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中心小学 游宝良
科学的作业设计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也是对学生和教师能力的考察。优化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立足新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紧扣课程主题,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生活实践,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新学的知识,复习已掌握的知识,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这就要求作业布置做到精益求精,适量且有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平衡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对作业内容完成后达到的效果做出预期判断,作业内容应该是有典型、有趣味、有现实意义的,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又能达到作业预期目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时,为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设计课堂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圈定知识范围,自己出题目,让学生当小老师,换位体验。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进行出题设计,学会开动脑筋、组织语言,能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习的活力,在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如,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一场购物纠纷,然后出示适量的关于权利和义务方面的题目让学生选择和判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现实生活经验与法治课堂知识相联系,学会了保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教师设计作业要改变以往常见的机械化的大量作业模式,适当地减少书面作业和死记硬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完成作业,加深对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学《让世界更美好》时,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针对“让世界更美好”这一主题进行实物展示或画图展示,学生通过对美好世界的期待进行文艺创作,或者寻找现实生活中让生活更美好的工具,学生在展示时互相参观和介绍自己的创作寓意。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学生也可以发表意见和学习心得。这样有趣的作业学生乐于参与,有利于发展个性、提高动手能力,达到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知行合一的目的。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层次布置作业,立足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科学地设计富有层次的基础型、提高型和创新型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既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作业中巩固知识、增长自信,又可以保证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作业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拓展,挑战更高水平的题目,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作业难度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结合各自的水平和需求选择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面对舒适区和挑战区,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比如,在学完《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型作业)在我们家乡,生日这一天寿星是要吃长寿面的,长长的面条的寓意是什么?给出“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团团圆圆、步步高升”四个答案供学生选择;(提高型作业)丽江古城、九寨沟、振成楼、布达拉宫哪个旅游胜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用选择的题型供学生作答;(创新型作业)面对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结合实际说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基础型作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创新型作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分层作业不仅包含知识点,还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点与现实的联系展开深度思考,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心理也就降低了。
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明确建议: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道德与法治内容从根本上是来自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与生活建立联系,用现实的、新鲜的社会信息作为学习素材,检验和深化教材提供的法律和道德知识,成为将道德法治教学与社会生活连接在一起的途径,增强其中具有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代性,紧扣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下明辨是非,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学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后,教师可以联系关于尊重别人、宽容大爱等社会热点和“宰相肚里能撑船”等故事,结合学生成长中的冲突与友好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尊重别人应该怎么做?哪些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请说明理由;你是一个宽容的人吗?宽容是指原谅别人的所有错误吗?如何做一个有原则的宽容的人呢?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你会经常感到后悔吗?你会对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和选择进行反思吗?进而设计“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反思中学习”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讨论。这样的作业设计联系了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达到了培养学生尊重和宽容品质的目的。学生只有完成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于一体的作业,才能真正感悟学习的真谛,思考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灵活应用知识。
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作业时,应当重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和锻炼操作能力的作业,作业既要能够吸引学生自觉完成,又要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道德法治约束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本次作业的目标,并进行适当讨论,让学生逐渐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讲故事、活动体验等方式设计作业,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在作业中不断获得有价值的情感体验。
例如,学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讲故事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介绍因不文明乘坐公交车而发生重大事故的案例。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明白这种事故不仅影响公交正常行驶,而且上升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并对违反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介绍,以提高小学生守法观念和法律意识。又如,在《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白色污染物对土地的危害、沙漠化使环境不断恶化、冰川融化导致北极熊无处安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提高。在教学《我们的国家机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扮演公安局、司法局等机关工作人员,其他同学代表群众进行咨询,扮演者解释机关的职能,并让群众提出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体会国家机构各司其职、井井有条,提高对国家管理组成的认知。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后作业:请4 人为一小组调查学校、家庭、社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几条改进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实地调查,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实践证明,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巩固知识,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内容,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现实生活素材,努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出集效率与质量为一体的满足学生学业需要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