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肆
每回一大早开工,刘雯都很准时。走进影棚时,步履轻盈,走路如风,她都笑着向所有人打招呼。“好久不见啊!最近怎么样。”即便和特别熟的工作伙伴一起工作,刘雯依然会拿出最专业的工作态度。“在这个行业中,你还是会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需要你去不断学习、创作。”她说。
不论时间如何流转,外界如何喧嚣,刘雯身上总有种定力—面对鲜花、掌声格外冷静。她忠于自己的模特身份,从不觉得自己的影响力是种特权—多年来,她的微博签名从没变过:本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小心陷入了时尚的大舞台。 自己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承载了大家太多的关心。
刘雯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准时,她会定很多闹钟。工作时的时间规划会精确到5分钟。和工作伙伴约好,如果需要11点出门,10:45,闹钟就会响起,提醒她该出门了。“我从小就养成了提早出门的习惯,我认为对自己严格一点,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时间观念的认知上,往往存在一种博弈:迟到的人,总觉得提前抵达是浪费时间,这种心态往往会让守时的人承担了后果。
刘雯从不这样想。“从容是守时带给我最大的馈赠,”她说,“守时早到,反而会多出来一份很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份闲暇可以让你留意到街边形形色色的人,欣赏到街边的风景,有时候抬头看看天空,随手记录下来一张照片……这些都是我在守时中获得的独特体验。”
时间不能被自己完全掌控的时候,她就需要调整出最佳战斗状态。“时间安排最满的时候应该就是几年前在时装周赶秀,总让我觉得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时装周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苛,不确定性很强,“一天当中,你要同时经历许多事情,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出门可能是Fitting或走秀,走秀中途还需要Fitting,Fitting中途还需要去面试,然后再去走秀,总之一天的时间线会非常长……”
“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对时间有所掌控,遇到堵车之类的情况也不能让自己慌,把握住时间找到更便利的交通工具。”工作需要,为了准时,刘雯会在时装周紧张的场次切换间,搭乘公共交通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在纽约坐地铁,在米兰搭摩托车。
如果在人生里找一个最具转折性的时刻,刘雯说,是2008年2月第一次去米兰和巴黎时装周。
“如果我没有选择这条路,也不会开启我想要追寻的职业模特生涯。”做了选择后,她也并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在国外工作这么长时间。
在国外闯荡的时间里,她吃过苦。一开始英语不太好,拿着自制的地图请留学生帮她指路,把面试和Fitting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准时,压缩吃饭的时间。旁人看着密密麻麻的时间表觉得辛苦,刘雯却说,“要感恩这样的机会”。时间不说话,但会给努力的人回报,2009年的时装周,刘雯在纽约、米兰、伦敦和巴黎共计走了74场秀,创造了亚裔模特单季走秀次数的最高纪录。
“人生就是一步接著一步地往前走。很多人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觉得这两者同样重要—书给人的思想搭建框架,而行走也会让人汲取到养分。”刘雯停了一下说,“既然选择模特行业,就是走路嘛。”
出道的17年,是刘雯与模特行业的“双向奔赴”。“我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触碰这个行业、与这个行业彼此塑造,让刘雯拥有了很奇妙的体验,“很难用语言讲述,也很难把别人带入自己的感受,只有你身在其中,才能体会这个职业赋予你的特殊吸引力。”
“所有合作过的工作伙伴,都会夸她好。她会让每个人感觉舒服,”拍摄间隙,一位常年陪伴刘雯的工作伙伴这样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实现这些成就,她的为人和勤奋就是答案。”
尽管从事时尚行业很多年,行业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始终让刘雯觉得,每一天发生的新变化,都会给人带来成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次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下一次永远是最好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学习跟挑战的。”
眼前,又是一只巨大的空箱子。阔别3年的国际时装周,刘雯再次出发。这一次的时装周,刘雯会有紧张感吗?会的。只是这份紧张感会让她更好地完成工作。“时装周对于我来说,看似陌生,又不陌生,去走秀、走台步已经成为了我的肌肉记忆,一旦打开就能够回到那个状态之中。但3年过去了,时装行业整体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并不是我们通过互联网或者别人口头说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亲身感受它。”
“稍等一下。”说着刘雯突然拿出手机,“刚刚想到一样东西,回去要记得放到行李箱。”在她的待办事项里,这件物品妥帖地进入她的规划序列,她已然准备好,向着新的场域出发。
“我和ELLE China同岁,今年35岁。”
采访之前的几天,刘雯过了生日。而在交谈的间隙里,刘雯几次谈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句话,她说得很自然。
“我认为年龄不在于数字,更多的是关乎一个人的心态,就像人们常说的‘相由心生’。”对刘雯来说,她仍然处于对任何事物保留好奇心、充满学习欲望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会让我有受制于年龄的感受。”
时间也带给她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愈发珍惜时间。“父母相伴的时间、跟朋友聚会的时间,我会学到很多,还有和自己相处的时间里,也能让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时间是公平的,也是相对的。“年龄,在父母那辈体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我们的成长,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很短,次数也越来越少,所以每次回去相聚,都会发现他们真的在慢慢衰老,开始有了白头发,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刘雯讲完这些,整个化妆间的气氛明显被她共情,化妆老师放下眼影笔刷,平复一下心情。
这个春节,刘雯回到家乡永州,和父母朝夕相伴一个星期让她觉得踏实。“一日三餐特别准时。”刘雯说。这种带着亲情的时间秩序,让她觉得亲切而熟悉。八九点起床,吃早餐,有时候是父亲熬的银耳粥,有时候是妈妈准备的水果,饭后和爸爸妈妈看电视,很快上午就过去了。整个下午,摆弄花草看书聊天。朝晖夕阴,在家中亦有气象万千。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时间刻度,这是城市自己的面孔。每次回到永州,时间就会变慢。柳宗元在《永州八记》里写,“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潇湘江畔,别有一番景象。
今年回家,趕上了好天气,刘雯和父母一起出门踏青郊游。一家人从冷水滩出发,沿着祁冷公路单程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和父母一起坐在车子里,这种感觉久违了。“成年之后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之前每次回去不是特别匆忙,就是下雨,很少有时间和契机跟父母一起出门。”看着爸爸开车,刘雯想起上一次爸爸载着自己出门,还是很多年前送她去长沙机场,出发去更大的世界工作。
春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湘江流经的地方,山已经青了,已经能看到新生的芽绿,“湖面是清澈的绿色。山脉微微发蓝,跟天连在一起,天上没有云,和家人一起感受这样澄澈的氛围,让人感觉特别美好”。
能在时间里游刃有余的人,并非一味地上紧发条,而是能在不同阶段,从容地切换。能忙得起来,也能享受闲暇。
空闲的时间里,她的一天虽然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别要做的,依然会把每天安排得很充实。“哪怕是我一个人在马路上走,我也是很享受的。”最近几年,刘雯发展出很多新的爱好—喜欢拼乐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只是最近,她放弃了3000块以上的巨制规模,专注于几小时就能拼好的小物件:比如,童趣相框,或者拼一捧永不凋谢的乐高花束。“新鲜的花需要格外用心去呵护,但是用乐高拼一盆兰花或者拼个仙人掌,放在家里也会带来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时尚行业里,潮流如海浪般接续,少有人能够永立潮头,更多人只成为一瞬。而刘雯仍在为自己的热爱与梦想努力。“很多人都说模特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你不知道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多久。很感谢一路结识的好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伙伴,所有人让我有长期的状态从事这份工作。”
17年的职业生涯,对她来说,“人就是要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虽然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发生很多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进入另外的状态。不同阶段中遇到的挑战,都会让我更加感恩,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职业生涯”。
讲起这些,她的言语里,透露着云卷云舒之间的自在。让人想到电影《永恒和一日》里关于时间的发问:“爷爷说,时间是个小孩,在海边玩沙包……”镜头里海浪翻卷着浪花,轻柔的琴音缓缓地响起。
面对时代发展的变化,刘雯从未停下外向的求索,她不断成长,接受更多挑战,拥抱不同变化。彼时视频潮流方兴未艾时,她开设视频节目《纹理》;后来她参与综艺《妈妈,你真好看》录制,分享自己模特生涯的体会,也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身上的美。纪实节目《奇遇人生》让刘雯拓展出更多生活的链接点。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刘雯仍然是那个亲切如表姐的女孩。她坚信“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态度朴素而真诚,毫无“大明星”的架子。“大家因为我的工作,认识我、喜爱我,这都是工作赋予我的光环。卸下这些,我就是个普通人。”
“这一路一步一步地摸索过来,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与自己的和解和自洽,整个过程有多长久,没有人会知道。”刘雯说,时间给了她成长,亦让她收获了更好的自己,“只需要把自己做好,做成独一无二的样子,就不会太在乎外界的声音,也就不在乎自己是被淹没在人群里,还是站在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