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侄子到我家时,在楼下的路灯下发现不少绕着灯光飞舞的小飞虫,他兴奋地告诉我说他看到萤火虫了。“萤火虫”?一个亲切而又遥远的名字,我一阵惊喜但很快就否定了:这城市里哪里有萤火虫,再说,现在也不是萤火虫生长的季节。我知道,那些只不过是蚊蝇或蛾子之类的而已。但我还是认真地表扬了刚满7岁的他并向他介绍了关于萤火虫的知识,我想,让孩子保留一份童真、在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一种美好的念想,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哪怕短暂,哪怕只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那一夜,我的思绪回到了乡下的老家,回到了童年时,那些伴随着我成长的有着萤火虫闪烁的温馨夜晚。
“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这是我小时候学过的一首歌谣,其实在我的家乡,萤火虫我们称作“火夜姑”,稍大了才知道这种有着独特功能的小昆虫还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到底是“火夜姑”还是“火夜孤”?故乡的俚语似乎永远没有标准的读音与释义,只是约定俗成,代代相传。我觉得,如果是“姑”,我愿意它是善良美丽的化身,带着亲人般的温情;如果是“孤”,它便是黑夜中流浪的一粒孤星,试图用小小的灯笼照亮世界,在简单的形式中成就朴素但凌绝的品质。
我的老家在农村,狭长的村庄前有一个宽敞的禾坪,禾坪前是几口大小不一的池塘,池塘外有一条蜿蜒的小水圳。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夜晚,每当夜幕降临,晚风徐来,吃过晚饭的人们纷纷来到禾坪上,有的带着蒲扇,有的拿来草席,有的端来茶壶,有的别着小收音机。对于小孩子来说,总是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凉爽的风掠过村子旁边的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蛙鼓如雷,虫鸣唧唧,农家的烟火味伴着植物的香气在夜空中若有若无。晚风吹走白天的暑热,让人感觉万分惬意。
圆月高挂,月光似水,每当大伙玩得差不多累了的时候,禾坪上出现了一只只“小灯笼”,它们发出晶莹的光亮,忽闪忽闪,明明灭灭,与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甚至有的就停留在我们的身上和头发上,哦,就些可爱的小精灵就是“火夜姑”——萤火虫了,它们从路边的草丛里,屋前的田埂上还有水圳堤岸边飞来,或三五成群,或孤身只影,在黑夜中慢慢飞翔,女孩子们喜欢将它们虚虚地掩在手心里微微露出一条小指缝,埋头凑近去欣赏它们神奇而美丽的身姿和光亮。那情景就像攥了一个随时可能泄露的秘密。顽劣的男孩子总是前来捣乱,他们伸手在空中一抓,握住一只萤火虫后猛地用力甩在地上,看萤火虫撞击地面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有时甚至用脚踩着划行,一条亮晶晶的荧光赫然一闪,倏忽又熄灭在了黑暗中,仿如霓虹灯的光线让他们开怀大乐。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不忍看到这惨烈的一幕,却又只能默默地转身走开,心里却对这个男孩子顿生厌恶,这种情绪会往往要持续一阵时间,直至夏天的结束。小时候,总是担心萤火虫整夜整夜不停地闪光,万一像家里的手电筒一样没了电了怎么办?它还能活下去吗?又或者它们在夜里发着光,四下飞舞,到底在寻找什么呢?童真的疑问往往还不及找到答案,而又被另一个问题代替,日子周而复始,直至今日,对生活,对人生仍然似乎永远有许多的一知半解,而时光已过去多年,与萤火虫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渐行渐远。
小时候我喜欢把一只只萤火虫轻轻捉住放入洗净的玻璃瓶里,在瓶口蒙上薄薄的手绢,一路小心翼翼地呵护,回到家里爬上阁楼的房间,永远忙个不停的父母面带不屑,却又欲言又止。是呵,在那贫困的年代,在那捉襟见肘的家境里,面对孩子们廉价的自娱自乐,还能说些什么呢?将装着萤火虫的瓶子放在床头,那一个晚上,童真的夢里满是欣喜与满足。小时候并不懂得历史上“囊萤映雪”的美丽故事,只是觉得在萤火虫的光亮中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又或者暗暗奢望许下的心愿多了,一切就会遂心意的,于是渴望一个水晶音乐盒、一把漂亮的花雨伞,甚至一次老师的表扬都成了只有萤火虫知晓的秘密和梦想。我枕着萤火虫淡弱但晶莹的光辉沉沉睡去,第二天起床后,萤火虫却往往已经奄奄一息或者死去,萤火虫本身并不精致美丽,甚至瞧上去就是一只普通的虫子:略长的体形,漆黑的翅膀,黄褐的肤色,头部两条毛茸茸的触须,一条自由摇摆的尾巴。死亡了的萤火虫那颓废的残骸更加平淡无奇了,可是每当清理它们时,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轻轻飘落在地上,混入尘埃中,突如其来的一阵微风就足已把它们刮跑,心里仍然眷恋。我知道萤火虫的美丽只属于夜晚,这可爱的精灵无数次为我照亮脚下的路,让前方的路清晰可辨,让我的心充满温暖和希望。
远离家乡,久居都市,渐行渐远的不单只是家乡的山河田野,风物人情。很多细小微浅的东西,比如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比如节气更迭,四季景观,甚至那一年秋收后的篝火如何映红村人的脸膛,那一回的乡村大戏如何空前绝后,这些事物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带给我的感觉竟然如此清晰,它们穿过岁月,穿越都市的浮躁,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约而来,一如童年梦境中可爱的萤火虫,凭着那一星渺茫的亮光,如梦如幻,执着地闪耀,带给我无可替代的宁静和温暖。
萤火虫就是一盏活在时光中的小小的灯。
——选自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