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精神薪火相传,“十里车城”化茧蝶变

2023-03-30 11:15曾勋
廉政瞭望 2023年3期
关键词:资阳中车

曾勋

2022年11月24日,对于资阳人,特别是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员工来說,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天,大王山山麓,一辆4节编组、造型颇具科幻色彩的列车,安静地驶向山顶。

“中国第一列齿轨列车下线”的成就,源自中车资阳公司57年无数人汗水的浇灌。

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置身列车中,见大面积曲面观光玻璃窗极大地开阔了视野,资阳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想象着列车行驶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的旖旎风光中,不由得感叹它是人文与技术的珠联璧合。

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工作了10多年、现任公司纪委副书记的陈果,向记者聊起列车下线时的情况,仍难掩激动的心情。当年陈果刚参加工作时,厂区周边仍旧以农田为主,当她回到内江市的老家,家人还调侃她是从乡下回来。一二十年的发展,中车资阳公司与资阳风雨同舟,如今,城、厂和谐相融,缔造了一处川渝轴心的繁华高地。

资阳人更习惯称中车资阳公司为四三一厂。颇具年代感的称谓,饱含资阳人的家国情怀,更昭示着一段历史被铭记于心,一种精神被薪火相传,历久弥坚。

1964年,三线建设的大潮席卷神州,国务院计划在西南新建内燃机车厂。最终,厂址选择在资阳。为保密,该内燃机厂对外使用“四三一厂”的代号。

上了年纪的资阳人还记得,1965年9月,那群操着南腔北调的外地人从成渝铁路资阳县火车站走出来。他们沿着当时的和平路来到县委招待所,翻开了四三一厂的建设蓝图。

从东西南北来到资阳的人,不少人最后选择留下,成为了“新资阳人”。自此,老县城西部热火朝天,“十里车城”改变了资阳的工业积淀,为这座城市发展为“西部车城”奠定了厚重的基石。

“他是我一生中特别敬佩的老领导,是一位了不起的共产党员。”曾任四三一厂报社总编辑的刘至明,回忆起筹建厂区的情形时,想起一位令他终身难以忘怀的人。他说:“向厂长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从战场来到工厂,不居功,不摆架子,带领大家一起把工厂建设好,让厂里的职工和身边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

航拍中国中车资阳机车厂。

刘至明提到的向厂长名叫向守富。1933年,13岁的向守富在宣汉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后来在战争中负伤失去了右臂。1950年,向守富转业到北京长辛店二七厂,先后任人事科长、副厂长、厂长。1966年初,向守富被调到资阳,担任四三一厂筹建处副主任。

“上世纪60年代,资阳是农业县,没啥工业,资阳人听说要建一个中央级大厂,都很稀奇。更稀奇的是,还来了个独臂的老红军厂长。”刘至明说,当时人们对这个“独臂厂长”尚有一些疑惑。

四三一厂的筹建处指挥部位于县城大北街成铁局电务大修队院内,住宿紧张。向守富带领总务组长找到县长,将破庙子、粮站仓库等改成员工的宿舍。为了战备需要,设计9个分厂都分散在资阳的丘陵中。向守富和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厂址布局和施工方案,坚持实地考察。一次,他和技术人员上到大王山,由于他一只腿也落下了残疾,一不小心差点摔到山下,要不是旁人拽着他,后果不堪设想。别人让他休息会儿,向守富说:“这有啥,累点,又不要命。当年打仗难多了,那是提着脑袋干啊。”

“1972年,向守富担任党委副书记,职工仍习惯称他向厂长。”刘至明回忆说,“1982年,62岁的向厂长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四川省、铁道部发来唁电,15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厂区附近的农民也特地赶来为他送行。”

就这样,厂区秉持边设计、边施工、边建设的“三边”做法,从北京、株洲、大同等老厂抽调人员,又从资阳及周边县市招收学工,建厂房、建道路、建宿舍,沿老成渝公路南北走向的“十里车城”,终于初露雏形。当时,支农也是工厂的一项重要任务,工厂为当地村民制作水泵,安装电灯、自来水管,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

“中国交传机车首次进入发达国家”“中国中车首个电站总包项目完工”“ 世界最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下线”……一路走来,从四三一厂到中车资阳公司,屡创“第一”的成绩背后,流淌着无数人的汗水。

“厂二代”赵怡佳回忆,父辈在年轻时为厂子的建设发展艰苦奋斗,儿女在厂区出生、成长,长大后也成为了厂里的职工。“有这样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四三一人的传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赵怡佳的父亲赵宝驹,于1930年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的普通市民家庭。赵怡佳的爷爷是面粉厂的职员,吃苦受累,积攒下一份家业,带着6个孩子生活在安徽蚌埠。

新中国成立后,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一穷二白,赵宝驹报考了大学,先后被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农业机械系内燃机专业,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

1965年,组织征求意见,询问35岁的赵宝驹愿不愿意离开首都去资阳支援三线建设。有人劝他说:“你还刚结婚,能不去就别去了,那么多人也不差你一个。”然而,面对来找他谈话的领导,赵宝驹只问了5个字:“什么时候走?”

刚到西南的小县城,赵宝驹虽有心理准备,还是被这里的落后惊呆了。周围不是农田就是乱石岗,唯一的一栋二层楼,是和平路口的百货大楼。

“老百姓都光脚围着大围裙,偏偏给水牛穿上草鞋,看见了筹建处职工骑的自行车,都当成大洋马围观。县委的一辆老旧吉普车,算是这小地方唯一会跑的铁家伙了。”赵怡佳说,“就是这样的环境,老一辈的四三一人愣是克服一切困难,在丘陵地带建成了一片片崭新的大厂房,还被国家立为大三线建设的楷模。”

柴油机的心脏是曲轴,彼时,厂里生产出来的曲轴质量无法保证,总是断裂。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會失去一份重要的订单。作为当时厂里唯一一个能与外国人交流的技术员,赵宝驹从头学起,从材质到工艺,他查遍了资料,终于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资料中发现了一种杂质少、韧性高的钢材,特别适用于钢曲轴。

赵宝驹如获至宝,立即联系马鞍山钢铁厂,却被告知铸造这样一根曲轴需要六七吨钢水,还需要用到大型的真空电炉,马钢干不了这活。赵宝驹又想方设法找到东北的一家军工厂进行了试炼,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司的曲轴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还在船机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退休以后的爸爸听说到这些后,内心无比高兴。”赵怡佳说,“每当在电视里看到飞驰的高铁,林立的高楼,多彩的生活,或者是舌尖上中国的美食,父亲总会一边回忆过去,一边感慨:‘现在的生活,比我们当年不知道要幸福多少,老百姓都富起来了,再也不会饿肚子了。现在的中国,敢跟美国这样的国家抗衡,也再不会有什么列强侵略的事了,也不再靠外国人保护了’。”

“这山望着那山高,两眼望到四三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说是青年男女就业,四三一厂是最理想的单位;择偶,四三一厂的职工就是最顶流的选择。由此可见,四三一厂在资阳人心中的位置之高、之重。然而,创业艰辛,任何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1973年9月29日,四三一厂生产出东方红2型调车作业内燃机车,向国庆24周年献礼。两年后,铁道部批准资阳厂试制东方红4型大功率干线内燃机车。“咱们资阳厂不仅能造调小机车,还要制造干线大车。”消息传来,全厂职工群情振奋。

一场东方红4型机车大会战在四三一厂打响。机车、柴油机、液力传动三大部分的数千张图纸,从设计到描图,要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作为会战指挥员之一的卢阿三承担所有图纸的审阅、校对,还处理组里的日常工作。卢阿三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后才休息。繁重的工作让他过度劳累,肾炎病犯了,浮肿的脸上一按一个坑。

卢阿三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自幼家贫。1958年,25岁的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任技术员,1970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资阳四三一厂,是工厂早期试制机车的主要组织者和技术骨干。

以前吃过苦,卢阿三觉得,当下的苦不算什么。不过,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车间内油烟熏人,噪音巨大,加之40℃的高温,令人头晕目眩。身患疾病的卢阿三不顾同事劝阻,白天黑夜连轴工作,导致肾炎加重而每天尿血。终于,他倒下了。爱人徐律行给他煮鸡蛋拿到床边,他咽不下,吞下几粒药片,又强撑着身体来到厂里的试验站……

1977年9月,巨大的轰鸣声在大王山下响起,在众人的欢呼声中,16V200Z型柴油机这台当时国产最大功率的东方红4型机车内燃机车下线。1980年4月,卢阿三作为资阳工厂赴京大车试运组副组长,跟车在丰台至沙城区段试运。他立下了“不拿下大车10万公里试运,决不回厂”的誓言。跑完两趟车后,卢阿三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四天后不幸在丰台铁路医院病逝。噩耗传到资阳工厂,曾经和他并肩战斗多年的同事泣不成声。

“卢阿三同志虽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鼓舞着我们。”中车资阳公司的一名研发人员回忆起卢阿三的事迹,感慨地说,“作为一名晚辈,我们都应当永远牢记我们公司有这样一位老前辈。当前正是资阳公司转型脱困的关键时期,我深知,我们研发人,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我们一定牢记这位了不起的卢阿三,并沿着他们的道路坚定走下去。”

四川经历数次移民,每一次移民潮都给蜀中带来了新的变化,并塑造川人的性格和文化。资阳犹如微缩版的四川,东西南北的人汇聚于此,奉献于此;而资阳海纳百川,包容八方来客,将万物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安岳县长河源镇黑塘村柠檬园,金灿灿的柠檬挂在枝头,微风拂过,清香满园。可能,当初把柠檬引回资阳的邹海帆都没有意料到,100年后柠檬会成为资阳的文化和产业的一块招牌。

1926年,美国传教士丁克森将一株尤力克柠檬带入成都华西学堂栽培,以作观赏。1929年,就读于该校的安岳籍学生邹海帆,将柠檬苗引回安岳县龙台镇老家栽种。从此,尤力克柠檬在安岳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现在,安岳已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被誉为“中国柠檬之乡”。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资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年轻的地级市,根据自身禀赋着力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

三线精神激发着资阳人的潜力,今天的资阳人又赋予了三线精神除“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外新的意义,即公平高效与清正廉洁。

“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在川内并不具有唯一性,所以,我们要争要‘抢’。”资阳当地一名干部谈到资阳人干事创业的激情,提到资阳高新区“中国牙谷”的建设时说,“如果当年没有拼劲儿、干劲儿,资阳抢不到这项优质的产业。”如今,资阳牙谷加快构建口腔药械、机车汽车为主导,电子信息、新材料为延伸的“2+2”产业生态链。

筑巢引凤,还得留住凤。为提升口腔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资阳高新区纪工委(监察组)建立起纪检监察干部包联服务企业机制,为每户企业指派一名“廉情连心员”,通过日常走访督查,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

在“廉情连心员”周荣看来,三线建设时期,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资阳能让四三一厂落地发展起来,今天,时代不同,精神仍在。当年有恒心与决心,现在有耐心和初心。周荣还记得,去年资阳牙谷某些医疗设备公司反映,由于使用科创园园区临时供电,电压不够,导致设备运行不流畅,影响生产,企业提出在厂区内安装变压器,以供企业单独使用。

周荣了解企业诉求后,夜以继日地与园区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很快为相关企业成功安装上独立的变压器并投入使用,企业用电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名资阳本地的历史研究者称,由于时代约束和其他原因,资阳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困难。如今的资阳人对自身禀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创新、改变,把效率、廉洁放到干事创业的首要位置。

资阳临空经济区,一座崭新而富有艺术气息的高校矗立于人工湖边,这是四川省为加快建设成渝高校创新生态圈,补齐四川省美育短板而落地资阳的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的建设需要多个单位协同作战,我们和多家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遇到急难险重问题,直接通过分析会等机制解决。”在校园宽阔的广场上,资阳临空经济区机关党委书记刘欣汶向记者讲述起学校高效落地建设、开学的历程。

2021年11月美术学院建设项目启动,22天完成征地拆迁、90天完成前期手续办理、70天完成全院48栋建筑主体工程建设,5000余名施工人员不论严寒酷暑和疫情影响,创造了四川同体量规划建设最快、四川教育类建设最快、资阳历史上建设最快“三个最快”纪录。而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为建设保驾护航,全方位监督建设资金和质量安全,诠释了“资阳速度”的高质高效。

正是凭借这股拼劲儿干劲儿,资阳铸就了“小市”大有为的成就。2022年,资阳在疫情压力之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

沱江之滨蜀人乡,雄州文脉延辉煌。沱江之畔,成渝轴心,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乐章响彻城市与乡村,其中,镌刻着每个资阳人的过去,还有擘画者的有为担当。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那些干事创业的家国情怀,激励着资阳人续写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资阳中车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资阳人·城市文化读本》打造资阳第一城市文化读本 代言资阳城市文化点点滴滴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资阳美食文化》
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资阳牵引变电所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