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殷敏敏
(1.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2.常州励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生态环境是人们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针对各个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同时确定在项目正式投产前以及后续建设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可能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以上评估,得出准确数据信息,从而指导后续生态环境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需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针对项目所在区域做好中立的评价;其次,结合评价结果提出具体可行的处理措施,以此来减少生态环境的威胁;最后,需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监管机制。但是,项目所在的环境和区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新规划与调整,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土地负荷,并在以上内容实施的基础上,同样给地区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指的是通过预测和识别的方式,针对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判断,然后把握以上问题特点,针对性地制定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在城市在规划中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的规划同样涉及到了诸多区域的规划与调整,并相应带来了生态环境功能的改变。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能指导城市在人口、经济以及土地等多个方面的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其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样可有效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实践中,需先行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环境保护意识指导各项工作,并能针对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准确反馈。对比国际发达国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生态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这就导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保意识,并在诸多企业项目执行中,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工作。因此,更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对当前现状进行改变,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新形势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先行在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实施时做好初步的检查与分析,重点针对其中的环境污染因素进行考量,然后结合环境特点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实现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的整体性优化。其次。针对企业做好针对性检查与整顿。其中,尤其关注企业项目生产建设中存在的违反环境规定的行为,需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并在研讨,并在详细讨论的基础上,由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整改。最后在对其进行治理后,也需要做好项目的长期跟踪和调查[2]。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并促进源头治理工作。具体来看,传统化的传统环境保护模式,往往是针对污染区域进行调查,然后找寻出污染区内的污染源,从而对污染的源头进行综合性治理。因此,如果在项目建设中发现了漏洞的存在,则需要企业及时予以停止生产,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避免影响当地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也需要同步做好创新,在创新基础上,打破传统环境治理工作的局限性。其中,基于早期环评工作落实进行分析,通过更早的环评工作力量辅助,能在企业项目建设中形成更加完善的计划,并通过相应技术的支持,针对项目建设期间的各项污染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如污水排放问题等。
另外,在新形势下,需要认识到传统模式下空气污染和污水污染问题往往存在着不可逆性的特点。这就表明,当时一出现污染问题,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对其进行治理,并且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较小。而在实际处理中,如果依然排放污染物,则难免会对环境治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在精准做好环评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多影响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控制提供有利条件,也减少了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工业企业生产建设中,煤炭资源往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煤炭资源燃烧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并因为受到技术工艺因素影响,在煤炭资源燃烧不充分的基础上,同样会伴随着一氧化碳等更多有毒有害气体的排除。
现代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环评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也是先导工作,是后续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在环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对污染源进行判断,并对污染并对项目地污染问题进行全过程把控,在项目建设中,提供明确、合理的计划。同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也能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调查和预测问题的有序运行,然后可以将结论反馈至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环节,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下,对环境不利影响进行降低[3]。
其中,从广义角度来看,环境评价主要是一种促进环境健康和构建可持续经济氛围的社会法律制度;从狭义角度来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我国各个地区的环评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通过需重点做好分析与预测工作,重点把握各项项目在建设期间可能会对当地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把握以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处理措施。目前,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续推进,进一步优化了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的效果,并同步实现了环境污染问题事先预防与管控的目标,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形势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问题便是不能保证及时的项目环境评价,这就导致很多项目在未批先建的情况下,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不能针对项目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隐患进行排查,便盲目开始动工,甚至部分项目已经处于接近完工的状态。同时,从这些项目建设的角度来看,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获得更高效益方面,导致项目建设期间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技术手段,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
我国虽然在当前出台了一些环评法律法规,不过从环评工作落实具体情况来看,工作时间落实期间,仍然是以工作服务费收取时决定的。这就导致更多项目的负责人员会拖延环评资金的支出,从而在资金不及时的基础上,打击了环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环境评价不够及时的问题,使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从我国目前工作人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看,其所参照的评价标准往往是相关导则,但是这些导则以及其它标准中的内容往往缺乏明确的定义,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其中涉及到的另一些部分,也不能对评价标准进行确定,这就使得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能得到明确标准的指导。
例如,在项目建设期间,针对项目所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时,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往往难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而在项目周边地下水质等级进行划分时,同样没有形成明确的划分依据和具体标准,这就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能对地下水进行明确的等级划分,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环保新形势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公众一方面是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受益人。是否做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始终影响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下环评工作情况,普遍缺乏公众参与,导致在后续规划时很容易出现与公众生活的矛盾,甚至是引发诸多环境纠纷,也激化了公众与建设方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公众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少公众参与,不能收集和整理更多公众意见,这也严重影响了环境建设的效果,并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力度远远赶不上当地经济增长的速度[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评机构和环保部门是主要的负责部门,但是从以上部门工作来看,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的不够合理、不够准确。
具体来看,环评机构和环保部门往往伴随着各种利益因素的考量,建设单位与环保部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交叉。这就使得环评机构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不能保证其执行的严谨性,并在受到建设方影响的基础上,破坏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现代建设项目建设中,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中的负面因素往往也会由周边居民所承担。因此,这就需要重点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能把握好广大民众的认识,确保在环评工作全过程中,均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参与,体现群众力量。
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其中,最基础的是进一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宣传,使广大民众可以在部门宣传的指引下,逐步认识到环评工作的意义,并能自发地参与到环评工作中。但同时,也需在环评期间,一并针对群众参与方式予以转变,结合不同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参与渠道,并保证公众参与全过程的公平与公正性。
其次,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整理和倾听公众的建议,并对公众的建议进行及时反馈,然后提炼出其中具有合理性的部分,针对性地制定后续工作计划,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项目建设给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环保新形势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果出现了不及时或者是市场活动混乱的问题,则必然会影响工作效果。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市场监管,并针对性建立与之对应的监管部门,通过监管部门切实针对各个辖区内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巡查工作,尤其要减少未批先建情况的出现。另外,增加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企业监管力度提升,不断调动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工作人员出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不及时的情况。
最后,相关部门需同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指导下,针对恶意降价,或者是租用资质等环境评影响评价机构进行严厉惩治,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市场氛围。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部分地区的开发部门和环境保护审批机构往往同属于一个部门,这就导致在二者间关系密切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审批机构工作落实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从而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环评工作成果。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工作,并针对存在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不合理内容进行及时修正。之后,在进行报告审核时,同时把握好项目的可行性,应当从客观角度切入,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各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考量。最后,在项目建设期间,一定针对项目做好跟踪监督,可以为后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具有关键意义。
环保新形势背景下,针对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需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环评工作的内容与指标,并能对其中各项影响因素做好分析与判断,然后在明确指导下,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做好环评体系的整合,应当在环评体系中呈现出不同等级,体现出环评工作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价值。
进一步做好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态标准、影响强度、环境敏感地区等。通过以上数据信息的整合,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在具体数据信息收集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建立完善数据库,并达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的效果。
在排放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并对总量控制和其它环境保护制度同步做好考量,从而在网络技术辅助的基础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其中,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中,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执行方式、管理模式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的调整。同时,也能把握好国内和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现状,对其中重点与难点进行把握,然后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方案,确保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稳定、有效推进,这对于实现预计的环保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