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钦
正所谓“教书先育人”是眼下教育领域的一大口号,指的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去言传身教,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使其树立端正的价值追求,不断完善人格。初中体育教师需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时适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慢慢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1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不断完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以及人格培养,改善学生的品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能够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体育教学研究有序开展,加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为以体育人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初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使得教师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体育训练需求,培养学生运动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一些音乐欣赏、体育游戏等内容,能够丰富德育内涵,调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树立学生积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凝聚力。
2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2.1 德育内涵认识不足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都有德育渗透意识,但是,在德育内涵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教师将德育教育理解成片面的说教,需要抽出单独的时间进行,很明显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德育渗透需要一定的载体,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即是根据实际的体育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如果体育教师将课堂时间过多的用于单独的说教,必然影响学生体育训练,难以完成体育教学中德育任务,影响学生体育训练效果。同时,德育渗透注重隐蔽性、间接性和渐进性,如果体育教师将德育内容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化记忆,这与德育渗透的初衷相背离,难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
2.2 德育渗透具有功利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在重视程度上有着不同,德育渗透效果与教师重视程度相关。在公开课比赛时,体育教师常常会设计德育目标,在教学中引入德育内容,营造德育渗透氛围,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做到,说明大部分教师具有德育渗透的能力。但是,在常规课的设计中,德育目标只是摆设,完成德育渗透目标的很少,偶尔在常规课上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只有少数的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竞争意识、合作能力、拼搏精神的培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部分体育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落实上存在不足,有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性。
2.3 德育渗透随意性强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初中教师操作比较随意,常常是心血来潮就进行德育渗透,而且不考虑德育内容和体育内容是否相符,德育渗透的方法也比较随意。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参与体育活动,就能够逐渐形成得到品质,在教学中毫无目的的渗透德育内容,主要是因为教师缺少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其道德发展的方向好水平受到教师引导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德育渗透中较为随意,难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2.4 德育渗透方法较为死板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德育渗透时,只是运用自己较为擅长的德育渗透方式,对新的德育渗透方式缺少学习,在思想和行为上较为陈旧,如榜样法、竞赛法,虽然渗透效果比较好,但是,如果频繁使用,其效果会大大降低,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部分教师在德育渗透方法不够灵活,在德育渗透中需要做到“对症下药”,如短跑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是竞争,可以采取竞赛法、激励法,如果采取其他的德育渗透方式,难以取得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2.5 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当重视德育渗透评价,目前,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总结性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是本学期体育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道德品质则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基础较差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丧失体育学习热情。由于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使得学生只关注自身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对道德-品质缺乏关注,难以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
3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
3.1 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奠定德育教育基础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或者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体育技能,忽视德育教育。不少的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体育无关。为了改变教师的陈旧思想,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德育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自身德育水平,让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德育教育,掌握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为之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比如,在“武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搜集德育主题相关的资料,深入分析体育中的德育内容,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武术动作前的抱拳礼,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讲解抱拳礼的具体内涵,左手为掌,体现出习武先养德,屈大拇指则是表示不等自大,右手为拳,表示习武者勇猛的姿态,左掌掩着右拳相抱,体现的是止戈为武的含义,双臂屈圆表示以武会友,谦虚团结,天下武术一家,同时还有恭请前辈直角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掌握德育教育方式,为自身德育教育作为准备,提高体育教育有效性,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3.2 充分利用常规教学,鼓励学生自我要求
体育课堂同其他学科相比,虽然也是由多个环节共同组合而成的,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课堂环节与流程又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体育课在户外进行,除主项目的学习和练习以外,一般会涉及到排队、喊口号、热身和放松训练等,这属于常规教学内容,是其他课堂所不具备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需充分利用常规教学,制定相应的规则与纪律,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严格遵守,提升他们的文明程度,增强纪律意识。
比如,在每节体育课上,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师生相互问好,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与意识,缩短师生双方的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在平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爱护与关系,让他们更为尊重老师,使其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接着,在列队训练环节,学生需严格按照教师的口令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遵守体育规则,提升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这样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常规训练中,能够促使他们自觉主动的遵守课堂纪律,根据活动规则展开相应的身体锻炼活动,长此以往,使其在体育训练中逐渐养成遵守规则与纪律的良好习惯,并提升对自我的要求与思想认识。
3.3 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加强德育教育渗透
当前,在我国初中教育阶段中,随着办学条件的越来越好,学校资金的越来越充足,体育教学的硬件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不仅场地愈加完善,各种运动器材也日益齐全,这为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诸多便利。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而言,不同运动项目有着不同功能,教师可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加强德育教育渗透,极力发挥出单个项目的优势,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慢慢形成坚强的意志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例如,在“田径”教学实践中,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具有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健身和竞技等多个方面的教育价值,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思想品德及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恰好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在平常的田径训练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类项目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田径训练中慢慢形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敢于面对挑战、突破自我与克服困难,让他们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毅力。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像刘翔,苏炳添,刘虹,王军霞等,使其体会到运动员为祖国争光而不畏艰苦、奋勇拼搏的高尚品格,让他们的内心深受触动,主动向这些运动员学习。
3.4 善于把握教学契机,实时融入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属于一项隐性教学任务,同显性的动作练习、技巧训练相比,实施起来难度明显较大,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也有着更高要求,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契机,实时融入德育教育。具体来说,初中体育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项目设计训练,灵活利用新课导入、动作示范讲解、技术难点训练、小结与表演等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增进对学生的熏陶,使其不知不觉的接受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此时,在“乒乓球”教学中,这是一项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不仅是比技能、体能、只能与心理的竞争,还是比思想与作风的竞争,教师应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作风,把握好各个契机实时融入德育教育,改善他们的道德修养。如:在平常的乒乓球练习中,乒乓球会经常从台面上下落滚到地面之上,或者因没接好球而随处滚动,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当看到有乒乓球落到地面上时,要主动捡起来交给正在练球的同学,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这样其他同学看到以后,也会相比帮助给同学捡球,使其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达到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目的。
3.5 運用游戏渗透德育,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均是如此,该是新课改下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学和学中玩,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一般是在户外操场或者运动场上面进行,这为游戏教学的落实带来良好的条件,教师可将具体项目融游戏整合到一起,且赋予游戏教学一定的深度,引导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不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对德育的内化效果。
在这里,以“折返跑”教学为例,为提升折返跑的趣味性与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采用游戏形式,围绕折返跑设计多个游戏,如:短绳半场折返跑,在篮球场半场进行跳绳折返跑;篮球运球半场折返跑,边运篮球边在篮球场半场进行折返跑;跳绳和篮球综合性折返跑,跳绳到半场跟换篮球,运球到另一半场。在本节课中,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按照“示范讲解→发出口令→游戏开始→纠正出现的错误→继续游戏→结束→讲评结果”的流程进行,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看清示范、积极参与,注意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运用游戏教学在激趣上的优势,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德育的认可度,升华体育教学的效果。
3.6 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德育认知
体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虽然在我国初中课程体系中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强身壮体,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竞技性渗透德育教育,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好胜心理等,使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当一项运动项目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个人竞技或者团队竞技,使其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强化他们的德育认知。
举个例子,在“篮球”教学中,篮球场地是学校的标准配置,这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经过对篮球基础技能的训练以后,能够基本掌握运球、传球、接球、投篮、罚球、上篮等技术动作,以及简单的攻防战术,他们也想迫不及待的通过实战来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展现个人篮球水平。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内学生进行3VS3的半场篮球比赛,依据他们的能力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要均衡,男生与女生要区分开来进行比赛,并采用淘汰赛的模式,分别评比出男子组与男子组的前三名,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借此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使其敢于表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7 树立正确体育意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学生学好体育,上好体育课,需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为体育课堂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确的体育意识不仅是对体育的态度,同时需要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运用理念,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学习体育,取得好的体育成绩,是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无形中影响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敢于面对和解决困难,不断突破自我。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体育学习中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在“女子800米跑”的教学中,现阶段的女生从小比较娇惯,体育训练稍微有点强度就难以坚持,还没有开始跑就先认为自己跑不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让学生通过“盲跑”的方式完成800米,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之后,让两个能力相差无几的学生一组,通过竞争的方式逐步提高跑步速度,最后,以800米限时和850米挑战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突破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体育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同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 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结合训练的特色及自身优势巧妙渗透德育教育,带领学生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自觉接受德育熏陶,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渗透德育,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高尚的道德素质,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式人才。