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解读

2023-04-02 04:30沈彦田俊萍杜林峰裴福云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物标准工程

沈彦 田俊萍 杜林峰 裴福云

摘 要:对T/CAGHP 053-2018《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编制背景和过程作了简要介绍,指出标准适用的地质灾害灾种,明确了喷播法、植生槽法、植生袋法、保育基盘法、种植法、土工格室法、植生毯法、生物谷坊法、生物拦挡法、生物排导法等工法的适用范围,对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施工工法、养护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解读。本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将规范地质灾害生物防治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地灾防治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生物治理,解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23

0 引 言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 053-2018《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标准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发布,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第一个以生物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施工技术规程,适用于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质量控制。该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准备、喷播法、植生槽(盆)法、植生袋法、保育基盘法、种植法、其他生物治理方法、灌溉工程、养护管理、监测、工程质量验收、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等16章和4个资料性附录。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生物治理工程有机结合,保护修复地质生态环境,提升地质灾害工程防治能力,推动我国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修复行业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编制背景及过程

1.1 编制背景

201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撑,要求调动并统一组织我国地质防治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加紧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技术标准作为规范性文件,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依据[2]。总体来看,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标准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比较滞后,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3]。在诸多方面主要参考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还有很多方面存在没有标准或规范可参考的问题,现行行业标准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由此可见,现行标准的类型和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4]。

1.2 编制过程

2015年由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参编单位开展规程的编制工作,编制组成员在经过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大纲的编制、明确了参编单位的职责分工,同年在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通过了编制大纲的评审。在主编及参编单位的努力下,本标准于2016年9月完成初稿;经过修改,于2017年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通过网上征求意见,2017年5月形成送審稿,期间编制组征求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行业专家意见,并进行了修改。2017年10月,本标准顺利通过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主持的专家评审会。2017年11月,根据专家评审会审查意见,编制组完成送审稿的修改,形成报批稿。2018年10月1日,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

2 主要技术条款解读

2.1 范围、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准备、喷播法、植生槽法、植生袋法、保育基盘法、种植法、其他生物治理方法、灌溉工程、养护管理、施工监测、工程质量验收、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等。本标准适用于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质量控制,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可参照执行[5]。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植生基质、乡土植物、植物群落、目标植物群落、生物护坡工程等15个术语和定义。标准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定义为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措施,采用植物、生物及其他材料构建植物生态系统,抑制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减弱地质灾害活动,防治水土流失,并对灾后生态系统维护、保育、生态群落与自然景观重建的综合治理工程;将目标植物群落定义为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要求等设计目标群落,按建群种类型和层次,目标植物群落类型可分为草本型植物群落、灌草型植物群落、乔灌型植物群落和特殊型植物群落[6];将生物护坡工程定义为为稳定滑坡、崩塌等不稳定边坡坡体浅、表层岩土体,改善坡面径流,保护坡面采取的生物治理工程措施。

2.2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有4条内容,分别从前提条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安全生产方面作出规定,其中第一条“生物治理施工应在已采取治理工程措施或地质灾害体趋于稳定的前提下使用”是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的前提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

2.3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分别对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测量放线和植物材料准备方面作出规定。技术准备要求施工单位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明确施工范围;设计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组织专业人员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措施及其他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现场准备要求合理布设临时设施,成品及半成品材料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涉及到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当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检等。测量放线明确建设或监理单位应向施工单位移交测量基准点,测量人员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测量成果及时归档备案等。植物材料准备要求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种类和数量,准备植物材料;自行采收的乡土植物种子,使用前应进行相关发芽试验,确定播种量与催芽等处理方法;对于种子细小的物种,可选择包衣种子或者与其他材料混合处理,利于撒播或喷播均匀;植物施工应在适宜的气候季节进行,设计合理的施工程序与实施顺序,进行人员安排与技术交底等。

2.4 施工工法

我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防治技术上也有突破与创新,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技术与生物治理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标准归纳总结了11种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工法,从一般规定、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来阐述。

喷播法、植生槽(盆)法、植生袋法、保育基盘法、种植法、土工格室法、植生毯法、台阶种植法可用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生物谷坊法、生物拦挡法、生物排导法、种植法主要用于泥石流工程治理;喷播法、种植法主要用于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在有水源条件或能收集到水源的区域尽量配套浇灌工程,灌溉的方式一般采用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同时也要避免过量浇水产生坡面径流,对灾害体稳定造成影响。

2.5 养护管理

植被建设工程虽然一直提倡“三分种七分管”,但是由于建设工程特点,建设完成后急于交付,养护管理期限设置较短,植物后期养护跟不上,保存率较低,有些地区出现“天天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情况。

本标准把养护管理按成活期、生长期、管护期划分分为三个阶段。成活期管理时间一般为6个月,主要工作为苗木的扶正、补植、松土、除草、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生长期管理时间一般为12个月,工作主要为补水、补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期根据区域、立地条件等不同,管护时间一般为12~24个月,工作主要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天气情况进行补水、补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3 结 语

本標准通过3年多时间完成编写,期间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发布的内容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也是编制单位智慧的结晶。当然标准也存在一些不足,标准规定了目前主要的地质灾害生物防治类型,涉及内容较多,但深度还不够,这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完善。

本标准是国内以地质灾害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首个规程,对地质灾害生物防治定义、工法等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规定,有助于提升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水平,防止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发布实施[J].山地学报,2018,36(5):764.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系列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情况的说明[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2):138-140.

关凤峻.构建科学完善的地灾防治标准体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41(1):3.

范宏喜.地灾防治,走进有章可循新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12-04 (005).

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3-2018[S].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8.

陈影,张利,董家强,等.废弃矿山边坡生态修复中植物群落配置设计——以太行山北段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54-157.

作者简介

沈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生态修复。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生物标准工程
生物多样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子午工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