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 江西南昌 330046)
生鲜类商品是目前我国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经营的主要品类之一,其主要包括蔬菜类、水果类、肉禽类、水产、蛋品、生鲜礼盒。目前,我国超市生鲜类商品面临着损耗大、保鲜困难、成本高三大难题。由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超市已经步入微利时代,部分超市利润甚至不足1%。与此同时,大部分生鲜类商品在运输过程中都会损失10%到15%。此外,一旦零售商管理不善,还可能会损失掉另一部分利润。据相关统计,生鲜商品的损失与库存和运输时间成正比。为了减少利润损失,需要缩短库存量和运输时间。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供应链优势,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成为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国超市在生鲜类商品的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以下特殊问题,进而给目前超市实施生鲜类商品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前,超市销售的生鲜类商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商品保质期短,管理不善容易变质。这种特点要求单次采购数量少、配送周期短、商品动销快,从而限制了商品的采购范围和采购数量,同时对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要求;二是商品季节属性强。这一特点源自于蔬菜类、水果类、肉禽类、水产、蛋品的生长特性及生产周期,产品一旦投入市场,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销售,难以与超市的平衡管理相匹配;三是区域性特征明显。尽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很多生鲜类商品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但由于物流运输时需要保鲜物流费的增加导致商品成本增加,网上销售时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地域性特征决定了某些保质期短的生鲜类商品仍局限于在特定区域销售。以上三种生鲜类商品的特性,极大地制约了零售商对生鲜类商品供应商的选择,增加了商品采购的难度;四是价格的波动性。价格的频繁波动使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变得不确定,而且由于各环节的价格、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从而对企业联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生鲜类商品的物流流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贮存、处理、配送。在零售商的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面临最优的技术保证与管理。因此,企业的物流状况将直接影响零售商的利润。在技术相对先进的国家,从采摘、运输到零售渠道销售,是一个质量持续提升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系统的利益共享,而利润微薄的零售商可能无法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分享,这主要是由于新鲜食品的采摘、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撑。
实施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更高的组织成熟性,而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上的企业大多具备独立的市场运营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生鲜类商品方面,情况就发生了严重变化。首先,生产商(尤其是小型农户)难以融入零售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其次,规模小、市场运营能力弱的生产商在整个生鲜类商品的生产商中占较大比重。这类生产商一旦和零售企业合作,其产品供应的不稳定性可能给零售商的稳定经营带来许多麻烦;最后,我国目前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和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较少。在我国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生鲜类商品的流通体系也未得到有效搭建。
构建并优化生鲜类商品快捷、有效的物流和分销网络,要尽快建立新的生鲜类商品加工和配送中心。新建生鲜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作为各大公司的必经之路,其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从生产基地采购原材料,减少中间环节,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新建的生鲜类商品加工和配送中心可以扩大采购规模,从而实现部分生鲜类商品从原产地直接到全国范围内的采购;二是促进生产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在缺乏生鲜类商品加工和配送中心的情况下,各个门店要想制定出统一的生鲜类商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各个门店内实施,不但难度较大,而且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因此,新的生鲜类商品加工和配送中心将解决外部标准化不足的问题;三是能有效地控制并减少连锁门店的存货和亏损。对于新鲜、易变质的商品,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好每一家门店的存货,是其重要的一环。如果缺乏调节,单店的安全库存和最低定货量较难确定;四是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投资。大型综合超市的新设备通常要占据三分之一的资金,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投资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若能设立生鲜类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可将部分预处理流程的设备进行集中投资,避免设备的超负荷使用[4]。因此,生鲜类商品配送中心能够有效调节农产品与各连锁超市鲜菜区的物流关系,并将其作为核心,延伸至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从而实现生鲜类商品供需双方的资源再分配,达到更加合理、高效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高效的供应链不仅需要与客户进行交流,还需要能够迅速、准确地反应用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如果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流的支持,就很难实现高效的顾客物流。因此,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交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减少企业内部的价值损失,实现企业的总体优化,从而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建立公司的对外供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公司与其所依靠的固定供应商和顾客的交易过程及商业信息的管理。此外,还应建立供应商服务平台,使其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备货与供货提供依据。
生鲜类商品具有很强的易腐性,对生鲜类商品进行有效预测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而生鲜类商品由于其市场的不确定性,大量采购会造成存货积压,增加损耗,而采购不足则会造成缺货,失去商机。供应链管理需要有效地预测市场需求,利用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销售量,并对现有库存进行分析,保证库存和采购达到均衡。首先,要对日常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投入一定人力和财力去追踪和分析以前的预测偏差。其次,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收集供应商关于准时供应、延迟供应、平均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标准偏差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购量和库存量,逐步减少滞销和缺货造成的损失。
从整个供应链构成来看,生鲜类商品的采购、冷链运输和配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借鉴国外的直接采购和定购模式,掌握生鲜类商品特性,减少采购中间环节,采购人员与农户直接进行对接,挑选出最好的原料,通过物流运送到目的地;其次,采购人员需要对本地潜在客户生鲜类商品的消费习惯进行全面调查,了解顾客偏好,提前与产地进行洽谈,通过准确预测与精准投放,确保在顾客味蕾打开之前,喜爱的生鲜类商品已进入市场,优化顾客购买体验,提高服务能力,促进企业提升利润。一方面,订单农业是提高零售企业采购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当地消费特点,适时与农民签订订单、订立合同,既解决了市场的后顾之忧,又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保障了原材料品质;另一方面,节省了采购人员到各地区采购的时间,确保生鲜类商品的新鲜度。目前,电商平台的B2C销售模式正处于火热状态,通过直播方式将新鲜的原产地特产销往全国。这是一种由原产地直供消费者的直销方式,减少了商家采购环节,使商品价格更低、时间更短,但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退货维权困难等问题。
生鲜类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对保鲜性能有较高要求。现代冷库运输技术并不只是简单的冷藏、冷冻等。实时跟踪运输路途、车辆信息和环境影响、鲜度监测、湿度控制、冷藏库温度的远程控制,是保证生鲜类商品质量和口感的关键。物流运输手段日益丰富,从货车到高铁、飞机,冷藏设备和技术保证了生鲜类商品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快捷配送,实现了与物资采购数据、运输调配平台的有效整合,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合理调整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掌握生鲜类商品的质量与品质状况,保证“采购得出,运输得快,保质得好”。高科技的应用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提高,但冷链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由于物流技术不足而造成的食品受损。在提高物流信誉和企业营业额的同时,促进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大型超市、平台团购、直播带货等不同的销售渠道,造成生鲜类商品在配送环节品质保存能力技术与物流冷链运输差距较大,不仅体现在分拨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冲刺环节效率低下,而且存储点设施配备与仓储技术不足。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一套统一的交通工具,并在新的冷链物流中设置合适的储藏点。在探索生鲜类商品代存、保鲜服务的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对接和反复确认,根据保鲜需求、保质期、价格等因素确定收费区间,进而促进保鲜设施合理配置和资源全面高效利用。在食品配送的各个环节中,由于货架寿命短、适合人群比较特殊等原因,对配送各个环节都有更高要求。
鉴于我国现有生鲜类商品的特点,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对其进行供应链管理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要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导致交易各方之间的相互猜疑,从而影响了交易效率,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为此,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市场的治理,建立健全诚信经营的市场秩序。
其次,加强对生鲜食品经营主体的培训,努力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跨区域、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农业集团。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对专业从事农产品的现代物流企业进行改造、培育和壮大。同时,根据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大型食品业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逐步建立现代企业体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最后,继续完善农业流通基础设施。农产品流通设施是连接城市和农村地区农民生活的纽带。通过公路建设,改善储存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加快建立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在建立健全物流体系的同时,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网络。此外,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给予一定优惠,鼓励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
零售企业应该衡量自身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选择适当的供货商,形成一个具有长远利益分享的战略联盟,使买卖双方能以较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大利润。为了满足消费者期望的新鲜、安全的季节需求,应尽可能地减少生鲜类商品供应链的各个中间环节。但由于产地的分散,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次或多次损耗。在此基础上,连锁超市应积极推进新产品进原产地,减少中间环节,既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促进与供货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鲜类商品新鲜、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加大了生鲜类商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难度,而且对易腐品的传统研究仅限于只注重商品变质率对商品“数量”方面的影响,较少关注变质率和产品供应方面对商品质量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生鲜类商品供应链的特点及生鲜类商品变质率与生鲜类商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变质率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型,并积极发展现代冷链物流运输技术,促进供应链视角下生鲜类商品物流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