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岐镇中心小学 辛书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被打破,小学数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作为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做题、做对题,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并解决问题,再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让教学内容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实际经验。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就显得重要且必要。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精髓,也是一座知识化的桥梁,它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能够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并挖掘数学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与策略。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找好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燃起兴趣之火。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从来不应当由“题海战术”与“照本宣科”组成,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是有灵魂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植入脑海,让数学思想在心灵涤荡,让数学思想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积蓄力量。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然难以顺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基于此,革新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在课堂实践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僵化思维,产生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渗透数学思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教学立体化、多样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趋势。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兴趣缺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止步不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唯分论”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性地运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策略虽然能够让学生学到“死知识”,却难以让学生能够“活运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且认知能力也得不到显著发展。将数学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作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让教材的“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向着具体性、趣味化与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思想,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数学思想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想要让数学思想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就需要教师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与应用,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感悟,从中提炼出教学的核心思想,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找到高效率的教学措施,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为数学教学的革新与进步积蓄能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更容易理解具象化的数学理念。小学数学思想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没有任何案例引入就“开门见山”地直接进行教学,学生便很难对其形成充分的理解,导致教学成果不佳的情况发生。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思想融入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深化,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意义与魅力。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好的教学成果依托于优秀的教学策略而存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只关注于知识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知识看思想”,找到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交汇点,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寻找数学规律、把握思想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到了正比例与反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本质上就是“函数的关系”,函数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反映出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常量教学向变量教学的重要转折点。基于此,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函数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感悟函数思想,深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为初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通过挖掘与探索把握住教材上“看不到”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从来不是以让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做好一道题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持续性、科学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自主自觉地把握数学规律。
在数学思想渗透的工作上,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同样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能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自主思考、亲身体验,才能对数学思想有更直观与具象的认识,才能将数学思维内化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圆的面积”,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圆形卡纸,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对“圆”进行“先等分再拼接”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成功地把圆转化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教师这时告诉学生,这种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就体现了数学思想中的“化归思想”。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想要让转化后的图形更加贴近平行四边形,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通过进一步操作,发现当圆分割的数量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会与平行四边形越相似,这一发现就是极限思想渗透的好时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数学思想与教学体系深入融合的标志。同时,想要真正让数学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应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理解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灵活性与深入性的发展。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否深入理解“树的数量与间隔个数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成效优劣的关键决定因素。很多小学生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都会摸不着头脑、难以下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现实出发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拿校园中的实际情况举例子,通过校园中树木的棵数与间隔数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空闲的时间亲自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绘画,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数学思想的生命力只有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利用所学知识的情景与计划,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通过实践活动转化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思路与内在经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顺应了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趋势,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思维,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小学数学课堂的进步与革新提供了内在驱动力。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重视数学思维渗透的重要性,并且树立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策略,通过深挖教学内容、强调“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应用等教学方式,让数学思想真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