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与金融服务创新
——以北京市为例

2023-04-05 01:28:53尹雪青
银行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种业金融服务

尹雪青

随着国家“三农”工作重心从扶贫转向乡村振兴,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劳动力、科技、土地以及资金等资源趋于集约化运作,分散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业企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商业银行如何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重点领域企业提供高度契合的金融服务,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北京种业企业以及小规模家庭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点,提出商业银行适应首都“三农”新业态、新主体和新项目多元化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

北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征

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业务

一是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格局。通过发挥各产业板块间的协同效应,实施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使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生猪产业为例,新希望、正邦、大北农等大型饲料企业的业务加速向兽药、农牧设备制造、育种等生猪养殖延伸;牧原公司和温氏公司等大型养殖类上市公司则从养殖向饲料等业务领域扩张,农业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打造统一的资源调配平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与其合作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以及投资平台等渠道资源,打造多位一体的资源调配平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对资金和实物进行统一调配,最大化发挥各板块协同效应,通过产业链融资,有效控制融资成本,综合提升产业风险管理水平及产业竞争力。

三是打造智慧农业。以现代化科技赋能农业,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生物识别(如猪脸识别)等科技手段加速促进“三农”业务的智能化发展。

四是带动农户致富。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土地托管等多种产业模式,缓解农户与市场脱节问题。2019年,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457.3万户,对农户支出总额为232.7亿元,占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的93.9%,通过将广大农户联结在农业产业链上,提升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大、分布不均

为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和村集体资产权益,北京市通过“存量资产量化”“资源+资本”“社员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的产权改革,形成农村合作社、农工商企业以及农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资产总量大。截至2022年9月,北京确认集体经济组织股东334.5万人,集体土地总面积2044万亩,集体账面资产总额991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二是区域分布不均衡。2019年全市中心城区、平原和山区的集体资产占全市比例分别为66.4%、28%和5.6%,资产高度集中于城区、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远郊村、山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

三是收入增长乏力。目前,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以地租经济、物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为主,收入渠道比较单一,部分产业未能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受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因素影响,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的总营收呈现下滑趋势。

四是不同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具经营特色。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被征地而获得大量收入,通过商业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土地整理等风险较低项目获取收益。一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集体组织根据北京提升产业层次的要求,打造科技园和产业园,例如,海淀东升科技园和大兴西红门镇。一些山区农村集体组织利用自身山场、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的优势,通过兼并、租赁以及合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联合经营,盘活自然资源,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

2022年4月1日《北京市种子条例》施行,但当前北京种业在部分品种、领域及环节还存在“卡脖子”技术;种业企业总体仍呈现“小散弱”状态,面临跨国集团的巨大竞争压力,北京种业亟待发展。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研究主体从科研院所为主转向以种业企业为主。未来,商业化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将衍生大量中长期资金投入项目,制种过程中将衍生大量生产季节生产物资的资金需求和种子成熟期制种收购成品种子的资金需求。

二是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从国外种业巨头的发展历程看,并购重组是种业企业扩张的主要路径,种业企业间的横向并购可以节约研发时间,助力种业企业快速掌握先进技术,有利于降低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并购重组业务的增加,将衍生大量并购重组融资、境内并购重组方案、跨境并购重组方案、跨境银团服务等业务。

农业经营主体以小规模家庭为主

2020年北京市农业经营户达到42.4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只有3282户,农业户均经营占地规模约7.5亩。由于小规模农户无法采取大额投资和高成本的复杂技术,随着北京劳动力、土地、生产资料等要素价格的上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受到挤压,从而形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投资不足————效益进一步下滑”的态势。一般来说,在土地产出率到达顶点后,农业效益的进一步增加需要依靠品牌和营销,然而,当前北京市的小农户经营却难以实现。

北京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建议

围绕重点龙头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一是推出中长期贷款。顺应农村产业化集聚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根据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资金周转时间长、需求量大和产业上下游链式金融需求旺盛等特点,推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中长期贷款模式。二是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综合型、一站式的智慧金融服务。为了发挥资源配置和规模优势,降低财务成本,农业龙头企业资金内部金融板块集中化、综合化管理非常明显。银行可与农业龙头企业内部资金平台合作,对农业龙头开展综合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协助农业龙头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对接系统,将金融服务嵌入农业龙头企业数字化场景建设中,在结算、聚合支付、贷款、债券发行、并购贷款等方面开展多方面的业务合作。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银行可在产能升级、市场拓展、技术革新、资本运作等方面,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商+融智+融资”的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协助企业构建长期稳定、抗风险的农业产业链。

开展线上、批量化涉农普惠金融服务。一是针对小额、分散的农户贷款,可通过政府增信、银政共管农户等方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探索创新小额度、批量化、模型化的产品,实现获客、开户、审批、还款等线上化操作,实现成本、风险、收益的有效平衡。二是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农户使农村资金需求由散小向集约转变。这类客户的需求具有频次高、办理快、额度相对较大等特征,可重点发展线上业务,适度简化操作流程。灵活设定本息还款方式,推广随用随借贷款、循环贷款、周转贷款、年审制贷款等品种,降低乡村客户融资成本。三是针对特色农业,深化银担合作,推进名单制营销,深入挖掘农产品流通、农宅改造、民宿旅游等特色产业链资源。

银政合力,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商业银行应制定科学的激励考核政策,完善监管考核机制,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健全激励容错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实地调研,强化培训、研究等非金融服务,赋能“三农”客户。政府层面应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中介机构,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产业基金、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完善“三农”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打通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之间联通机制。改善信用环境,不断提升“三农”客户的守信意识,强化金融债权司法保障,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种业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9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11期)2016-07-20 10:58:25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4期)2016-06-19 18:32:58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5期)2016-03-20 10: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