游戏、手机App 极为上瘾,面对这样的情况,幼儿教师有必要组织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可以引导家长给幼儿设置一个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限制。同时,要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一些远离电子产品的亲子互动,如可以在幼儿园内开展“亲子大闯关”“亲子森林运动会”等趣味游戏活动,将幼儿的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户外活动,这不仅能够预防幼儿近视的产生,还能够在这些户外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去小学化倾向”为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家长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教育中“去小学化”还不明显,忽视了对幼儿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等。《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作为幼教工作者,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曾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园在家园共育中充分发挥家园两种教育优势,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育活动之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教学目标及活动安排等,并引导家长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教育中明白“去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性,让家园共育高质量开展。
家长加强培养正确的育儿观念 作为家长应当多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孩子是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家长应努力学习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积极阅读老师推荐的有关如何教育幼儿的书籍,这些书包括了《爱的艺术》《家庭中的儿童》《父母效能训练》等,从中学习幼儿教育的方法,并尝试把这些观念和方法应用在实际当中。
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园来说,孩子的健康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沟通与交流,在家园共育中共同探讨科学的育儿方法。教师要呼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在与家长沟通中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也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活动方式,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文/谷红颖)
“互联网+”家园共育以发展幼儿核心素养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搭建管理、学习、统计等各类信息,并逐步进行整合,以实现家长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实现家园共育系统化、常态化。
搭建家园共育云平台,能够实现家园之间及时沟通。在推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构建并完善分年级、分学期、涵盖所有事件节点和时间节点的家园共育体系,实现沟通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幼儿园可以借助家园共育云平台有序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和交流幼儿教育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实现及时、高效家园共育。例如,“校讯通”就是一套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及时向教师提出建议或反映问题,可以使家园共育更加及时、快捷、方便、有效。
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服务对象是幼儿家长,因此其搭建要以促进家园共育的角度进行准确定位,要能够服务家长,满足家长的需求。首先,为了扩大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教师应积极向家长介绍园所微信公众平台在实现家园共育过程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给予充分关注,并为家长寻求最方便、最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广泛性和交互性上。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要科学规划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相册小程序将班级发生的事情以照片的形式发表在班级群里,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游戏状态,有需要的家长还可以下载下来。只有家园双方共同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家园共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不能只是单向向家长输出信息,也应该收集家长的疑问、关心及反馈。例如,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学习期间,我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了《幼儿居家家长调查问卷星》,设置了幼儿的情况、家长的情况、幼儿在家有哪些活动等问题,通过家长的填写了解幼儿和家长的情况,再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居家活动》,让更多的家长从中获益。
围绕幼儿园开展的相关活动,针对幼儿在家出现各种教育问题,教师会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内容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以幼儿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进行案例分析和个案指导。例如,在家长微信群中分享相关育儿文章、方法,向家长传输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达到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的目的,让教育不再盲目。内容可以包括适合中班听的绘本故事、与同伴相处争抢玩具的行为应怎样解决、亲子育儿系列研修微课、幼小衔接系列研究微课等文章或公众号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或事例节选,应该尽量以幼儿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作为切入点,选送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达到最佳的推送效果。
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入家园共育是顺应当前社会和科技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需求、提高家园共育实效性的新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待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学前儿童教育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文/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