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立于文辞,毁于人品

2023-04-05 02:33程应峰
月读 2023年2期
关键词:宋之问武则天

◎ 程应峰

初唐诗人宋之问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他的文辞修为传承于他的父亲宋令文。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富文辞,工书法,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宋令文官至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颇有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宋之悌、宋之逊三兄弟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亲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工于文辞,与沈佺期合称“沈宋”,成为当时的佳话。宋之问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十九岁那年,也就是公元675 年,他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武则天时代,对于宋之问而言,是春风得意的绝好时代。武则天承应贞观之势,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宋之问二十五岁时,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九年后,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与杨炯于洛阳西入阁。十五年间,宋之问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颇受恩宠。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即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武后读后,连连称妙:“真是文理兼美,不可多得呀!”遂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宋之问。一予一夺,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间接巩固了宋之问的诗名和地位。

宋之问的诗名,从唐中宗选诗制曲一事也可见一斑。公元709 年正月晦日,唐中宗临幸昆明池,命群臣赋诗,从中选一篇优秀作品。群臣不敢怠慢,吟咏之间,下笔如飞,很快就有百余篇诗稿交了上去。上官婉儿在殿前的一座彩楼上负责评判,大臣们都聚拢到了楼下,等待结果。不一会儿,纸落如飞,落选的诗稿都被抛下,大家纷纷上前辨认,赶紧藏在怀中。最后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稿还没有被扔下来。过了好大一会儿,一张纸飘然而下,大家争着上前观看,乃是沈佺期的诗,沈佺期不服。上官婉儿笑着说:“你们二人的诗,功力相当,难分轩轾,然而,你那首诗最后一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不及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颇有进取和回味的空间。”沈佺期听了,不得不叹服。

作为诗人,宋之问对当时的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不乏其例。如短歌《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闻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五言排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可以说,宋之问在律诗上的造诣是堪为称道的。

宋之问有一首《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语极浅近,意味深邃,心理描摹自然本真,熨帖入微。另有一首《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将一个遭贬谪的失魂落魄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全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两首诗都是贬谪途中所作。

宋之问虽然有出众的诗才,但他最终还是自毁于令人不齿的人品:一是图名杀人,二是谄媚逢迎,三是恩将仇报。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宋之问觉得妙不可言,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离世时还不到三十岁。

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 。这期间,宋之问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逗得武则天眉开眼笑。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倚仗女皇的宠爱,飞扬跋扈,权倾一时,连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得巴结他们。宋之问不甘落后,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结张氏兄弟,极尽谄媚之能事,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邀宠,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只是,在宋之问离开后,她对身边人说:“宋之问的确是个难遇之才,可惜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阶层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武后晚年,宋之问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召他与好友杜审言、阎朝隐、沈佺期、王无竞、尹元凯、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文士预修。宋之问与阎朝隐等多为张氏兄弟代笔,赋篇入集,倾心媚附。书成,宋之问升迁为司礼主簿。两年后,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皆遭贬谪。

被贬泷州参军没多长时间,宋之问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与王同皎等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依附武三思,不但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如此恩将仇报、卖友求荣的作为,为义士所讥,为时人不齿。

又过了两年,太子诛杀武三思父子,政变失败。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于次年迁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佺期、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

此后,朝廷朋党争立,宋之问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于公元709 年被贬为越州长史。如此宠辱无常的经历,宋之问感触良深,由朽烂陈腐的宫廷来到清新秀丽的水乡,使他心灵得以涤净,境界得以升华。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真诚歌颂了大禹治水、救灾拯民的千古圣德。他的诗歌创作也开始转入健康清新的轨道。

然而,就在宋之问开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时候,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公元710 年,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为由,诏流钦州。公元712 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起落无常、变幻难测的一生。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猜你喜欢
宋之问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宋之问巧遇骆宾王
我爱我家
居西阁者
骆宾王巧助宋之问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苑中遇雪应制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