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最大的敌人,是ta

2023-04-04 19:53:50阿树
看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谱系法医罪犯

阿树

《杀人回忆》剧照

对法医来说,时间可能是最大的敌人。因为随着现场的破坏、尸体与物证的腐坏,时间泛起迷雾,会掩盖罪犯的踪迹。

但在DNA谱系中,没有人可以真正销声匿迹。DNA由核苷酸字母所书写,其排列方式,指向了罪犯在家族遗传史中的准确定位。

十年来,那些悬而未决的旧案—从沉睡恶魔到金州杀手,再到2021年《杀人回忆》的原型(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先后迎来了终局。跨度十余年的甘肃白银强奸杀人案,也通过DNA检验技术抓住了嫌疑人。

这项技术并不新鲜,但为什么直至近年,它才发挥效用?

消失的杀手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先是发生了一起谋杀、100多宗盗窃案,随后,罪犯的面目开始清晰起来:他时常半夜蒙面闯入女性家里,以绳结捆绑后,实施性侵,甚至灭口。

1976—1979年,先后有50多名女性遭到此人强暴,嫌疑人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犯罪线索。十多年间,一旦有暴露的风险,他就改变手法和作案风格。这名令人闻风丧胆的罪犯,因此有了各种绰号—东区强暴魔、暗夜尾行者、钻石结杀手等。

1986年,他最后一次作案,奸杀了一名13岁的少女,从此消失无踪。

警方有一份保存良好的DNA样本。但没人知道,这将以何种方式派上用场。

2013年,作家米歇尔·麦纳玛拉追溯了他的犯罪史,写成小说《我将在黑暗中消失》。书中,这位不见踪影的杀手,被称作“金州杀手”,从此广为人知。

韩国也有类似案例。1986—1994年,嫌犯以相似的手法,奸杀了十多名女性。警方追查了2万多名嫌犯,鉴定了570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一无所获。

作家米歇尔·麦纳玛拉的小说《我将在黑暗中消失》

2020年8月20日,美国萨克拉门托,时年74岁的约瑟夫·迪安杰洛承认罪行,并被法院判处终身监禁

法医只要在DNA中检测到相应的Y染色体,就可以圈定嫌犯所在家族。

國人最熟悉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中,从1988年开始,先后有9名年轻女子被人盯梢、尾随,在大白天于居所被奸杀或杀害后奸尸,身上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被切割带走。白银警方先后展开全城排查,大规模采集指纹与DNA信息,依然一无所获。

在这些案件中,DNA技术也很早就被看作侦破手段。但在过去,它们不过是一些孤零零的乱码。

如果把DNA序列看作杂乱的词句,解码它则需要一个图书馆—DNA数据库。只有词句间产生对照和关联,才有可能产生解读的意义。DNA破案,自身也充满了巨大的戏剧性和偶然性。

直到2016年,加州警方依然在通缉金州杀手,意外的收获来自一个寻亲网站。警方将凶手DNA录入后,意外发现,其表亲曾上传过自己的DNA资料。

这段曾经看似毫无意义的DNA信息,如今在家族谱系中找到了脉络。经过整合,警方建立了25棵家族树,与DNA库比对后发现,它的主人曾是加州一名小镇警察—约瑟夫·迪安杰洛,3个孩子的父亲,如今已经73岁。

同一年,甘肃白银警方发现,一名行贿罪嫌疑人的DNA跟此前白银案样本存在27个位点吻合。警方搜集检测其家族里17位男性亲属的DNA,确定了罪犯样本所在的分支。

2天后,警方便锁定了凶手。

找到那棵树

柯南·道尔的小说《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对华生说,他找到了一种试剂,可以被血红蛋白沉淀;如果发明成功,成千上万的罪犯,会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一个世纪后的1987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科学家亚力克·杰弗里斯,发明了DNA指纹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很快,这项技术的运用,远远超出了学术界。

英国一位女律师写信问杰弗里斯,能否借助DNA指纹分析一名男童的亲子关系?该技术在法庭上发挥了作用,扭转了男孩被英国政府遣返的命运。

DNA指纹随后被法医学应用。英国一名奸杀案嫌疑人,因DNA不匹配而被排除了嫌疑,但另一名男子被匹配到。后者曾说服前者提供样本,混淆警方的追踪。

人体的DNA含有120多亿个核苷酸,分A、C、T、G四种类型。人体的DNA,就是这四种字母写成的天书。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遗传故事,好比我们的指纹。

但DNA不是魔法,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技术地位极其尴尬。对样本进行全序列测定昂贵又繁琐,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一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类似剪刀的酶,在特定位置切断DNA,在电场下分析。

这对DNA样本要求很高,而犯罪现场有时只能提取到少量样本。即便样本完整,如何搜寻它的主人,也是真正的难题。

1993年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问世,解决了检测灵敏度的问题,但并没有带来法医学的本质性改变。直到Y-STR片段的检测技术诞生,配合PCR在检测上的灵敏性,法医学才有了根本改观。

Y-STR,全名为“短串重复”,指人类DNA中Y染色体中重复的短串。书写DNA之书的人,也许会偷懒,导致不少字母重复,比如ACACAC这种,但不同个体间,重复的方式各不同,其相似程度,也取决于两个人在家族树中的亲缘关系。

确定一片树叶与另一片树叶如何不同,很简单。难点在于,找到它属于哪一片森林,进而确定所在的树木。

Y-STR对于重建罪犯的父系或母系关系,非常有效。法医只要在DNA中检测到相应的Y染色体,就可以圈定嫌犯所在家族—也就是说,找到树叶所属的树木。

加州有另一个系列的陈年旧案:沉睡恶魔连环杀人案。1985—1988年,嫌疑人在南洛杉矶地区疯狂地谋杀黑人女性,至少7名女性因此死亡。此后凶手消失了。直到2002年,杀人犯再度出现在人们视野,先后杀害了3人,得名“沉睡恶魔”。

几年之后,当地有人因毒品和非法持枪入狱。其Y染色体与“沉睡恶魔”高度相似,只是年龄不符,此人只有31岁。但这种相似性带来新的突破:警方把目光转向了入狱者的亲属。从入狱者的父亲吃剩的披萨中,警方收集到一份DNA数据,检测发现,此人正是他们苦苦追查了20多年的杀人犯:他曾入狱十多次,各种机缘巧合下,未在监狱完成DNA采集。

找到那棵树,本身是偶然的、戏剧性的。你甚至会觉得,也许警察们只有撞了大运,才可能让某个案件不攻自破。

20年前,这种怀疑是合理的,但基因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变了。

法医谱系学将DNA数据库扩展到整个人口的趋势,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遭到了谴责。

DNA,“Do Not Ask”?

20世紀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开展。随之而来的是测序成本的飞速下降,全基因组测序变得越来越便捷。

如今,很多国家对各类犯罪都会进行DNA分析,而不再局限于严重的犯罪。这一做法产生数以百万计的DNA图谱,其中许多图谱被储存在国家DNA数据库中。

大数据集被收集时,基于相关性的挖掘程序变得可行了—基于家族DNA数据库,基于犯罪污点和数据库,将两者进行近似匹配,变得轻而易举。

回到“金州杀手”案例。单靠Y染色体锁定其身份,是很困难的,但在一个公开的、数百万份基因的数据库中,家谱的构建和分析,就轻松多了。一年后,加州当地警方如法炮制,破掉了50多起陈年旧案。

但数据库压力很大。2019年5月,管理者修改了隐私条款,明确告诉用户:如果上传信息,就意味着你同意自己的DNA可能会被用于追溯你的家族成员,比如兄弟、父辈、堂兄弟,甚至更远的亲属。

同年,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一项新规:所谓法医基因谱系学只适用于谋杀和强奸等暴力犯罪,以及鉴定人类遗体,防止被滥用。

这项技术,说新不新。它的应用,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信息的互动。简单来说,它比任何新兴技术都更需要大数据的喂养。

过去,警方的基因库里,有犯罪前科的人,才留有DNA“档案”;现在,普通人也可随时进行DNA检测,史无前例的公共基因库就此慢慢形成。DNA数据库扩大化带来的结果是,它诱使我们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以满足一种社会治理的需求。

法医谱系学将DNA数据库扩展到整个人口的趋势,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遭到了谴责。DNA指纹发明者杰弗里斯很早就质疑英国警方,指责其收集、持有未被定罪的被捕者、在调查中被洗清嫌疑的人,乃至从未被指控犯罪的无辜者的遗传数据。压力下,英国政府在2013年销毁了110万份DNA资料,并删除了无辜者的数据。

DNA只是一项证据。像所有的证据一样,DNA可能会被误用和滥用。

不要让DNA,变成“Do Not Ask”。

特约编辑荣智慧 rzh@nfcmag.com

猜你喜欢
谱系法医罪犯
神族谱系
艺术品鉴(2022年16期)2022-07-09 03:31:08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景德镇陶瓷(2021年1期)2021-03-24 05:47:54
虫虫法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东方考古(2017年0期)2017-07-11 01:37:50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聪明的罪犯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