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日报社:李倩
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前,人们主要通过报纸和新闻联播来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每日可获取的信息都是定向定量的,所以对内容基本没有选择权,只能“给什么看什么”。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各种APP和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异常宽阔,每日可获取的信息都是海量的,所以对内容接收有很大的选择权,真正做到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针对新闻阅读方式发生的变化,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上来,即创建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另外还要根据阅读方式发生的变化调整新闻排版方式,如针对文字类新闻,要注意新闻段落,每段保证“三行四出”,即每段文字在电子屏幕上呈现占满三行,第四行出一点头的形态;针对视频类新闻,要开发竖屏新闻,以方便读者通过手机观看。
随着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的传播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新闻业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新闻内容去中心化,传统媒体失去了“几家独大”的优势,也平等地参与到开放的行业竞争中来。在公平竞争的过程中,各类媒体各展其能,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新闻业带来了新闻内容碎片化、新闻标题噱头化等弊病。
读者对传统媒体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以传统媒体人切不可为了与新媒体竞争,一味追求新闻内容的碎片化和新闻标题的噱头化。传统媒体人要利用群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感,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可靠、及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目光,如在编写新闻标题时,在保证客观准确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吸引读者阅读;在对新闻内容进行排版时,科学组织各个板块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在给新闻报道配图时注意选取冲击力较大的图片等。
随着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阔,读者可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新闻内容,有的人偏好时事政治,有的人爱看家长里短,还有人关注行业信息,总之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偏好获取到足量的信息,新闻的受众群体类别化越来越明显。
有相同偏好的受众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很多新媒体平台就开始针对某一群体固定新闻内容和风格。传统媒体的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也要注意根据受众偏好及时微调新闻的内容和风格。如行业新闻要真实准确、冷静客观,民生新闻要语言通俗、简单易懂,消息类新闻要注重时效,言简意赅。
以往的传统媒体新闻传播都是通过某一固定版面或者在某一固定时间发表,进入融媒时代后,新闻传播和展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写视角日趋多元化,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增强。但是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都要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即媒体要发挥喉舌作用,以捍卫社会公平,揭露黑暗势力,保护人民群众为责任;二是坚持积极导向不动摇,即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以传达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思想为责任;三是坚持真实准确不动摇,新闻最大的属性就是客观准确,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注意辨别真假信息,为民众提供客观真实的报道。
融媒时代下,新闻采访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如采访方式趋于多元化、采访信息趋于混沌化、采访时效性增强等,所以报社记者要根据融媒时代下新闻采访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创新新闻采访的方式,提升新闻质量。
融媒时代背景下,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格外注意受访对象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隐私意识日渐增强,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对受访对象有个基本了解,明确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哪些问题问出来是有些冒犯的。例如在对专家学者采访之前,应提前阅读他们的著作论文,以了解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对作家、艺术家采访之前,应了解其主要作品和艺术风格;对一些公众人物进行采访之前,要事先做好功课,尽量避免敏感话题。记者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询问受访者的亲属朋友的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
融媒时代背景下,以往简单的“你问我答”式的采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闻采访工作要求,报社记者只有创新采访方式,才能提升新闻质量。对于不同的新闻类型,报社记者要用不同的采访方式,以得到最真实的事件信息。例如在报道生产实践类新闻时,报社记者采取亲历式采访方式更合适。所谓亲历式采访,就是报社记者以被访者的身份参与到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问和亲身实践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在报道不法行为类新闻时,报社记者应该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采访,一方面是对报社记者本人的保护,另一方面隐性采访能让记者得到更准确的信息,从而生成更真实的报道。
另外,融媒时代背景下,报社记者的采访途径也要创新,相比以前单一地面对面采访,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如今报社记者可以通过电子笔录、远程电话、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采访,各式各样的采访方式使采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报社记者要根据不同的采访活动,灵活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如针对突发事件的采访,如果摄像来不及,记者可以通过手机录像的方式完成采访;在采访不法行为时,记者可以通过使用录音笔录音、针孔摄像头录像的方式完成采访。
报社记者在对受访者进行采访时,要注意优化采访技巧,以便从受访者口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由于每个受访者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所以报社记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受访者采用不同的采访技巧,从而获取尽可能多且真实有效的信息。例如在采访比较健谈的受访者时,报社记者采访时以倾听为主,但当受访者所谈话题与采访主题偏离时,报社记者要及时将话题引回“正轨”;在采访情绪不稳定的受访者时,报社记者要以提问、引导为主,让受访者感受到记者的善意,从而“吐露真情”。
融媒时代背景下,各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夸大报道甚至虚假报道,这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报社记者也要坚持“内容为王”,这才是保证新闻事业良性发展的“法宝”。下文将通过对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探索融媒时代报社记者对新闻写作的创新。
虽然一味看重流量是不对的,但是报社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要重视读者心理,在保持职业操守、秉承职业精神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内容新鲜,角度新颖。新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用普通的新闻事件吸引读者眼球呢?很多新媒体平台为了流量,选择曲解事件或者无限放大事件中的某一“爆点”,这是不可取的,报社记者应该另辟蹊径,将新闻报道的重心放在事件背后,通过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故事的背后寻找到吸引眼球的“亮点”。
例如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该报道记者在发现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蹲在菜摊前拉起直线,测量菜农的菜品是否摆放整齐时,敏锐察觉到该“社会怪象”与形式主义萌芽有关,于是多方采访,搜集了大量关于形式主义的“可笑”事件编纂成文。记者运用历史视角,深入分析了形式主义为什么会形成、如何反对形式主义等问题,主题重大,亮点突出,立意深远,视角独特,议论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好的报社记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从点滴小事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有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只是简单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并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报道背后的故事,所以报道一经发出,反响不强烈,传播效果不佳。报社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能只满足于将新闻事件说清楚,还要深挖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深度。另外,报社记者还需要就所报道的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评论性内容。
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激烈争抢读者注意力的今天,报社记者要重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一个新颖独特、富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能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点进去进行阅读。若新闻报道的标题枯燥乏味,不能令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即使报道有深度,没人看的报道也是没有价值的。
例如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杨叔的脱贫日记》,该报道记者在发现杨叔的14本日记后,采用事件叙述与日记内容穿插的方式写成这篇报道,并直接用《杨叔的脱贫日记》作为新闻标题,该标题既点明了新闻内容,又用隐私性比较强的“日记”二字成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再如,获一等奖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也是通过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吸引了无数读者阅读。
体裁的创新和选择是新闻写作的关键所在。不同的新闻事件要用不同体裁的文章报道出来。融媒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通过文字来表现,还可以通过漫画、视频、歌曲新编等创新性体裁进行表现,这些创新性表现形式能够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关注。
例如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该作品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以H5创意互动的形式,展现了七年来十八洞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报道作品通过各类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行创作和传播,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纯图文或视频为主的表现形式,通过H5技术手段,将图片、文字、音乐、视频有机融合,在传播方式上利用了社交网络的转发功能,极大拓展了该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在该新闻报道发出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总点击量就超过了78.2万次。
在融媒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更偏好于那些有人情味的报道,新闻报道可以客观冷静,但不要“冷冰冰”。自2012年开始,新闻学研究开始引入“情感新闻”(affective news)的概念,将新闻的情感融入带入研究视野。
报社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注意与读者的情感共鸣,以央视新闻“时政vlog”为例探索融媒时代新闻报道提升情感融入的措施。
⑴与新闻人物建立情感关系,如在《桃花“缘”记》这一报道中,记者通过和藏民对话交流、向拉姆学习藏语、与卓玛“互认母女”等一系列行为与新闻人物建立情感关系。
⑵记者主动展现自己身上的人格化特征,如在《林海情》这一报道中,记者在开场介绍结束后吃了一口手中的苹果,这就让观众感觉到了记者身上强烈的“人情”气息。
⑶更贴近口语的语言表达,记者在进行报道时,在相对轻松的场合下,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融媒时代背景下,人们每日接收的信息太过繁多,这就导致人们很迫切地想要得到最重要、最及时的信息,微博平台为此设置了“热搜”,将当下发生的大事件及时推送到热搜顶部,并且使用“爆”“热”等标注词帮助读者识别最热门的消息,所以报社记者也要格外重视消息类报道。
消息类报道以短小精悍、信息密度大为主要特征,报社记者在进行消息类报道时,要将此类报道与“长篇大论”的其他报道类别区分开,重视消息类报道的即时性、准确性和简约性。
融媒时代要求报社记者能够以群众体验为出发点,以舆论引导为落脚点,以新闻内容为中心点,及时转变思维意识,在坚守新闻工作底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