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策略

2023-04-05 06:46:26浙江象荣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胡渊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受众

■ 浙江象荣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胡渊博

当前,互联网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其作用下,让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使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让新闻媒体成为从材料编辑、编写拓展为“文字+图片+视频剪辑+内容宣传”的综合性媒体形式。在这个发展趋势下,传播信息方式逐步升级转化,迫使电视新闻行业也寻求更新的发展角度,更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渠道。通过融媒体的充分发展,借助不同的媒介载体,新闻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新闻的传播途径在不断地拓宽、新闻传播的受众越来越广、电视新闻行业的前景越来越好。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让通俗的传统接受方式变得更加新颖独特,使电视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和受众能够及时地沟通,增加了更多互动的可能性,让新闻媒体的受众逐步演变成了新闻媒体的传播者和扩大者。新闻工作者不再是某种特定的职业,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紧密。通过互联网使信息和舆论有基本的走向,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目的。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信息载体传播者的记者,随着行业的转型,也要不断做出调整。通过他们引导,让新闻事件变得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在新闻网络化、舆论化的环境下,需要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坚持自己的立场,传播社会温情,推动社会正能量的发展。

1.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现状

在融媒体环境背景下,无论是从知识能力,个人素养还是技能创新都对记者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记者随着时代的转变也受到了一些行业冲击。需要在新旧之中做出改变。不仅要转变个人观念,还要做好创新发展。

1.1 信息更加多元化,对记者要求更高

在当前,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在信息获取方面给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甚至可以不用特别关注就会被推送各类信息。而且在大数据下,互联网能够通过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推送,更能满足信息选择的独特性和私人性。更多受众乐意享受这种被服务的状态,他们能够在多个信息中,通过智能终端搜索,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正是因为如此,电视新闻以及许多电视类节目受到排挤和冷落。而且传统的新闻连接性较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在融媒体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其信息储存的时间更久,而且限制少。各大主流媒体也都借助这个平台去打造更多的自媒体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电视新闻节目。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下,对电视新闻记者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更大的考验。

1.2 电视新闻记者自身素养不够高

融媒体平台的出现和拓展,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方式的转变。受众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就能够快速地获取到信息,促使融媒体在整个媒体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也要不断创新,力求保证自己的地位。而电视新闻记者自身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工作,则会导致工作不够灵活,较为形式化、流程化,逐渐失去观众的喜爱。

1.3 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合作意识不断提高

在传统模式下,电视新闻记者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素养以后,通常可以独当一面。无论是采访洪涝灾害,还是播报国际前线的一线新闻,专业素养都可以体现个人魅力,传递新闻的力量。但当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不再是一己之力下的单纯工作,而是多人合作下的共同成果,需要新闻工作平台调动合适的和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去共同配合。无论是采访编写还是最终的报道,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只有保持合作意识,拥有合作力量,才能更好地提高新闻质量。

1.4 核心能力在变化

在融媒体盛行的时代,对记者要求更高了,不仅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提高其从社会事件中选取新闻的能力,要有新闻敏感度、新闻嗅觉。这样才能在多变的时代灵活地去应对,从而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传统模式下,新闻记者更多是传递者,受众需要通过电视机、报纸的形式知道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依赖性较大。但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新闻记者需要屏除固有观念,提高自己的“服务性”意识,并且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更新的形式,分析新闻、解读新闻,发现新闻信息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价值。

2.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影响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因素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从客观角度来说,是因为时代的改变,潮流的促进,互联网的升级,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有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受众更乐于看到多种形式的短新闻,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使自己有一个充实和放松的机会。但是也慢慢地让受众越来越“懒”,只愿意听到声音和看到画面,对于文字阅读感受更少,对于新闻采访编写的这一部分内容接受不到。从主观角度来讲,新闻目的是传播情感和能量,对于技术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它更加强调的是新闻记者的个人能力,媒体的花样形式不过是外在的表现。

2.1 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闻形式的多样化和融媒体潮流的盛行,我们一再感叹科学技术带来的力量和便利,同时思考逐渐与社会潮流拉开距离的传统传播方式,尤其是电视新闻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应仅是图片和视频的娱乐化形式,或者传递两三分钟的剪辑片段。因此为了更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地传递新闻的价值,需要新闻记者不断转变方式。

首先,在融媒体的发展下,电视新闻受众接受信息的平台发生转移,使一些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一再下降,最后只留存了少部分质量较高的节目。其次,电视新闻记者个人生存处境艰难。融媒体使传统模式的电视新闻行业感受到了寒冬,许多电视节目入不敷出,节目内策划人员、编辑人员以及后台人员的基本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许多记者无法再通过这一工作养家糊口。而且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下,更多的普通人也做起了传播新闻的工作,面对这样的竞争和挑战,传统电视新闻记者的压力倍增。最后,目前传统新闻模式受到融媒体时代的冲击,导致新闻生产过程更加复杂。而受到公众号推送、热搜推送等各种热度推送新闻的影响,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也被更多人抢占先机。

2.2 重要性

传统电视新闻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力不小,如果继续保持固有方式,一直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不敢去创新,那么电视新闻行业将不会有大的改变,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甚至会陷入困境。目前,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逐步下滑就已经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它从多个角度在提示电视新闻记者要促进自身转型,给整个行业都发出了警告和提示。所以,要想促使电视新闻行业长期发展,发挥电视新闻记者这一角色的主要作用,就不得不做出转型。只有转变自身工作模式、工作状态,主动去迎合大众对新闻获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专业性知识和能力去引导大众获取更有意义的信息,才是未来长远之路。所以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作为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途径者,必须更快地适应行业新要求,担当起更重的责任,改变自我观念,去重新看待这个职业,这对于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来说非常重要。

3.记者转型的主要措施

3.1 积极调整心态,转变工作模式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许多电视新闻记者经过辛苦的工作依然得不到良好的成果,这让许多从业者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对行业前景发展产生疑问,不断的压力迫使他们在考虑是否能长期坚守一个新闻人的初心。而新闻传播不仅仅要靠外在华丽的形式,重点是需要记者这个核心力量去引导新闻的方向,需要他们在一线收集信息,通过后期编写材料,最终成为受众接收的新闻。这个过程复杂而又快速,给新闻工作者一定的压力。但是作为新闻人一定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守住初心,自己调整心态去顺应社会,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磨炼个人的意志和能力。

同时,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新闻传播方式的繁杂性也迫使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去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因为在互联网传播下各类新闻鱼龙混杂,真实的新闻常常可能会被舆论掀翻,而电视媒体作为传播社会真实消息与社会正能量的平台,需要快速转变自身工作模式,既要主动学习和掌握自媒体的优势,又要在纷繁真假的信息中作出判断,找出真实信息并做好对社会大众的引导。更多地新闻采访者要融入采访对象中,从采访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例如在对工人以及平凡岗位上小人物采访,需要新闻记者自身多了解这一行业的辛苦和不易,最好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亲身经历一下,这样既能够与采访对象感同身受,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与他们拉近距离。保持对他们的尊重,强调地位的平等,并对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多一份感激,这样会使得被采访者感到自己被尊,采访内容也会更真实更有价值。

3.2 转变自身形象,拉近与受众距离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记者都是以正规的西装为主要着装面向观众,它能更好地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干净利落,整体呈现端庄严谨的形象。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尤其是00后、05后带来的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以及互联网催生的网红文化的影响,受众更加乐意接受轻松氛围下的信息,这就给“国字脸”为主的新闻记者打上了刻板印象。无论年龄是多少,做着同样的发型,穿着同样的着装,呈现同样的坐姿,就给观众一种严肃感。所以从电视新闻记者角度来看,首先就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因为第一印象给人留下的影响较为深刻。当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对象进行采访时,并不是调查问卷式的逻辑思考,也不是陈述观点的理性分析,而是要真正走入采访对象的心理,让采访对象可以敞开心扉,谈论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想做到真正的专业性,可以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个人喜好和相关经历,这样在聊天时会留下较为熟悉的印象。放低自己的姿态,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去融入采访,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采访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改变自身着装和妆容,多留微笑去和受众接触,逐步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进行开场,能够更好地让采访对象进入采访环境中。例如央视记者王冰冰,通过一段采访短视频让她在B站的粉丝用户直达五百万,在微博抖音等各大自媒体平台爆火,“美女冰冰”“甜心冰冰”的称呼也随之而来,更多人被她采访时甜美的微笑、轻松的着装、年轻化的聊天形式所吸引,在这个“国民初恋”的引领下,受众看到的是身穿亮黄色衬衫,带着甜美笑容的清新风,与之前新闻记者着装单一化、表情严肃化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接地气”的形式,这种形式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能够迅速拉近新闻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3.3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保持新闻初心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新闻信息鱼龙混杂,虚实不分。这种社交媒体中不断生产出来的片面的、缺乏系统化统筹的信息,成为“事后真相”时代真正的罪魁祸首。想要做出具有高度,深度和温度的新闻,需要新闻记者不断在采访写作中打怪升级,同时还要谨慎虚假、劣质信息传播,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但是新闻的时效一旦过去,很少有人来关注真相。所以目前在互联网获取信息时更要保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观念。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调查以及上线的速度非常快,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比同行落后,从新闻信息发布会和舆论把握角度,侧重引导着身份的转变,充实新闻记者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每次在发生新闻事件时快速进入到角色之中,这对传统的记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新闻调查必须要对其自身的言论负责,在融媒体时代也毫不例外,新闻调查必须依法进行,记者一定要以公正之心进行新闻调查,既防止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发生,也不能在新闻调查中搞任何的权钱交易。引入依法适用调查机制,既可以避免新闻调查时的一些错漏,同时还可以以批判性的新闻调查方式揭露事件发展的本质,从而能够充分认识到新闻调查的本质,真正地重视新闻调查,使报道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心声。

4.结语

在当前融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记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不断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更新刻板印象,打造更加平民化接地气的形象,这样可以更好走进受众心中。如果想要同时保持和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新闻记者自觉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坚守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初心。并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提升对新闻的辨别分析能力,挖掘更加有深度、有温度、有正能量的新闻内容,这样能够快速实现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提供更加有质量的新闻信息,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