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袋熊 文 一博 编
在澳洲昆士兰,挂在树梢的蚁巢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色彩鲜艳的小跳蛛。跳蛛径直走向了一只叼着蚂蚁幼虫的小型工蚁,抬起两条前腿,摸了摸工蚁的头和触角,工蚁竟把幼虫放下。蜘蛛捡起幼虫,开始享用美餐。跳蛛给蚂蚁下了什么蛊,竟会让蚂蚁乖乖交出幼虫?
黄猄蚁和跳蛛
黄猄蚁的大颚可以用来恐吓对方
“绿蚁猎人”
这一桩蹊跷的杀婴惨案,受害者是黄猄蚁。之所以说它蹊跷,不仅是因为蚂蚁“听话”地交出幼虫,还因为黄猄蚁本身的特性。这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蚂蚁,有锋利的大颚和蚁酸,各种小动物都对它退避三舍。早在晋代,中国人就用黄猄蚁来捕杀害虫。然而,这只蜘蛛明目张胆地抢走了幼虫,却没有引起蚂蚁的反击。它一定用了某些手段,蒙蔽了蚂蚁。
抢走蚂蚁的跳蛛学名为Cosmophasis bitaeniata,体长仅6毫米左右。但它有一个非常霸气的英文俗名“green ant hunter”,直译过来就是“绿蚁猎人”。小小的跳蛛如何狩猎黄猄蚁?秘诀可能是气味。
研究分析显示,蜘蛛表皮里的14种碳氢化合物,都可以在蚂蚁表皮里找到。也就是说,跳蛛的气味模仿了蚂蚁,可能这就是它能够混迹于蚁巢的秘诀。研究人员用两种气味去试探黄猄蚁:一种是提取出来的跳蛛气味,一种是来自其他蚁窝的黄猄蚁气味。结果发现,黄猄蚁对“外国蚁”的气味更敏感,更可能怒气冲冲地发动攻击;对跳蛛的气味反而更能接受。
狡猾的跳蛛
正在吃别种跳蛛小孩的跳蛛
蚂蚁的嗅觉足以分辨不同蚁窝的同类,为什么却无法识别跳蛛这个异类?对此科学家没有明确的解释,只能提出一些猜测。也许被提取气味的蚂蚁,散发出了代表“警报”的信息素,从而让闻到气味的蚂蚁变得警觉起来。也许跳蛛模仿的不是负责攻击的大型工蚁,而是在窝里当保姆的小型工蚁或者幼虫,蚂蚁不会把它当成敌人。也许蚂蚁会依据表皮以外的气味(比如腺体分泌物),来判断对方和自己是不是同一窝的。
还有一种可能:也许跳蛛的气味并没有精确到某一窝蚂蚁,只能粗略地拟态黄猄蚁这个物种。黄猄蚁认定对方是敌是友的标准,是“外国蚁的气味”,特征越明显,反而越可能引起注意。总之,根据蚂蚁闻到的信息,跳蛛并没有“外国蚁”的特征。
至于跳蛛是怎么“说服”黄猄蚁放下幼虫的,很可惜,我们至今还不知道。关于蜘蛛,我们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例如圆颚蛛科的Attacobius attarum,它们会骑在蚂蚁身上,进入六刺芭切叶蚁的蚁巢里偷吃幼虫。
有的跳蛛吃蚂蚁,有的跳蛛则借蚂蚁“狐假虎威”。不过,它们施展骗术的手段温和得多,只侵犯蚂蚁的“肖像权”。
蚂蚁虽小,但武器精良,又很团结,对于捕食者来说是非常难吃到的。所以,有的蜘蛛会假扮成蚂蚁吓唬捕食者,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蛛形纲的身体分成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一些拟态蚂蚁的蜘蛛会将头胸部或者腹部中间变细,假装像昆虫一样分成三部分。
学名为Pranburia mahannopi的蜘蛛别出心裁,它的第一对腿上有很长的刚毛,受惊的时候两条前腿合在一块举起,形成一个毛球,正像是蚂蚁的头。一种学名为Myrmarachne bakeri的跳蛛则可以改变体色,拟态不同物种的蚂蚁——这种跳蛛的属名甚至就叫做蚁蛛属,从名字上就体现了它的伪装特长。还有的蜘蛛会模仿蚂蚁走路的轨迹、模仿蚂蚁扑向猎物的姿势,或者抬起一对腿来假装蚂蚁的触角。
蚁蛛属的另一个成员M.melanotarsa,不满足于虚张声势的拟态,甚至扮成蚂蚁来吓唬其他蜘蛛。这种小跳蛛全身黝黑,住在其他跳蛛的窝之间(跳蛛不织网,而是用丝线和树叶之类的东西筑巢)。蚂蚁一般无法在蛛丝上行走,但是蜘蛛可以。M.melanotarsa可以接近正在护卵的其他跳蛛巢,让它们误以为蚂蚁来进攻了,从而弃巢逃走。然后,M.melanotarsa就可以吃掉巢里的卵和刚孵化的小跳蛛。
这些都不是蚂蚁,而是蚁蛛属的跳蛛。
在蚂蚁和蜘蛛的关系里,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件发生。
一种名字很酷的跳蛛,Bagheera kiplingi,它的种名来自小说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属名来自吉卜林的儿童小说《丛林之书》里的黑豹巴希拉。巴希拉跳蛛是蚂蚁王国的小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吃素的小偷。
一些金合欢属的树木,树叶的尖尖上会长出富含蛋白质和糖类的小颗粒,称为贝氏体,这是巴希拉跳蛛喜欢的食物。生活在墨西哥的巴希拉跳蛛,九成的食物都是贝氏体,此外它们还会喝金合欢树枝上分泌的蜜汁。
可是,金合欢产生贝氏体和蜜汁,是为了雇用“保镖”——拟家蚁属的蚂蚁。这些蚂蚁会攻击各种吃金合欢的动物,咬断接近金合欢的植物;而作为报酬,金合欢为它们提供丰盛的大餐。在蚂蚁眼里,吃金合欢、喝金合欢的巴希拉跳蛛就是偷窃它们正当报酬的小偷。而且,跳蛛偶尔还会偷食蚂蚁的幼虫。
不过,这些小偷对于“正主”却颇为忌惮。巴希拉跳蛛在进餐时,如果发现蚂蚁逼近,就会马上借助跳蛛的弹跳能力转移。
巴希拉跳蛛
蚂蚁采叶尖上的贝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