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花 韩梅 李娜 季红
护士急救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敏锐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能及时分析和判断,然后做出沉着的处置和果断的抢救[1]。急救能力是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对于抢救成败、救治水平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3]指出,要加强急救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护理技术水平。心血管疾病是急救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急救任务重的特点。心内科护士作为心血管疾病急救医疗一线工作人员,其急救能力密切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效果与生命安全。Kim等[4]对护士急救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和精神创伤的急救护理。丁雪梅等[5]、张莹等[6]对护士急救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救能力的培训方面,对护士急救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调查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急救能力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1—2月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济宁市、潍坊市共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5名心内科病房护士并发放问卷。纳入条件:①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②心内科工作≥3个月;③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此次调查。排除条件:①进修、实习、规培护士;②调查期间外出学习或请假的护士。
1.2.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心内科工作年限、聘用形式、职务、护士层级、学历、年参与抢救次数、是否组织过抢救、是否参加心电图专项培训、是否心血管专科护士、是否有急诊或ICU转科经历。
1.2.2 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
采用赵浚竹[7]2016年编制的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量表,由5个维度28个条目组成,包括理论知识储备(3个条目)、危急病情观察能力(5个条目)、急救反应能力(4个条目)、急救处置能力(4个条目)、急救管理能力(12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调查表中每个条目选项依次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清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总分为28~14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水平越高。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7,折半信度系数为0.861,重测信度系数为0.977。使用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对50名心内科护士进行预调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5,2~4周重测信度为0.960,信效度良好。
1.2.3 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 采用胡菁等[8]编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1~0.893,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58,内容效度为0.97。该量表共有29个条目,分为正向职业感知(5个条目)、护患职业融洽(6个条目)、自身的成长(6个条目)、亲友认同(7个条目)、团队归属感(5个条目)5个维度。得分范围29~145分,分数越高,职业获益感越强。121~145分为高水平组,86~120分为中等偏上水平组,56~85分为中等水平组,30~55分为低水平组。
1.2.4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采用肖树芹等2007年编制的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量表[9],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4,内容效度为0.97,可以客观评价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共有34个条目,包括自我动机信念(14个条目)、任务分析(6个条目)、自我监控及调节(10个条目)、自我评价(4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得分范围34~170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总分>136分为自主学习能力好,85~135分为一般,<85分为差。
由研究者将问卷条目录入问卷星软件并生成问卷二维码,征得山东省9所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同意,将二维码下发给心内科护士长,由护士长指导本科室护士自愿进行填写。问卷星平台设置了提交标准,重复填写、漏项均不允许提交。电子问卷平台开放时间2022年1—2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问卷410份,剔除逻辑错误、规律填写等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8%。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总分为127.36±12.69分,呈较高水平。急救反应能力、急救处置能力、急救管理能力、危急病情观察能力、急救理论知识储备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均分见表1。
表1 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在性别、心内科工作年限、聘用形式、职务、护士层级、年参与抢救次数、是否组织过抢救、是否参加心电图专项培训、是否心血管专科护士、职业获益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以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因素为自变量全部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连续型变量以原值代入,分类变量的赋值方式见表3。结果表明有4个分析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职业获益感、自主学习能力、年参与抢救次数、是否心血管专科护士(P<0.05),共解释总方程变异的51.1%。具体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心内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为127.36±12.69分,高于张绍果等[10]调查的非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得分(121.29±12.19分)和卢瑛等[11]用此问卷的27个条目调查的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得分(110.95±13.09分)。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科室特点、专业性质有关。非急诊科包括门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静脉配置中心、导管室、临床科室等多个部门和科室,其护士急救能力参差不齐,如手术室工作环境相对单一,专科性强,护士工作强度大,参与急救的机会相对较少。心内科是临床内科的重要科室之一,危重患者多且病情进展快,近几年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科室救治范围更广,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对护理人员的抢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心内科护士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病情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处理和急救能力逐渐得到锻炼和提高。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护士急救能力得分低于女性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心内科男性护士总体较少有关,他们入职时间均在3年之内,抢救机会和临床经验较少,急救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和提高。护士长跟普通护士相比、编制护士和合同制护士相比,急救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护士长一般是从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中选拔到管理岗位上,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能够及时发现临床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因此临床急救能力高于普通护士。另外,可能是因为雇佣关系的不确定性容易影响合同制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他们的急救能力。组织过抢救和参加过心电图专项培训的护士急救能力较高。组织过抢救的护士大多数工作经验丰富,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掌握更牢固,因此,急救能力更强。护士经过心电图专项培训,能够及时捕捉心电图变化、识别危急生命的心律失常,继而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与缪滔等[12]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护士层级的升高、心内科工作年限的延长,急救能力逐渐升高,这与既往研究[13]结果一致。
3.2.1 职业获益感对临床急救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的增高,临床急救能力得分逐渐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获益感作为评价临床护士工作状态的指标,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14]。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心内科护士承担着更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和高标准的工作要求,职业获益感水平高的护士,能够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很容易把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更好地投入到急救护理工作中去,因而急救能力与水平较高。研究[15]表明,职业获益感可影响心理资本,提高护士的工作动力和效率,从而使护士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降低职业倦怠,面对各种突发病情变化和应激事件时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工作韧性。许鹏珠等[16]研究发现,职业获益感较高的护士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抢救生命,职责所在,在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能够准确地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内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中等偏上水平占33.58%(136/405),职业获益感高水平占62.47%(253/405),与临床急救能力水平相一致。
3.2.2 自主学习能力对临床急救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学习能力正向作用于临床急救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越高,临床急救能力越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坚持主动、开放、持续的学习,保持积极学习的习惯。研究[17]表明,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核心能力越高,而临床急救能力是心内科护士必备的核心能力。心内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和先进护理理念的聚集地,对护士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而急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学校的教育,更依赖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学习。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救理论知识储备和危急病情观察能力2个维度得分较低,因此,护士更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增加急救理论知识储备,练好急救基本功,进而更能够善于捕捉病情变化中的蛛丝马迹,快速协助医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挽救患者生命。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急救护理工作中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也层出不穷,自主学习能力强的护士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刻苦钻研,快速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另外主动学习的护士更善于积极思考,善于从抢救失败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急救能力。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对心内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先进的学习资源,采用科学的培训方案,引导护士养成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加强护士自我管理和调控,促进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2.3 是否心血管专科护士对临床急救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高于非心血管专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现了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的目的与意义。随着护理学科发展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我国经过10余年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的发展,已经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培训计划与制度。因此心血管专科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科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18],还具备娴熟的危重症监护能力、应急处理和抢救能力[19],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心内科常见急症作为教学案例,配以情景模拟临床抢救流程,极大提高了心血管专科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应变能力,因此取得心血管专科护士认证资格的护士更能够全面掌握心血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急救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急救措施,使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20]。本研究中仅有23.70%(96/405)的心内科护士是心血管专科护士,高于相关调查研究的14.52%,低于日本的40.00%[21]。大部分护士未参加过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以后的护士在职教育与培训中,护理管理者应更加重视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让更多的护士得到科学、系统、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急救能力,降低病死率。
3.2.4 年参与抢救次数对临床急救能力的影响随着护士抢救次数的增加,急救能力也随之提高。抢救次数是影响临床急救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与相关研究[8-9]结果一致。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危急病情观察、急救反应、急救处置、急救管理均离不开临床实践,急救能力的提升需要无数次的磨炼。参与抢救的机会越多,动手能力越强,临床实践能力越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随着抢救次数的增多,抢救工作经验不断的积累,护士能够及时应对病情变化,在临床中负责实施、处置和抢救配合的急救护理操作越来越熟练,急救管理能力也不断提高。
表2结果显示,年参与抢救次数>30次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最高,此类护士只占总人数的11.60%(47/405),年参与抢救次数≤10次和11~20次之间的护士占84.44% [(211+131)/405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班次的调整,让大多数护士都有机会参与到急救护理工作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应急能力,在锻炼中提高急救技能。另外参与抢救次数较少的护士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工作潜能,不断积累抢救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急救水平。
心内科作为一个接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明显提高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心内科护士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职业获益感水平,积极参加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以提高自己的重症监护水平和急救能力。此外,应针对参与抢救次数较少的护士进行培训和教育,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一次又一次的抢救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临床急救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只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济宁市、潍坊市的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5名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未涉及二甲医院和私立医院,所有问卷通过在线平台完成,数据收集难免偏倚,使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扩大调查范围,增大样本量,访谈部分护士增加质性研究的内容,与量性研究互为补充,使调查研究更加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