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 杨士花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管腔类器械因其结构复杂、沟槽多、精密度高、管径细长等特性,使得清洗难度大,重新清洗率高,而血渍、锈斑、脓液、局部组织等残留物质长时间附着在管腔中,不但容易腐蚀器械,形成生物膜,而且会降低消毒效率,增加交叉感染的危险[1-2]。外来管腔器械属于外来器械的一部分,是指医疗器械制造商、公司向医院无偿提供的器械。外来管腔类器械的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广,在手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同时器械清洁质量不合格、器械包超大、湿包等安全隐患也加大了医院感染的问题[3]。所以,改善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是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PDCA 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这4 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对各项工作质量进行逐步提升[4]。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应用PDCA 循环提高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率作用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选择院内外来管腔类器械200 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 年1 月~12 月,根据管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00 件、研究组100 件。使用器械临床医师20 名,男性11 名,女性9 名,平均年龄(42.25±2.46)岁。两组外来管腔类器械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研究组实施PDCA 循环管理:
(1)计划阶段(P)。①分析现状,找出问题。8 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组成PDCA 团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进行观察、理解,并对其清洗方法、流程存在缺陷进行分析,包括A,清洗方法、步骤、流程不够细致,清洗时应拆卸的未拆卸到最小化,清洗时未拆开,高压水枪清洗不彻底等。B,外来管腔类器械结构复杂,操作人员不能熟练操作,而且器械数量多,表面不平整,难以清除。C,对清洗质量的监测不到位,清洗后的器械没有建立检验和监督小组。D,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②拟定计划:A,规范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修订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方法,培训、实施。B,强化培训和评估,对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和维护知识进行培训。C,建立由护士长、质控员、去污区护士、检查包装区护士等组成的清洗质量监察小组,负责对清洗工作的质量进行追踪,并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严格检查。D,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CSSD 慎独精神。E,清洗质量监察小组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2)执行阶段(D)。①规范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组织PDCA 小组成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查找外来管腔类器械彻底清洗的方法和流程;咨询上级医院、兄弟医院的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方法、流程等,对现有的清洗流程、方法进行修订,培训和考核相关工作人员。②加强培训及考核。对护士、清洗工人、消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从拆卸、预洗的各个步骤开始,让他们自觉遵守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程序和方法。清洗质量监察小组采用口头提问、现场操作、自评、他评等方式对其进行培训和评估,不合格的将继续参加考试直至合格。③清洗质量监察小组对器械清洗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清洗后的管腔类器械进行质量检验,每一次清洗后的管腔类器械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不合格的退回污染区再进行清洗。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培养全科员工和消毒员的职业操守和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向全体员工解释清洗质量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工人和消毒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3)检查阶段(C)。管腔类器械清洗完毕后,由检查包装班组对每一批次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包括每日监测、定时监测。管腔类器械清洗完毕后,应对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处理的问题,再次进入PDCA 周期,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对器械管理合格率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出现器械包装不合格、器械遗漏、器械回收、发错或缺失、器械性能不佳或严重磨损、物品责任人登记不明确[5];评估器械清洗合格率,包括初洗不到位、预处理不及时、保养不当[6];对医师使用满意度进行面对面调查,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7]。
本次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 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检验为χ2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检验为t 计算,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迹。清洗质量监察小组每个月进行2 次清洗质量检查,由护士长定期随机抽查,每个月对3~5 个消毒包的清洗质量进行抽查。护理部门每个月对外来管腔类器械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按季度进行复查。
表1 两组器械管理合格率对比情况调查表(n,%)
(4)处理阶段(A):清洗质量监察小组每月举行质量分析会,由各小组成员对抽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善方案,对改进后的清洗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动态调整,并对更新过程进行持续的优化,对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对未
研究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对比情况调查表(n,%)
对比两组数据,研究组医师器械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师器械使用满意度对比情况调查表(n,%)
外来管腔类器械价格昂贵,设备结构复杂,其中的残留物质难以去除,是潜在的感染源,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清洗的高质量完成是确保灭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采用PDCA 循环法,可以更好地加强外来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操作精细,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不合格率[8]。
研究中,研究组器械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师器械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的、持续的、开放型的管理体系,主要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 个环节进行,其中以品质管理为核心,以消毒供给中心为核心,以消毒灭菌的品质为核心,以清洗灭菌的品质为核心,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品质的重要保证。采用PDCA 循环管理,可充分发挥其持续的监督功能,促使员工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薄弱环节。运用PDCA 循环技术对外来管腔器械清洗进行质量管理,发现并改进了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使得外来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下降[9]。PDCA 周期管理,依据检查记录表中所记载的状况,针对可能导致不合格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加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参与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个人都能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要求,每个环节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减少清洗不合格率,保证了灭菌产品的消毒效果。通过员工的培训和考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素质,在有效提高外来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临床医师的使用满意度,确保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外来管腔类器械采取PDCA 循环管理可提高管理效果与清洗效果,获得了较高的医师使用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