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平
《燕子》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形象真切的描写,不仅使小燕子所带来的众多画面让人欣赏不已,而且让小燕子可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描写小动物的典范,确实具有句句是画、语语见情的独特魅力。
外形图·速写
课文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外形图。这幅图好似一幅速写,在静中显动:先写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虽然由几个词语构成,但每个词语都与画面关系密切,“一身”强调的是整体感,“乌黑”告知的是色彩,“羽毛”指向画面的主体物。再写关键部位——“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一对”在自然属性中带出了对称的画面特点,“翅膀”属于燕子的关键飞行器官,“轻快有力”说明小燕子只要一展翅就动感十足,整个画面活力四射。接着写标志性部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属于鸟类飞行的平衡器,打开的状态各异,唯独燕子能够呈现剪刀似的,因而“燕尾”本身就带有极其强烈的画面感。寥寥几笔,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把燕子漂亮、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清晰地勾勒出来,让人怎么看都觉得可爱。
课文用一个句子构成的图画中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力。燕子作为一种小动物,外形特点可写的内容多,但作者在课文中选取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燕子是大家很熟悉的表达对象,在写特点时,不是详尽描绘,而是用几个简短的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来表达,简短而富有变化,既与表达事物本身特点——燕子高度匹配,又在词语形式上各显其妙,形成了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句子的表达中“一身”“一对”“一把”像数学公式一样,在要言不烦中达到形象鲜明的目的。
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句中的表达样式,就可以有效积累这种带有速写意味的优美句式,还可以迁移运用来仿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外形。
春归图·定格
课文第2自然段的春归图是由两幅图画组成,前一幅春归图似舞台背景,后一幅小燕子的出场是主角亮相——定格在春光里。人们常常把燕子看成是春天的使者,燕归来形成“光彩夺目的图画”显然就是春归图。这幅画面是由轻风、细雨、柔柳、青草、绿叶、鲜花组成的,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加入,仿佛是点睛之笔,让春归图的妙趣像魔术师变幻出来的一样,不断呈现出一幅幅立体画。置身在如此的春光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春光的无比灿烂,更有对春光无限的依恋,无论谁都想变成一只小燕子在无限的春光中恣意飞行。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自然段中描写春归的句子更具生动优美的特色,但这个句子比较长,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才能找出表达上的特点。理解这个句子,只要抓住有拟人兼比喻意味的词语“赶集似的”,就可以达到提纲挈领的功效:先来捋一捋赶集的都有哪些(柔柳、花、草、叶),再看看赶集的阵势情形(千条万条、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接着关注赶集的结果(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之后还要追寻它们为什么来赶集(春风吹拂、细雨滋润)。经过这样的解读,最后让学生想想“赶集似的”这种拟人和比喻高度结合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表达春天画面里有静有动、有形有影、有声有色。在这种美妙的情境中小燕子的亮相会使春光更热闹、更充满生机,在“轻快有力的翅膀”扇动中,配合神奇的“剪刀”——二月春风共同裁剪春天,美妙的春光图令人目不暇接。积累这样的语言不仅要关注语言的独特形式,更要体会语言中飞扬的神采,这也是小燕子定格在春光里的最佳视角。
斜飞图·立体
课文第3自然段写燕子斜飞图。句子所写的两个突出特点非小燕子莫属,其一是“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其二是斜飞。两者结合让人在想象中明白杜甫诗句“微风燕子斜”的妙趣。从燕子轻快的飞行特点看,微风是不足以将其吹成斜飞的情形的,小燕子为什么会斜飞呢?原来是小燕子在享受美妙的春光中以斜飞来表达一分惬意、一种满足,好像是被微风轻吹而斜飞,这是属于燕子的一种飞行表演呢!还有那“叽的一声”也很神奇,人们通常用“燕语呢喃”形容说话轻声细语,“叽”显然是春光中燕子飞行快乐的尽情抒发,使画面有了特别的立体声感觉。
理解这幅画面时,需要联系下文:第4自然段的“另有几只”“在湖面上”和第5自然段的“还有几对”“在电线上”,这些自然段是分述说明小燕子如何给春光平添生趣的。从位置上说,斜飞图属于燕子高飞,有比较开阔的空域,可以自由自在地“斜飞”而不受阻碍。显然“斜飞”一词精准体现了燕子飞行动作的优雅和美妙,以此来带动这一自然段语句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用舒缓曼妙的声音读出相应的立体感。
沾水图·特写
课文第4自然段写燕子的沾水图,是课文中最富情趣的画面。句子中的“横掠”侧重表现燕子飞行之快,“沾”则生动突出燕子体态之轻盈,两相配合的效果出人意外:蜻蜓在点水时,往往让人难以察觉水面有变化;小燕子只是“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结果湖面上的“小圆晕”却不断地荡漾开去,也不断引人想象——那“小圆晕”是不是湖面笑的酒窝呢?很显然这是一个意味浓郁的特写小视频,以俯视的角度拍摄,最后聚焦在荡漾开去的小圆晕上。
课文在表达这一画面时是如何用语言体现出镜头感的呢?这需要关注其分句之间的衔接情况:在“横掠着”之后加上“小燕子”,在“那小圆晕”之前加“水面上”,就能够看得清楚分句之间表达上的省略,以领略文本语言的简洁之美,可见,作者在语句内部衔接上追求无缝对接的艺术。同时,“波光粼粼的湖面”与“一圈一圈地荡漾”既是形式上有区别的词语又是意义上有关联的词语,在句子中一前一后,使语句在整体上能够营造出一种巧夺天工的生态美,而实际上这种美的创造者正是小燕子。
学习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和自然中最美的那一刻来表现,不断经历积累、模仿、训练……
憩息图·写意
课文第5自然段是写燕子的憩息图。课文写燕子飞倦了憩息在电线上,远远望去,电线很细很细,似一种若隐若现的淡痕,那一只只机灵活泼的小燕子几乎变成了小黑点,在作者的眼里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这幅图中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这幅远景图就是一幅写意画:背景是嫩蓝的远方——村庄、山头都渐渐消失的地方,画面的主体是远处电杆之间的电线上停歇着几对飞倦了的小燕子,因为还是在远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也惹人遐思——小燕子是不是在商量歇一会儿积聚力量再来一场双人舞比赛呢?这样想远处憩息的小燕子,画面是不是更有趣了呢?
综上所述,《燕子》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非常适宜开展课文所承载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